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怎么熬?
2012-06-14 07:00

小米怎么熬?

小米成立已经有两年多了。从刚开始成立时候的1100万美金到如今估值40亿美金,是怎么做到的?现在,正值它的光辉岁月还是危机四伏?面对后面追扑上来的虎狼之师,小米接下来怎么熬?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作为手机硬件产业链中的一个从业者,我首先想从中总结一个创业公司从初创到如今估值三连跳中值得借鉴的经验。国内创业公司要做成功不容易,能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的更少,从小米这两年的发展我们可以总结的东西有很多,这儿暂列一二:
1. 创业要成功,一开始不能高调。高调可能很快引来竞争对手的觊觎,在中国这样一个山寨成风的国家,很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Talkbox是先烈,山寨Talkbox的米聊也是。
2. 从小处着眼,先积累口碑和最早的粉丝,并让他们帮你改进产品,快速迭代。现在互联网已经可以提供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渠道,请倾听他们的声音
3. 要超出预期,必须要有颠覆传统模式的力量。互联网引发的渠道变革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大的可以发挥的空间
4. 中国的创业环境是很艰苦的,除了各种现实的困难,舆论环境也是相当险恶的,没有成功的时候会被人冷嘲热讽,有点成绩了会被山寨,被诋毁,被各种骂战扯后腿。你能做的,只能是听取用户的声音,专注的做好自己的产品,用产品赢得用户的心。

以下梳理一下这两年来小米走过的路,回溯一下小米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关于小米几个阶段情况,作者“毛委员”写得较长,虎嗅另文发表)

1、App开发团队期
时间段:从2010年4月小米科技创立,到2011年7月宣布正式进军手机市场前。
标志产品:MIUI、米聊
融资情况:2010年底,A轮,引入Morningside、启明和IDG为主的风险投资约4100万美金,公司估值达到2.5亿美元。其中,公司56名小米科技员工投资了1100万美元。
公司策略:
A、2010年8月16日发布基于Android的手机操作系统MIUI,但未提小米科技和雷军。MIUI很快就得到了刷机爱好者的认可,内测版在8月推出后,9月,国外专业Android发烧友就在论坛自发为MIUI ROM制作多国语言版。
B、2010年底推出手机聊天软件米聊。此时国内Android市场刚刚起步,模仿Talkbox式即时通讯软件的米聊一开始就获得了Android用户关注,迅速积累起大量用户。
MIUI借助互联网社区力量进行快速迭代的方式,更容易让手机用户有认同感,也符合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米聊更是抓时机、抓需求都十分对路的一款产品。推出半年后,米聊就积攒了300万注册用户。

点评:在当时的市场看来,MIUI和米聊背后,是一个会抓需求、有技术、也懂移动互联网的App开发团队。但如果以为小米科技做手机的想法是后期才形成,那你就错了。事实上,小米从一开始就瞄准了手机制造,这一点从小米创始人的组成就可以看出来。之前的MIUI和米聊,以及做的A轮融资,都是在为小米手机攒人气、用户和资本。

2、手机初推期
时间段:2011年8月发布小米手机到到2011年年底B轮融资前。
标志产品:小米手机I
融资情况:2011年12月以10亿美元估值,完成了B轮9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启明、IDG、顺为基金、淡马锡、高通、Morningside。一年内,估值能翻四倍,一大依据是下文提到的小米当时30万台的网络交易量。
公司策略:
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正式对外发布。这个时点,双核手机还没开始普及,小米以国产首款双核手机、1999元的定位先声夺人。采用先预售、后投产、再发货的流程,2011年10月到12月,小米手机完成了第一批30万台的网络交易。

点评:虽然这段时间因为采购成本还比较高,小米手机还只赚吆喝不赚钱,但小米公司已经从前期的应用开发商转变成了一家B2C电商,只不过,只卖小米手机一款产品。
我做了个大致计算,这段时期,小米的工程师人力成本大概花了1000万美元,生产制造成本2500万美元,这就是A轮融资的4100万美元的主要用途。

第三阶段:手机爆发期
时间段:2011年底到2012年5月
标志产品:小米手机I,小米手机青春版
融资情况:2012年5、6月,C轮融资,金额不详,估值40亿美元。半年内,估值再翻四倍。
公司策略:稳定小米手机的生产,不断加快供货速度,同时,开始在全国设立直营客服实体店小米之家。小米公司宣布的数据是,从2011年10月至今,小米手机一共实现出货300万台。
而在此期间,米聊开始受到微信的狙击,国内的App开发者也大量创新跟进。米聊被不断增加社交功能复杂化,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而曾经承诺一周一更新的MIUI,到了后期也变得两三周才更新一次,而且迟迟给不出每个版本的更新日志。

