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业副总徐远翔让编剧圈炸锅了!其实人家说错了么
2015-11-29 07:09

阿里影业副总徐远翔让编剧圈炸锅了!其实人家说错了么

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红了。随之阿里影业也在编剧圈里一炮打响了。


当然这个“红”与“响”,是带有巨大争议的。


11月27日,在天津举办的“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论坛上,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的一番发言点燃了编剧们的愤怒。


徐都说了什么呢?


徐远翔在论坛上发言称:“我讲一个观点吧,我是在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IP真的是信息传播有效的传达方式。以前没有互联网之前是什么呢,因为编剧都很聪明,都很渊博,现在是你知道他也知道,但是有些东西他知道你不知道。由于信息的传播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达,人越多就越成为一个超级IP。因为最终是靠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植入到人们的内心里,这个东西我们要尊重。”


他还表示:“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仁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


对于“屌丝购票心理学”他的阐述如下:“这两年我自己研究了一个名词很有意思,这个名词叫‘屌丝购票心理学’。中国电影市场接近500亿的市场,平均观众年龄21.3岁,大概85%到86%的群体来自于19到29岁,也就是说台上在座各位都是被电影票房抛弃的。可以说你们加起来,加上外延那么多人也就是10%多一点的票房,这个现实决定了什么呢?我认为有三件事,首先有一个IP。第二是强大的明星阵容,韩国、台湾、意大利这些地方,导演身价比明星低多了。这个故事虽然很烂,但是有很多明星阵容,我至少看张脸也可以。第三条,你这个电影有没有概念,有没有可逆袭的可能性。如果这三个条件一条都不具备,你肯定是颗粒不收。这个就是屌丝购票心理学。”


编剧们集体愤怒


如上言论,让很多编剧感觉被冒犯了。众多知名大咖编剧在朋友圈宣布“不和阿里影业”合作:董润年、汪海林、宋方金等都在微博上表示“阿里影业,走好,不送”。


《铁齿铜牙纪晓岚》、《一起去看流星雨》)编剧汪海林:


第一次关注阿里影业,是年初看到报道说14年该公司巨亏六亿港元,财务情况不好;再一次关注就是阿里影业副总说他们不打算请职业编剧,找一些贴吧吧主和网友写剧本,不知道是财务情况变好了还是变更糟了。既如此,职业编剧应该有自知之明远离阿里影业,祝阿里一路走好,不送!


《心花路放》《老炮儿》编剧董润年:


把贴吧吧主和无数同仁小说作者圈养在一起厮杀,这不叫创作,叫养蛊,这是对所有人尊严的践踏。创作从根本上关乎的是人心,不是金钱。


香港金像奖主席文隽:


如果有钱就能做好电影,李嘉诚早就出手了,几时轮到这些土豪?!



《永不消逝的电波》《重案六组》编剧余飞:


请IP吧主和小说作者进入斗兽场自相残杀,这是挟资本以奴化网络作家,杀伐过后再在尸堆中携导演、专业编剧来收割这血洗的IP,专业编剧不一定配合,网络作家也会揭竿而起,我们是社会主义,不是奴隶社会。


《神医喜来乐》、《雾里看花》编剧高大庸:


资本的意义本来是中性的,可以促进一个产业,也可以毁灭一个产业。这两年闯入文化产业的这波资本其实和制造615股灾的是同一拨人:穷凶极恶、无所顾忌、杀鸡取卵……最终自取灭亡


徐远翔与阿里影业的回应


昨天(11月28日)下午,徐远翔在微博与朋友圈做了如下解释与说明:


昨日参加一论坛的个人发言引起业内激烈争论,本人特做以下说明:第一,本人也是编剧出身,深知剧本重要性,且对编剧同行之尊重由来已久;第二,媒体有些断章取义,建议大家读完全文,且参考当时对话的语境;第三,从未说过只要IP不要编剧,而只说IP和编剧构成剧本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期待和诸位合作!


