虎嗅之前转载了一篇文章,《我是如何酝酿出一款打车应用的》,文中较为详细的叙述了作者设计打车产品的初衷和一些想法总结。看完后深感兴趣,尤其对APP工具化的问题一直有很多疑问,在这种好奇心的驱动下,笔者开始尝试自己调研现状,尝试在此基础上构思一款基于微信公众开放平台的打车产品。
因为能力有限,因此调研不具有非常科学的广泛性,加上个人经验有限,很多想法也许比较不接地气,因此写出来希望和大家共同交流。
打的产品的市场现状
为了取得最一线的资料,笔者特意打了几次的士,随机和司机大佬攀谈,在调查中,发现有这些特点:
1,目前打车产品已经有政府和出租车公司介入的影子,例如一次所乘坐的广州白云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车内就有他们公司自带的叫车信息显示屏,能够显示所有有打车需求乘客的信息,同时支持语音播报。此外司机大佬还透露,市交委也有一个统一的呼叫平台,而这些出租车公司和政府对司机和乘客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和口碑优势。
2,相比较单纯依靠打车产品盈利的公司,这些出租车公司财大气粗,司机大佬称,他们只要接一个车的单子,不但自己不需要给公司交钱,反而公司会一单补贴6-10块钱来鼓励他们。因此对于这些出租车公司来说,即使贴钱做这一小块业务,于他们而言,是提高公司服务水平,属于锦上添花,利润上的影响是九牛一毛,但是于依靠这个方向吃饭的公司,显然有很大的生存压力。据司机大佬说,普通的手机软件类打车产品他们每接一个单就需要给软件提供者一定的提成,这些打车产品的推广面对着其他倒贴钱的竞争对手显然没有任何优势。
3,司机大佬并不是有求必应,他们会“挑三拣四”。事实上在笔者所乘坐的的士里,几乎隔几秒就更新一条叫车信息,可是司机大佬说,他们面对这种“广撒网”的打车需求推送,每个人可选择的非常多,一般对于路途远的会优先考虑,其他近距离的,几乎不考虑。
4,目前由于打车应用的使用乘客较少,司机不愿意做“小白鼠”式做先行者去尝试,他们更愿意静观其变,从心里并不反对或者排斥此类应用。
5,据其中一位司机说,他们现在一辆车两个人,一个月9800多的份子钱,平均每个月抛开成本每人净赚在4000-5000,而目前无论是交委的叫车平台还是他们公司的叫车平台,对于收入上的影响依然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因此司机使用的积极性不高。尤其他们抱怨“装那么多软件,整天开着还浪费电啊”。
思考市场
但是,并不是说此类产品没有刚需市场。
从的士司机角度看,以广州为例,全市大概60多家出租车公司,只有三家大型出租车公司提供独立的叫车服务平台,而市交委的统一平台,更是同样会把叫车需求信息优先对大型出租车公司倾斜。同时,这种推送是“广撒网”式的推送,没有地理位置上的考虑。因此,存在非常庞大的中小型出租车公司市场,并且司机们并不排斥此类应用。
从乘客的角度看,毫无疑问,需要叫车的情况都是紧急的状态,虽然一个人一天所处的需要叫车的紧急状态是很微小的一部分,但是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一市场也是非常庞大的。
因此市场是刚需的。但是,这个市场真的是可控的吗?