点评:小米在这个时期减小了对MIUI及其应用的开发力度,把注意力转向手机,更彻底地成为一个依靠宗教式营销的手机电商。

第四阶段:红海厮杀期?
时间段:2012年6月~
标志产品:小米手机,官翻机
公司策略:同时,随着产能的扩大和网购消费者规模到达天花板,小米也不再仅仅依靠米粉宗教式营销支撑的销售方式,开始大量开放购买,用青春版、管翻版、高考生手机、运营商定制机等促销方式拓展消费群。一边清库存,一边为推出小米手机II做准备。
同时,小米手机已经开始在楼宇电梯里打产品广告。下一步,小米应该会继续加强小米之家的布局,打造线下渠道,进一步扩大小米手机的影响力和客户群,并继续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有人在微博上随手拍小米的电梯间广告

点评:小米似乎已经放弃了科技公司的科技色彩,更彻底地把自己改造成了一个走量的硬件商,而且,似乎准备拼价格战。

梳理小米短暂的历史,是想总结:小米从一家全新独特、带有清新气息的、依托系统软件与硬件融合体验的品牌,走到现在,变成一家与某自称“屌丝手机”骂仗、与多厂商暗拼价格、放弃软体验的手机商,是不是有点变味儿了?或者,它本来实质上也是个“屌丝手机”(却被包装成“顶级手机”、“发烧友手机”)?

小米的错位
在几百万台手机的光辉销量下,小米却面临着三个错位:
1、从粉丝文化驱动走到价格驱动?
本来,雷军已成功通过各种手段为小米品牌塑造出某种粉丝追逐文化,在小米与用户之间已产生某种情感互动与信任。几百万用户在网上热追小米、狂热下单,很多人绝不止是欣赏其1999元的价格。但,硬件降价的速度之快,一方面固然为小米赢取了利润的空间,一方面却为周鸿祎留出口舌空间。
当周瞄准小米“暴利”的软肋,狠狠对其发动微博与舆论上的攻势、并且宣布“我才将真正返利于用户”时,小米没法坐得住了。如果对周的叫阵感充耳不闻,舆论的主动权被周把持,小米忌惮会失用户心;如果顺着周喊出的价格往下走——这也是小米正在选择的,那它正中了周鸿祎的道儿了。因为首先,小米粉丝会觉得之前受到了“小米不靠硬件赚钱”的蒙骗;其次,小米的降价,暗示用户放弃品牌与情感而用价格去衡量小米与其他手机,这时小米的销售驱动核心已向“价格”偏移,小米过去一年精心打造的品牌与粉丝文化,折损可观。

2、产品体验从软硬合一走到纯粹比拼硬件?
从上文的梳理看出,小米曾经是一家打磨App与系统的公司,而现在,它显然脱软入硬,彻底变成一家硬件公司,说得更准确一些,一家自营单一硬件、追求销量铺货率的电商公司。最近半年来,你天天在雷军在微博上推销小米,是否很少见他念叨过米聊与MIUI的升级?(这一点,正是下文要说的——小米还有什么王牌)

3、最后,资本与现实的错位!
上两个问题,如果小米现在选的是后者选项,那么,何以支撑小米40亿美金估值?因为,中国能在硬件、价格上去PK初创企业小米的公司与能人,太多!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周鸿祎早“攻”小米三个月,这笔估值能否谈到40亿美金,是大可打个疑问的。

小米还有什么王牌可打?(小米怎么熬 )
小米其实是在为整个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探路,这条路一旦铺平,传统手机商和互联网公司都会蜂拥而至。但和传统手机厂商比较,小米还有一个王牌,那就是借互联网的速度实现操作系统的快速迭代,随时改进自己的用户体验。小米不是没有做到过。这是周鸿祎和传统手机厂商联盟一时无法做到的,也是传统手机厂商该向小米学习却最难学到的。

对此,雷军和其团队或有所认识。雷军6月13日在微博上表示(这是他近期少有的谈到miui):
小米不仅追求高端硬件和性价比,更在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上下功夫。miui系统坚持每周更新,不断完善,被称为“活的系统”,这也是小米的独特魅力之所在。这些,就是小米创业之初追求的铁人三项。@MIUI_ROM
转发(682)| 收藏| 评论(815) 6月13日 08:46 来自小米手机 |举报
小米副总裁黎万强亦转发强调:小米开创的互联网手机模式:最核心的是米粉文化,就是通过互联网和用户一起互动开发产品,小步快跑发布。不过,真正用小米手机的人,都知道miui的更新节奏早都不像雷军声称的那样“每周更新”了,如一位腾讯微博网友“ 李小珅 ”在下面评论:
“MIUI都多久没更新了?还好意思说坚持每周更新不断完善。”

事实上,在近一年时间里,由于把精力投在做硬件上,加上微信的狙击,小米对MIUI的开发和营销势头都逐渐转淡,但对小米来说,抓住MIUI、抓住小米的网上社区恰恰是比后来者跑快一步的关键。一味强调硬件和性价比,会使小米被对手追着打、缠着打,用科幻小说《三体》里的话说,被迫自动“降维”,这是一个多么可惜的结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