下午19点,阿里影业的官方微博发布阿里影业CEO张强对于编剧事件的回应:


就今日网间所传相关同事就编剧业务的个人观点引发讨论一事,阿里影业CEO张强表示,作为内容产业的核心,编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阿里影业对于编剧等专业人士的尊重一以贯之,从未动摇,亦在探索和实践与编剧等专业领域同仁共同创造行业未来的现实路径。


除了徐远翔在论坛上言辞间表现的傲慢态度让编剧不适,那么现实中,互联网电影的操作手法真的在威胁传统编剧的生存么?这才是最值得探究的问题。


对此,有看法认为,其实徐翔的说法并非代表“互联网公司”先进生产力。他说的那些,发达的传统电影工业体系、以及圈内一些顶尖导演早就这么干了,只不过徐说得太直接、太不顾忌、也太尖锐。


怎么个不新鲜法


据“娱乐资本论”相关文章称,


事实上,徐远翔对于创作其实是做了一个拆解,把创作分成IP(淘汰机制下产生的原创故事)和专业编剧加工两个阶段,但可能引起不适的是前面“颠覆”、“不找专业编剧”的表述(其实看他后面的意思,貌似第二个阶段还是要找的)。二是,专业编剧未必乐意做这件事情,极端假设原创作者拿300万,加工编剧200万,一般成熟编剧应该不肯?其实他讲了一种开发IP的方法,可是听起来似乎过于看重和强调最前端的价值了,有点激进和割裂。即使由工业化的创作流程(有人搭结构,有人写分集分场,有人填写对白),讨论合作相互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也许并不存在谁比谁更加高明。


来自一家业内知名网络公司一位编剧向娱乐资本论表示,归根结底是徐远翔的一席话表达出一种倨傲的态度,显得对编剧行业以及一些知名编剧不尊重,这激怒了编剧群体,但其实它其实并没有说错,这个现象在行业内尤其是一些电影生产流程化形成流水线的电影公司,早就存在。


“对于项目策划来说,故事的科举制并非不是好办法,阿里影业是在做商品的产出运营,作为平台我觉得无可挑剔。看看每部片子,好莱坞已经这样做了很久了,香港也已经有段时间了,国内也有这样的新做法,只是说的太赤裸裸了,让行业内的编剧在情感上一下子接受不了。“写剧本的技术含量高,怎么将好故事在“剧”和“电影”结构中表达,不一定是小说家能胜任的。如果有人说先给我一个故事,通过了再动笔写剧本,多好的一件事情!看你的故事够不够“料”,够不够“班”。拿故事来竞争有什么问题?”


编剧王佩在今天(11月29日)凌晨发表文章支持了徐远翔的观点。他在这篇名为《阿里影业的鞭子与被宠坏的编剧》的文章中说,


我觉得他说的这些话很有道理。面对一个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电影市场,还有转型期粗糙浮躁的审美心态,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阿里影业这样的机构,一定用最省事、最快捷的方式来收割观众。谁更年轻,更饥饿,更凶猛?当然不是那些有了一定作品和地盘的专业编剧,而是那些网络娱乐最前线磨破滚打的贴吧吧主、微信群主、网文顽主、以及各种要钱不要命的主儿。


我想说的一句话是,中国专业编剧们的日子实在太好过了……我所认识的几乎每个会写字的人都当过或者计划当编剧。和菜头编过中国版的《24小时》,新浪博客频道的一位女编辑编过中国的《急诊室的故事》,我的中学同学莎漠自从创作了电视剧《浮出水面》,就稿约不断,经常”作一、谈三、等五“(手头的活,在创作的一个,在谈的三个,等在后面的有五个。)


好莱坞的编剧可没有这待遇。许多编剧和导演都是从片场里当小工起步的,没有十年以上的卧薪尝胆,他们不可能有出头的机会。


所以,做一个内地编剧应当惜福,更应当警醒。你们认为理所当然享受的机遇,别人要为之奋斗一生。


……


关于IP作者PK,虽然让专业编剧听了不舒服,但事实上,大家都是这样做的。据我了解,张艺谋也是用类似的方式在筛选剧本,只不过他用的还是专业编剧。也是10个人PK,最后剩下2个人,每个人都写同一个剧本,影视公司全买下。有一个人的剧本会被张艺谋拍成电影,另一个人拿钱走人,根据保密协议,他甚至不能对外提起自己参与过这个项目。


仔细看下徐远翔的发言全文,你能看到,其实抛开一些口语化表达不太严谨的地方(比如“我们不再请专业编剧”),徐表达的是现在新兴影业公司怎么寻找与打造(超级)IP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再让少数传统编剧闭门造车、一手遮天,而是放到互联网上去找源头与灵感,让更多人参与,但同时,它也不会、也不可能让专业编剧完全走开。IP创作由纯粹PGC到UGC+PGC混合的模式迁移,肯定是娱乐工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徐远翔说得没错儿啊!