这里需要考虑一个问题,究竟此类打车应用的真正目标用户是谁?对于司机,他们普遍抱怨使用此类产品的用户并不多,因此他们也没有积极性,同时在推广运营上也有待商榷,(例如有一款打车软件在白云机场附近做推广,需要司机大佬先像买电话卡一样充值进去,然后每接一个单从里面扣钱,直到扣完为止),更重要的是,这些并没有解决他们的需求,他们需要多赚钱,降低空车率,提高客单价。而对于乘客,早在移动互联网概念兴起之前,用电话叫车这种移动方式就深入人心了,你交互再华丽,产品设计的再牛逼,如何和深入人心的、简单直接的电话叫车PK?而且——用的司机也不多。
所以当前的市场状况是,卖方市场不积极,买方市场无可奈何。所以,目前来看笔者认为单纯的面向普通乘客的叫车市场其实已经容不下一家移动互联网产品了。
重建目标用户和目标市场——以出租车司机为目标用户的卖方市场
改变目标用户和目标市场定位的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本以打车乘客为目标用户的买方市场面临卖方市场的冷淡,这个关系有点像普通大众和12306的关系——对你即使各种抱怨,可是就是离不开你。因为没有你,我(12306)依然有很多客人。供求不平衡,造成主动权掌握在出租车司机手里。
2,前面提到,以广州为例,已经存在政府和大型出租车司机介入打车市场,无论在议价能力、渠道掌控能力还是口碑方面以乘客为目标用户的打车类产品都不存在差异化的有效竞争力。
3,通过和司机的交谈可以发现,他们的需求非常明显(降低空车率,提高客单价),日常的困境也非常突出(有效避免堵车的情况发生,提前预知前方交通情况等),而相比较乘客的需求和困境,司机群体更集中,更容易产生产品口碑价值。
4,盈利方式突出。目前专门针对出租车司机的产品几乎为零,而一旦一款产品解决了司机们的需求,由于出租车行业高额“份子钱”的传统习惯,出租车司机更有为优质服务买单的意识,收取一定的年费是可行的。同时中小型出租车公司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自己的叫车服务平台,和他们合作建立服务出租车司机的叫车网络同样可以与他们分成。
综上,改变原先单纯以打车乘客为目标用户的买方市场思维,转而设计一款服务出租车司机的产品,是笔者认为目前此类产品的出路之一。
产品原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那么按照这个思路设计的产品原型又是什么样的呢?笔者悲观的认为,绝大部分的工具类APP都会被日益强大的微信公众平台吞噬,所以与其从无到有设计一个产品,苦逼的运营圈用户,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开发一款微信打车的公众账号。
1,状态确定
对于司机来说,他们有“忙时(有客人)”和“闲时(无客人)”两个状态。对于忙时,每次启动前发送当前所在地和将去目的地位置到服务器;对于闲时,则是发送当前所在地范围或路线街道到服务器。
对于用户,他们只有一种状态——“急时”,而急时又分为“现在时刻”和“预约时刻”。对于现在时刻,只需发送:当前地点+当前所在地标志性图片+语音/文字到公众账号;对于预约,则是:所在地+时间+语音/文字发送到公众账号
2,信息推送
司机每个状态的地理位置被系统划分一个个“位置圈”,在途中行驶的司机根据他的目的地和距目的地的时间也算入“位置圈”。在收到用户打车的请求后,根据位置圈优先推送给最近的空车司机,然后是将要到达的非空车司机。一次推送三位,其中一人接单,其他人收到反馈信息,此时自动建立起接单司机和打车乘客直接一对一的微信聊天状态。
3,司机的增值服务
这个产品的所有价值在于数据挖掘。每一个缴纳年费的司机 后台将会记录其每天较长活跃的“位置圈”、用户普遍打车需求的时间段、所处“位置圈”、司机下一刻目的地途中交通情况反馈等等信息,这些信息配合司机大佬每天出租车的闲置时间、加油情况、路程情况等信息整合挖掘出一个个有商业意义的“小数据”,对司机提高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意见,优化行车线路,降低空车率,提高客单价。
4,乘客的增值服务
除了降低按照新APP的成本和更有效的叫车之外,对于初到一个陌生环境,系统可以根据当前位置和将去位置提供参考行车路线和参考价位为用户做信息反馈,避免被宰的情况,同时由于微信日益强大的语音识别功能,未来也许可以实现语音转账支付车费。
5,诚信问题
传统出租车公司目前解决诚信问题采用的办法是,只要司机接了乘客的单,无论后来这个乘客是否搭乘了他的车,都不影响奖励给他的钱。
而对于建立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打车产品,也应当借鉴这种鼓励方式:司机以接单量为等级晋升依据之一,等级越高,相应的年费越优惠,而跑单现象不影响其等级晋升(甚至可以酌情给予一些现金补偿做鼓励),而对于司机违单的情况,除了对等级晋升有影响外,还会处以短时间内信息接收降权的处理。
综上,这就是笔者构思中一款以出租车司机为目标用户的产品。
个中想法和经验都非常稚嫩,希望写出来和大家交流,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