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春节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可以直接与创立起点中文网的吴文辉聊聊。很兴奋,一则,盛大文学上市悬而未决,今年似乎看到了些希望;二则,一直很好奇,这么多年他们如何通过具体运作将文学版权影视化、游戏化的。于是约了年后第一周的采访。
采访当天正赶上上海年后第一场雪,到了盛大文学的新办公楼,还有些装修的味道,可是吴总正与财务老大聊工作,我只好在会议室里耐心等着。半小时后见到了吴文辉,他很随和也很热情,还一起聊起我大学时候看的玄幻小说和它的作者,并未看出他有啥事闹心或难受。我们顺利切入话题,聊起点这几年的变化和商业模式的形成以及案例。1个小时后,愉快结束对话。
在年前,的确耳闻起点中会有部分创业时期的元老离开。没想到,这几天里情况急转直下。不敢妄猜最终结果会如何,但从与吴文辉的接触中可以看到两个关键点:
1、起点在盛大文学中独大,非一天两天的事情,盈利能力最强,作者质量极高,可谓实力雄厚。老团队都在,影响力自然不容小觑。
2、起点商业模式上依赖于懂得网络文学的资深编辑,懂得版权市场的版权策划人以及变现力极强的白金作家们,所以这群非常专业的“人”做何归属,才决定着最后的胜者是谁。
以下,就是我根据对吴文辉及周边的采访,撰写的关于起点商业与运作模式的文章。现在看起来,像是对吴文辉团队过去11年来所做事情的一个浓缩与总结。首发虎嗅:
作为起点中文网签约的白金作者,“跳舞”的工作大多是SOHO在家,每天早上醒来,先在网上刷刷微博,浏览些小说,看一看电影,玩两把游戏。“等心情彻底愉悦放松了,再打开Word码字。”跳舞说道。就这样,9年时间,他完成了4部都市小说,3部玄幻小说,正在撰写一部玄幻小说。其作品总点击数过亿,还有多部被改编为网络游戏。他本人也成为年入百万左右的“大神级”网络作家。
“随着这群写手的成长,网络文学也渐入佳境,不仅融入文艺创作的主流,更成为影视剧、游戏的策源地。”起点中文网创始人,盛大文学总裁吴文辉这样告诉记者。
11年前,他与几位朋友一同创立起点时,并没有如此宏大的构想,那时,起点还只是网络文学发烧友交流、分享的平台。此后,这块“磁石”不断聚集人气,借助读者付费、作家分成实现商业化,加速做大市场份额,因此,被陈天桥相中,最终成为盛大网络的一员。
此后,陈天桥将起点中文网与旗下晋江文学网、红袖添香等原创文学站点整合,成立盛大文学,网络文学由此集中于盛大一家,吴文辉也成为盛大文学的总裁。
最近的数据显示,盛大文学拥有约600万部作品,每天有8000万字的新增量,拥有作者总数超过160万,占网络文学市场超七成份额,仅起点一家便掌握市场近半壁江山。
而随着《步步惊心》、《裸婚时代》、《甄嬛传》等电视剧的热播,网络文学影视化大潮不期而至,加上《鬼吹灯》、《斗破苍穹》等改编成网游的热浪,网络文学已不再是局限于读者、作者、网站的小生意,而是文化创意源头,数百亿元产业的源泉。
“如今,网络文学作品就像苹果。”吴文辉比喻道,它们既可以直接拍卖,也可以像制作苹果酱一样,取精去粗,将内容改编成游戏策划、影视剧本、手机文章。因此,版权的生意越来越有利可图,盛大文学这样的“苹果园”自然也越来越“长袖善舞”。有预测称2012年度,盛大文学的收入有望突破10亿元,利润达到1亿元,按份额,当然起点的贡献最大。
首创出挖掘写手系统
如果把盛大文学和起点比作网络文学的大树,那么跳舞这样的写手“大神”就是不断为它输送养分的根。
“起初,我也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职业写手。”跳舞告诉记者,2004年,他辞去原先外贸公司的工作,在家休息调整,因为爱好网络文学,每天呆在起点上看各类小说,最终忍不住技痒,开始了“玩票”写作。没想到刚写了几万字,起点的编辑就联系跳舞,让他成为签约作者。
按照起点联合创始人罗立的说法,这是起点发现写手的第一步,资深编辑们会对上传的新书进行交叉审读,共同评判一部作品的价值,经过这第一轮筛选的新书会作为种子,接受读者的检验。
