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启科学,假作真时真亦假
2015-03-02 07:05

光启科学,假作真时真亦假

说起深圳知名的科技企业,人们自然会想到华为、腾讯、中兴,还有华大基因、大族激光,再就是最近炙手可热的大疆科技。你听说过光启么?——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考察时只去了两家民营企业(机构),一家是腾讯,另一家就是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


光一.png


2014年5月,在香港主板买壳。交易于7月份完成,壳公司被更名为光启科技(代码00439.HK),市值迅速飙升至180亿港元以上。


2015年2月24日,马丁飞器公司(Martin Aircraft Company)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为ASX :MJP,开盘价0.6澳元。2月27日,收于0.78澳元,市值约1.6亿澳元。而光启科学正是马丁飞行器公司的控股股东,于是有媒体称其为“钢铁侠背后的中国大赢家”。


看来,光启科学果然是深圳又一家很NB的企业。出人意料的是,光启科学在香港的股价波澜不惊,在马丁飞行器公司上市的当周放量收出一个小阴线,5.18港元的收盘价较去年6.38港元的高点仍有18.8%的差距。


马丁飞行器公司是家什么公司?


根据2014年11月7日提交的招股文件,马丁飞行器公司成立于1998年,前身是创始人格伦•马丁(Glenn Martin)1981年在新西兰的丹尼丁(Dunedin)创立的马丁喷射包公司(Martin Jetpack)。正如现年55岁的格伦•马丁所言:“这不能算是一夜成功的故事,对吗?34年了!”


招股文件披露,2010年以来,该公司的飞行包累计进行了228小时飞行试验(其中92小时为载人飞行)。最新一代模型(Prototype 12)由一台四缸、200马力汽油发动机驱动两台风扇,可以垂直起降,最大载重120公斤。实用升限为海拔1000米,续航时间为30分钟(油箱容积20升),理论时速达74公里(实测速度为34公里)。


Snip20150228_7.png


马丁飞行器公司称竞争对手产品的飞行时间只有33秒到75秒,而且还要使用过氧化氢为燃料。


Snip20150301_4.png

2010年,马丁飞行包被《时代周刊》评为50个最佳发明之,一时间其名声大噪。但这个榜单也不能过于当真,除了苹果iPad,其它如飞行汽车、牛脂驱动火车、水下滑翔机、无水洗衣机尚处于“奇思妙想”阶段,距离实用比较遥远。马丁飞行包上榜后没有立即引来风投趋之若鹜,多少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格伦•马丁奋斗34年,飞行包才接近实用,根本原因是当年的想法太超前。Prototype 12的成功,首先得益于既轻又省油且马力强劲的发动机,还有性能可靠、操作简便的计算机飞行控制系统,而降落伞则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凡此种种不是“小而美”的马丁飞行器公司可以胜任的,都要通过外包解决。


根据招股文件披露,马丁飞行器公司2012、2013、2014三个财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71.3万澳元、92.4万澳元和123.9万澳元,合计287.6万澳元,折合人民币1400万元。2014年9月,公司才搬入380平米可容纳30名员工的办公室,并配有1364平米可设置10个组装工位的生产场地。


Snip20150301_5.png

多年来马丁飞行器公司一直在烧钱,只在2004年获得新西兰8号创投(No.8 Ventures Nominees Ltd)一笔投资。上市前创始人格伦马丁股权已降至17.5%,除技术工作外只在公司担任非执行董事。


2014年12月19日,马丁飞行器公司宣布向光启科学发售新股及可换股证券,总对价为4400万澳元(折合2.79亿港元)。如可换股证券全部转为普通股,光启将持有马丁飞行器公司总股本的52%。


总之,马丁公司上市可喜可贺。如果人类出行方式由此改变,马丁的成就将远超特斯拉。但马丁飞行背包仍在探索中,招股文件披露第一批产品将于2016年面世(主要用于消防、公安、救护、抢险等领域),不确定性很大


光启是又一个新岸线?


