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阿里巴巴公布了截止2015年9月30日的财报(注:阿里财年截止到每年的3月31日,所以这是阿里2016年第二财季。为避免给读者造成困扰,本文一律使用自然季)。
2015年Q3,阿里总交易金额(GMV)达7130亿元(同比增28%),营收221.71亿元(同比增32%);移动GMV和营收占比分别为62%、47.4%,分别达到4420.6亿元和105.2亿元;非GAAP口径自由现金流136.24亿元。
在互联网领域,阿里是家“老公司”,在人们的印象中,除了庞大、无所不能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是,阿里这巨头却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进化”着。
结构性变化:B2C崛起、移动成功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今天的阿里已不是昨天的阿里。
首先是B2C业务的崛起。
2012年Q2,淘宝、天猫GMV同比增幅分别为46%和147%;2015年Q3,分别为15%和56%。2015年Q3天猫GMV同比净增990亿,接近京东上个季度1145亿的GMV。#天猫一个季度涨出一个京东!#
2012年Q2,天猫GMV仅为420亿元,相当于淘宝的25.1%;2015年Q3,达到2750亿元,相当于淘宝的62.8%。
2012年Q2,天猫GMV占总GMV的20%;2015年Q3,天猫占比达39%。
其次是向移动转型。
移动端GMV的高速增长成为推动总GMV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到2015年Q3,季度GMV同比增速不到30%,而移动端GMV仍在120%以上。按照常理,移动端增速会逐步回落,110%、100%、90%……不可能瞬间归零,移动GMV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2012年Q1的1780亿总交易额中,移动端仅为68亿,占比不足4%。2015年Q1,移动端交易额占比首次超过50%。到2015年Q3,移动端交易额达4400亿,占比61.7%。
两大核心数据:人均消费与货币化比率
1.人均消费: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
活跃买家人均消费的季节性非常明显,“双十一”所在的第四季度是每年的高峰且峰值逐年提高,但增幅很小。
以2015年Q3为例,7130亿交易额由3.86亿活跃买家贡献,人均季度消费1847元。同比增加37元,平均每人每月多花12元。
阿里的规模已经大到如此程度,近四亿买家的人均消费不仅与阿里相关,还取决于GDP增长、就业、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宏观经济数据。
2.货币化比率:总体下降、移动端上升
阿里的另一项核心数据是货币化比率。
2012年以来,阿里的货币化比率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并呈现季度性波动。移动端货币化比率从很低的水平迎头上,到2015年Q3与总体货币比率相差万分之三。
云计算异军突起
大型电商在网络建设方面的投入惊人,但由于业务量随季节波动,闲置浪费难以避免。特别是在中国,“双十一”相当于“电商的春运”。能够应对“双十一”并发流量的处理能力,在平日的闲置可想而知。
早在2006年,亚马逊就开始对外提供云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2015年Q1开始将AWS在财报中单独列出:营收15.7亿美元。这意味着全年的营收将接近或超过70亿美元。乐观的分析师认为会达到90亿美元。
云服务给亚马逊打了一针强心剂,虽然营收增速下降而且“扭盈为亏”,但一季报公布以来股价已从400美元一线涨到600美元以上。按10月27日收盘价计算,亚马逊市值已达2845亿美元。
华尔街对亚马逊披露云计算业务笑脸相迎,微软亦从今年9月起,将包含Azure在内的云计算业务单列在财报中。该项业务成为财报电话会议重点。
2015年Q3,阿里云计算业务营收6.49亿(首次突破1亿美元)。Q3同比增幅128%,高于Q2的106%,说明阿里云计算业务还在加速增长。2015年Q2,亚马逊AWS营收增长78%。
在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密集发布了DT PAI、 E-MapReduce、混合云、云服务器2.0、IOT解决方案等15款新品。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表示,计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数据和计算将成为像水、电、煤一样的公共服务资源和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