此时,衡量作品的有两项重要指标,一是读者点击数,另外一项是收藏量。借助起点的第一轮推荐,优秀的作品很快能够踏上人气快车道。对于脱颖而出的作品,起点会选择进行第二轮内部宣传,在网站醒目位置给予“强力推荐”。“强推”时,以网页为宣传载体,引导读者加速对作品的筛选,一般作者会顺势快速更新小说,甚至控制小说剧情进入高潮,借此迅速累积人气。如果作品的收藏量达到一定数量,作品便会“上架”,即开始进入收费阅读模式。此后,读者们自愿为好作品付费,写手们就可以获得来自于起点的稿酬分成。
而起点为了降低基层“上架写手”的流失率,与作者签订“保底”协议,保证其每个月基本的生活,再以他们作为金字塔的塔基,当上架作品的买单者更多时,“上架写手”晋升为“优秀写手”,月收入3000元左右,其上还有“超级写手”,月收入超过5000元,最高段位则是跳舞这样的“白金写手”,月收入稳定在数万元,成为写手“大神”。
“当然,这还不能保证挖掘出所有‘大神’。”吴文辉解释道,由于网络文学作品都是连载形式,某些新书可能起初不够吸引人,但却有可能“光武中兴”,起点的编辑们不仅要关注新书,发现老作品焕发出新活力之后,同样也可以签约、上架,帮写手一路晋升到白金级。
同时,编辑还需要将眼光开阔到整个互联网。当初,《鬼吹灯》最早在天涯社区连载,一个个小的灵异故事,吸引了诸多粉丝。当时,起点并没有这种类型的小说,但编辑们几经讨论,还是决定与作者“天下霸唱”联系,将《鬼吹灯》引入到起点。
令人意外的是,《鬼吹灯》的市场反响异常强烈,不仅读者踊跃付费,出版商更是踏破门槛争相为其出版实体书,仅游戏版权就售出数百万元的高价,甚至还激发一批新人纷纷效仿,灵异小说由此大型其道,成为网络文学特有的一股势力。
而更加重要的是,编辑们还得在“潜在”大神们“跑偏”的时候给予建议。“特别是一些缺乏文学功底的作者,写作上可能比较随性。”罗立解释道,因此,编辑们会根据网络作者的写作特点,提供一些指引,阐明哪些情节的撰写容易形成阅读障碍,造成读者流失,并且分享“作者学堂”里过往大神们的写作经验。
如此,编辑的专业直觉加上读者的买单投票,起点这套挖掘写手的系统开始被同行复制。而凭借先发者优势,起点早一步挖掘出跳舞、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等超级作者,因其作品大热,版权被影视、游戏制作商争相购买,起点赚得盆满钵满,成为了“果树”林立的“苹果园”。
版权作手的玩法
显然,“苹果园”的商业轮盘再也不局限于苹果(作品)本身,更大的生意则是出于对它的深加工——版权的买卖。“也就是将优秀的作品和作者推出去,把需要版权的制作方拉进来。”吴文辉如此解释道。
2006年以后,最先向起点“苹果园”抛出橄榄枝的是传统图书出版商,当时风靡的《鬼吹灯》被各大出版商疯抢,实体图书一出版,便大卖数十万册。然而,令人心痛的是,《鬼吹灯》各种盗版书横行于世,版权价值因此大打折扣。
于是,吴文辉和手下的高管们开始寻觅更好的版权变现渠道。
是时,影视和游戏的脚本购买价格飞涨,单价从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看上去是十分诱人的大生意。“毕竟影视、游戏,与网络文学一样,都是文化消费品,形式不同,却可以有共通的文化承载。”吴文辉解释道。因此,当消费者认可了文学作品,由其改编的影视剧、游戏同样可以积聚人气。
曾参加诸多影视剧制作的高岩对此十分认同。在她眼中,单纯依靠编剧撰写剧本,没有经过市场检验,风险很大。而利用网络文学名著改编影视剧,版权费用并不高出多少,并且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可,省下大量营销费用。
例如之前大红大紫的《步步惊心》,开播之前,未做营销,网络搜索量已超过150万,电视剧开播后,迅速在青年人群中引发轰动,一个月内关注度暴涨15倍,创下各种收视纪录。