根据公开资料,刘若鹏生于1983年,9岁时随父母来到深圳。2002年进入浙江大学,2006年赴杜克大学电子工程系(ECE)攻读计算机工程专业。


百度百科称:


2009年,刘若鹏率领他的团队成功研制出‘隐形衣,可以引导微波‘转向’,从而防止物体被发现。这一成果在2009年1月16日的《科学》杂志刊登,刘若鹏是第一作者。这一成果也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引起了轰动,在同一领域进行研究的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彭德里爵士预期,军方可望在5年内利用这种技术,来避免船舰和坦克被雷达的微波探测系统发现行踪。


这段多半是由光启公关部门提供的文字有两个很大的疑点:


1) 既然隐身衣在2009年已被刘若鹏“研制出来”并且有可能在5年内投入军用,美方对刘若鹏于2010年归国没有阻挠?


2) 刘若鹏归国后为什么不主攻隐身技术的实用?


刘若鹏归来后,于2010年7月创立了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有新闻稿称:


光启研究院致力于国际新兴尖端交叉科技研发。目前该院已充分融合了电子信息、生物光子等多学科的先进技术,并在新型材料、传感与网络等科研领域内取得核心尖端技术,应用服务于工业、医学、生物、环境等领域。这被认为会对深圳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实现对新兴尖端科技的突破,乃至取得我国占领国际新兴交叉科技领域的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光启最近极力向媒体与公众大力推销的是它发射了WiFi信号的氦气球。


2013年6月谷歌推出气球网络计划,试图通过热气球实现偏远的地区的覆盖网络:放飞大量热气球并根据大气数据对热气球的高度进行控制以便让它们“捕捉”到不同的气流,从而进行精确的移动和定位,确保地面的用户获得稳定的上网服务。目前,谷歌热气球已经可以留空100天以上,最长的一个漂了134天。


光启科技则通过氦气球,为海陆空商业通讯提供解决方案。既以氦气球作为空中基站平台,搭载WiFi发射装置、高清摄影器材及其它设备,并通过一根复合光缆与地面相连。


根据光启科技披露的计划:2014年9月15日前完成模型实验;10月30日前完成材料研制及实验;12月31日前完成整机测试并交付试飞。2014年12月22日,光启科学的深圳龙岗的“阿波罗基地”正式启用。2015年2月6日,光启科技宣布临近空间飞行器云端号(Cloud)试飞及商用测试取得。在4000米高空向8000平方公里面积提供了WiFi信号。光启科技11月3日公告称,已与刚果(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地广人稀处展开商业化实践。


到目前为止,光启科持只不过放了一个装有WiFi发射装置的系留氦气球(小孩儿抓着绳儿玩气球的放大版),与谷歌气球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下一步,光启科技的氦气球还将进军临近空间(NearSpace)。临近空间的范畴从海拔20公里到100公里,由于大气密度稀薄固定翼飞机和地空导弹都无法到达,而这个高度又远低于人造卫星,有利于遥测、遥感、通讯、广播电视、气象观测及情报侦察,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意义。据光启科技透露的信息,临近空间飞行器将于2015年在新西兰试飞,动物实验、载人实验一气呵成,2015年“临近空间之旅”门票即可开售!埃隆马斯克2002年就成立了SpaceX公司,进度比光启科技差太远了(当然一个是气球、一个是火箭,技术路线不同,不适合比较)。


刘若鹏之牛不由令人想起另一位牛人:鲍东山。2003年曾在洛克希德马丁担任要职的鲍东山“退休”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04年6月,鲍东山创办北京新岸线软件公司。在信息通讯业界,新岸线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其T-MMB被国家五部委确定为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却成为部委之争的牺牲品。


新岸线在软件化数字电视和数字家庭技术,视频搜索技术,分级审核技术,基于3G架构的同频,高速率多媒体广播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在国际上都属重大课题。2010年10月,新岸线发布了全球首款基于ARM框架的40纳米A9双核2.0G计算机芯片NuSmart2816。据称功耗仅为英特尔同类芯片的五分之一。


