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谷歌风投家认为现在没有科技泡沫,他还认为人类能活到500岁
2015-03-25 17:22

这位谷歌风投家认为现在没有科技泡沫,他还认为人类能活到500岁

虎嗅注:就在红杉资本主席迈克尔·莫里茨(Michael Moritz)和美国创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 掌门人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就目前是否存在科技泡沫的议题隔空辩论之际,谷歌风投总裁及管理合伙人比尔·马里斯(Bill Maris)也于近期撰文,谈到了他对当前科技行业是否存在泡沫的看法。


原文来自 TechCrunch,新浪科技编译


近期许多人正在讨论,科技创业圈是否正出现泡沫。情况是否与2000年“.com”泡沫一样严重?或者更加严重?我认为,应当看看现有的数据,从而做出更客观的判断。因此,我要求谷歌风投的工程团队研究关于泡沫的问题,看看数据能给出什么样的信息。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谈谈我所了解的情况。


回到90年代末,风险投资家对当时的互联网充满了热情。许多资金被投向了一些公司,但这些公司突然就走向了失败。许多人因此遭遇了大笔损失。


来到2015年,如果你已经看到了Uber、Airbnb和Dropbox等公司的数十亿、数百亿美元估值,那么很容易理解为何一些人出现了这样的担忧。是不是所有人都对新平台、新经济模式有着非理性的狂热,就像1999年时一样?或者说,这一次有所不同?对于这一问题,有两方面的观点。


观点一:否认泡沫存在


尽管数据表明,风险投资总额正在大幅增长,但这一次与“.com”泡沫时有着关键的差异。


1.创业公司的上市步伐更慢


在2000年的泡沫中,许多公司急不可耐地选择上市,而当时它们还没有获得足够多的营收。目前,创业公司进行IPO(首次公开招股)的步伐更慢。

1.png


2.风投基金筹集到的资金低于2000年高峰时


2000年,许多资金流入了风险投资行业,而风险投资家利用这些资金投资了“并不符合投资标准”的公司,导致了一些重大的失败。今天,风投筹集的资金数额确实在增长,但仍远低于2000年的水平。

1.png


3.投资总笔数维持持平


2000年时,风险投资的投资笔数创下历史记录,一年的投资超过2000笔。而今天的情况如何?有很大的不同。自2007年以来,风投投资的笔数基本维持持平。这表明,风险投资家对于投资目标仍有很强的选择性。

1.png


4.风投总额仅为2000年峰值时的一半


2013年和2014年,风险投资总额出现增长,但仍远低于“.com”泡沫时期的水平。

1.png

在2000年泡沫出现时,更多的风投资金带来了更多的投资。而今天,风投总额正在增长,但投资的数量基本维持持平。我们认为,投资者目前将资金专注于数量较少,但规模更大的投资中。


观点二:承认泡沫存在


我们的数据分析也透露出了一些不利迹象。以下是6点信号,表明我们可能正处于另一次科技泡沫中。


1.投资者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创业后期公司中


如果你认为,创业后期融资正在取代IPO,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那么这可能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这与2000年时的情况有一定的相似性。

1.png


2.私营公司估值仍在增长


当前的私营公司估值远远高于2000年时。

1.png


3.估值上升的速度比风投融资的速度更快


2000年时,风投融资和企业估值的增长基本同步,而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

1.png


4.以高估值完成IPO的案例越来越多


企业的IPO市值上升很快,但最成功的公司正在以极高的估值去上市。(但或许只是由于它们等待上市的时间更长。)

1.png


5.创业后期融资取代了IPO投资退出


创业后期估值和收购价格都在增长。与此同时,IPO的平均市值在下降。这表明创业后期融资和收购正在取代IPO。

1.png

6.IPO市值与创业后期估值之比正在下降


数据表明,IPO市值的增长赶不上创业后期私营公司估值的增长。实际上,如果看看IPO市值和创业后期估值之比,那么可以发现,这一比值自2009年以来持续下降。这表明,创业后期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要比以往更低。

1.png2.png


当我们关注数据时,有一点非常明确:2015年与2000年有很大的不同。一些不同给人们带来了信心,例如风险投资总笔数仍维持持平,而另一些不同则令人担忧,例如一些公司估值大幅上涨,而投资退出的回报率出现下降。


数据明确显示,创业后期融资出现增长,但这一现象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解释。一方面,来自风投和私募基金的创业后期投资导致许多创业公司不愿意上市或是被收购。另一方面,科技正帮助创业公司更快速地实现增长,而创业后期融资满足了这些更年轻,但规模更大的公司的需求。


结论是什么?如果说市场存在泡沫,那么将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泡沫。这是合理的,因为市场和技术在过去15年中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当然,企业仍有可能失败。而考虑到当前的估值和关注度,这样的失败将造成更大的影响。不过,天不会塌。当一家高估值公司失败时,我们将需要深呼吸,问问自己这是否只是个例,是正常创业失败的一部分。或许,在感到恐慌之前,我们应当先看看数据。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