“因此,我们与版权需求方有‘共振’的基础,剩下的就是寻求‘共振’的频率。”罗立告诉记者,必须与影视、游戏制作方保持信息对称,才能“好货卖要家”。于是,盛大文学设置了“版权策划人”一职。他们的工作就是做好版权供求双方的“媒婆”。
首先,这群版权策划人会将排行榜的顶尖的作品纳入候选名单,了解其人气变化情况,解构小说的特征,比如小说是武侠类、都市类还是灵异类;主要受众的年龄层次;情节设置如何,主要人物有哪些,个性是否丰满……以此来判断作品适合被何种版权方接受。
比如,《步步惊心》是一部典型宫斗类的作品,人物刻画很丰满,角色特征突出,节奏张弛有度,剧情跌宕,很有悬念感,它就很适合同时改编为电视剧和游戏——按照电视剧集发展情节,按照游戏关卡变换场景进阶。但某些玄幻、灵异类的小说场景太过天马行空,只适合在游戏或动漫中实现,并不适宜于影视表现,过多的电脑特技会导致制作成本飙升。
其次,版权策划人也对版权收购者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们有各自经营的圈子,哪些公司爱做古装剧,哪些公司爱做现代剧,谁有做灵异类游戏的项目,谁又有投资仙侠类网游的潜质……如此下来,知己知彼,才能保证自己推荐出去的网络小说,获得最好的出价。
现在,随着盛大与版权需求方彼此了解越来越深入,更多的游戏、影视制作商甚至被“拉”入了网络文学的创作。
“我们越来越了解网络上的写手,明晰他们的商业价值。”某游戏公司CEO肖琰告诉记者。像“血红”那样的大咖,先期多部作品的成功,已经证明他所擅长的领域,又有大量热爱玄幻的年轻忠粉,与网游玩家具有天然的重合,因此当他还在策划新作《光明之源》时,便有游戏公司预定了版权,双方协商将小说代入游戏的构架,两者相辅相依,互为宣传,整体版权的声势自然水涨船高。
而随着版权“推拉术”的日臻完善,网络的超级写手都因版税而赚得大量真金白银,如“唐家三少”,就以5年3300万元的收入问鼎“网络作家富豪榜”。同时,签下他的盛大文学也因版权分成赚得盆满钵满。
毫无疑问,现在的网络文学已经成为辐射影视、游戏等创意行业的大生意。不过,在吴文辉看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少不了网络文学平台与作者的和谐共生。某些只知道一味向作者索取作品,涸泽而渔的平台,势必被作者摒弃,最终成为无果可摘“苹果园”。这恰是未来行业内优胜劣汰的必然。
---------------------------------------------------------------------------
虎嗅注:从上面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在吴文辉团队描述中,起点的主要竞争力在于编辑、版权策划人的眼光与运作能力,以及他们长期与作者形成的、独特的共生共荣关系。
恰巧的是,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在最新接受新浪科技的采访中,在谈到他对核心骨干流失后的起点的想法——如何重塑新起点的时候,首先却希望淡化编辑、人治的因素,提升技术与数据的力量。其次,他跟吴文辉一样,也提到“苹果园”的概念,但是侯强调:苹果生产出来不能只在(起点)自己的果园里卖,“起点不是封闭的堡垒”,“要开放”。
单从这两点,就能看出起点中文的创始团队与盛大文学(或侯小强)在对未来网络文学怎么玩、起点怎么玩的想法上,有根本性冲突。分道扬镳,在所难免。
2008年,时任盛大文学总裁吴文辉与盛大文学CEO侯小强。
摄影记者:肖南,图片来源:东方IC,版权图片,请勿转载
下页,是侯小强对新起点的六个想法:
侯小强对新起点的六个想法
采访/新浪科技
第一,我希望未来的起点,人治的因素更少,技术的因素更多。以后编辑的作用依然重要,但是将进一步加强数据挖掘,以及智能推荐。过去我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做这样的储备。起点除了编辑这只手之外,技术这只手也要加强。