此公司拿国家的钱以十亿计,还圈了风投无数资金,但没有哪项研发成果能产生回报。2012年开始断断续续欠薪,流失了一部分人员,但中关村清华科技园A座仍然顶着“新岸线”三个大字。


对于身怀绝技的海归,国家一向重视,不止是对鲍东山。光启牛逼到这种地步简直是国宝,刘若鹏年纪轻轻就已进入国家领导人视野,正如歌里唱的:青春少年是样样红,你是主人翁。要雨得雨要风得风,鱼跃龙门就不同。


光启会是又一个新岸线吗?但它为什么会落到香港买壳、靠概念换钱花的地步?


“牛逼到闪电”的光启到香港买壳


话分两头,2014财年(截到2014年3月31日),主营纸制礼品及宣传品的英发国际(00439.HK)营收1.13亿港元、净亏损3791万港元。2014年5月29日,英发国际以0.08港元单价发行43.5亿新股,相当于已发行股票的300%,亦即扩大后股本的75%。英发国际卖壳了!


英发国际截至5月29日的平均收市价为0.322港元,每股净资产为0.143港元。以0.08港元增发300%新股,这样的贱卖只会发生在上市公司破落卖壳之时。股民盼着新主人带来新概念,股价或可咸鱼翻身。


认购代价折合人民币2.8亿,分三次支付:认购生效时、生效六个月内、生效一周年内,每次支付金额大致为总价的三分之一。


认购新股的六家机构中:光启控制的New Horizon最终将持有上市公司51.01%股权;Starbliss和瑞东金融由高振顺实际控制;其余三家分别由Liu、Guo、Yu三位女全资拥有(多半是替不便露面的老公持有)。而且,New Horizon还以将要到手的股票为抵押,向高振顺借了1.8亿港元(期限1年、利率6.5%)。英发国际卖壳是“壳王”高振顺的又一杰作。此人过手的壳不计其数,吴征、黄光裕都曾是他的主顾(图为高振顺和他的女儿)。


Snip20150301_1.png


光启禁售期为两年,除非获得上市公司书面同意(留有活口),高振顺禁售期只有一年。


5月买壳之时,光启就向股民表示将关注近地空间技术及其商业应用,受此概念刺激00439开始疯涨。2014年7月28日,交易完成英发国际更名为光启科学。9月12日,光启向10家投资机构定向增发2.9亿股,认购价5.386港元,募集15.6亿港元。9月23日,光启科技股价冲高至6.38港元,市值超过180亿港元。


蓝图虽美但上市公司当下还颗粒无收,支撑股价的只有概念。


高振顺以每股8仙获得的5.8亿股,快要解禁了,赚了60多倍该兑现了。刘若鹏为买壳抵押股票借的钱也该还了。对光启科技来说,今年上半年是个坎儿。


让人想不明白的是,光启这么牛,隐身技术、临近空间飞行技术都涉及国防和国家安全,国家为什么不给予更大的扶持:给研发项目,政府或军方采购,甚至直接提供资金支持,十亿、百亿算得了什么(光启的民企身份不妨碍政府资助,新岸线也是民企)。再说,政府怎么会放光启到海外上市?蚂蚁金服都只能在国内上市。


退一步说,就算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但不反对光启海外上市,那么那些为小米、美团、滴滴一掷数亿美元的风投可以投资光启,过几年拿到美国上市,市值几百亿美元不成问题(不盈利没关系,特斯拉没盈利市值250亿美元)。


但光启却选择了在香港买壳上市!


去年9月29日以来,光启科学不到半年就发了53个公告,连从某家银行获得授信额度都要发个公告,故事讲得有点频了,所以市场对马丁飞行器公司上市的“大利好”反应冷淡。


刘若鹏的确在《科学》上发表过论文、习总书记真的去视察了光启、马丁飞行器公司踏踏实实地做了34年、云端号成功试飞了、高振顺将英发国际的壳卖给刘若鹏……以一这堆事实,并不能还原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真象,这才叫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只好留待时间来验证了。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