未来可能一个作家的收费时间点、定价水平、创作方向预测等,都能得到技术体系的帮助,编辑也能从中获得有效的支持。这不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想像,而是建立在大数据运行基础上的探索,要发挥另外一支看不见的手。
第二,我们的平台要更加开放。起点就像一个果园,但是苹果生产出来不能只在自己的果园里卖。2009年,我就和陈天桥去浙江移动推动项目合作,无线也是我们一直在主抓,去年已有两三亿规模的收入,盛大文学的无线团队付出了很大努力。这不是简单的把起点内容拿过来就能赚钱,需要专门团队去做营销推广等工作。
版权销售也与之类似。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做周边拓展。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就在推动跟上海、深圳等地的图书馆系统合作,包括国外也要构建分发渠道。我们希望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盛大文学的专卖店原来越多。
起点不是封闭的堡垒。起点的生产力,必须要有配套的生产关系。过去的开放我主抓,但是开放的还不够。在渠道方面,未来不排除和腾讯百度进行合作,起点内容不会封闭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甚至会和文具店合作,推广一些衍生品。
第三,是对作家,我们要有更谦卑的姿态,不能把作家封闭在一个平台上。作家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理应被更多的人尊重,得到更多的生活保障。最近无论是福利制度、收入公平及透明、还是品牌培育上,我们都会有一些新的措施。
我昨天给白金作家打电话,我要求我们的编辑团队服务性更强,而且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我们要让作家更有尊严、更富裕,更有保障,我们会建立对作家的扶贫基金、甚至包括户口问题我们都能想办法协助解决,可能还会成立一个作家工会等。
我是做内容出身,和作家打交道有经验,也运作过于丹、蔡康永、韩寒、高晓松等很多最卖座的书。这些都是出于我们的长期关系和盛大的品牌认同。这两天一些白金作家跟我的沟通,也让我非常感动。
第四,商业模式上也要更新。起点以前千字两分钱的模式特别伟大。但这是不是万能药?不尽然,我们的商业模式理应是一个立体化的商业模式,不只是长篇作家,也要让短篇作家和编剧赚到钱。有些探索是要失败的,但是还要探索,而且没有什么是必然失败的。
我很有感情的说,即便是伟大的起点创始团队,最开始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个伟大的方式。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起点继续前进。
第五,我们要给编辑增加存在感,要有一些职业规划。我的企业管理目标,是让员工成长。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如果员工带着一身本领走了,留不住是我的无能,但他成长了我也感到欣慰。未来我会和编辑打成一片、共同成长。
起点有两面空白墙,我说一面要感谢作家,一面要感谢编辑。每一个作家都是他自己想象力王国的国王,而编辑就是宰相,帮助维持王国持续运转和发展。
第六,我希望整个盛大文学是流动的平台。我一直在找线上线下整合的可能性,过去大家还都是各忙各的。随着盛大文学逐渐成熟,这几年来一直有紧迫感,需要更加开放和流动性。盛大文学旗下公司,需要更紧密的互动,版权能够自由流动,能更有效率的聚合。盛大文学的五家文学网站,三家线下公司,每一家都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