附: 《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在派乐影视创意峰会“原创与IP”论坛上的发言全文》


我对IP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四个字:群众基础,如果说你用一个很拽的网络语言去界定它的话,我理解是信息传播有效到达的一种方式。


现在大家一说IP好像就是网络文学,其实不是这样,我们中国电影票房排名前20位的作品有多少完全来自于网络文学,这个是打折扣的。IP和具有IP属性是两个概念,比如高满堂老师,他就是具有IP属性,如果有一个超级运作家就可以做出非常好的大电影,郑钧的《回到拉萨》这四个字具有IP属性,但是它具不具有开发出IP的潜能?现在没有IP是没法拍电影,这是肯定的,它是信息传播有效到达的方式,首先让大家先知道。


所有的编剧没有必要恐慌,因为电影电视剧的核心还是讲故事,只不过没有IP这个概念,没有互联网信息发生之前,我们是怎么理解的呢?编剧基本垄断了剧本创作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从抓什么选题,然后怎么做剧本,怎么去磨,只不过现在的编剧第一条先从网络产业链把前端抽出来,网络小说也好,是一个游戏也好,经过长期孵化的舞台剧也好,一个动漫也好,先抽出来,这个前端是属于纯IP,后端需要加工成好的剧本,编剧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编剧也很清楚,不要认为还要像以前一样,一个项目给我,我把前端后端都做了,现在这个产业链是有分工的,前端是IP,后端是编剧,这是我的理解。


另外我还有一个观点,我认为中国最好的IP都不是领先的东西,中国最好的IP是四大文学名著,还有一个是聊斋,一个是金瓶梅。我们每个中国人在任何一个国家,除了学汉字以外,学中国文化的时候必须学四大名著,它培养了一代一代中国人。知道的人越多,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好的IP,因为它具备一个初步的群众基础。当把IP抽出来需要非常优秀的编剧加工成好的故事,我认为根本不存在相煎急不急的问题,只是前端和后端的问题。


IP真的很伟大,我就举一个例子,《盗墓笔记》这个IP,它的文字只有180万字,同人小说好几亿字,这个剧在爱奇艺上播出以后,点击量接近30亿人次。


我刚才讲了一个观点,我是在给在座的编剧指出一生路,IP真的是信息传播有效的传达方式,以前没有互联网之前是什么呢,因为编剧都很聪明,都很渊博,现在是你知道他也知道,但是有些东西他知道你不知道,由于信息的传播方式,如果信息有效到达,人越多就越成为一个超级IP,因为最终是靠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去植入到人们的内心里,这个东西我们要尊重。


我们现在的方式完全是颠覆性的,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包括跟很多国际大导演谈都是这样,我们会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再挑几个人写故事,我不要你写剧本,就是写故事,也跟杀人游戏一样不断淘汰,最后那个人写的最好,我们给重金奖励,然后给他保留编剧甚至是故事原创的片头署名。然后我们再在这些大导演的带动下找专业编剧一起创作,我们觉得这个是符合超级IP的研发过程。现在很多人都在讲IP,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备IP的开发能力。


我在24、25岁读研究生的时候写我人生的第一部电视剧,在央视一套还真的播了,叫做《热血天歌》。当时中国的情况是什么呢?如果你写了一部剧在中央一套播,在省里基本是职称晋级,分房子,升官,当时我就觉得春潮在涌动。我毕业了以后去了国务院新闻办的官方机构,因为对电影的热情,我还是回到了阿里,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不再是几个人、小群体就可以垄断电影电视剧的时代,中国电影票房今年和去年增长是40%的增长速度,乐观的说法是明年中国的票房超北美。


这两年我自己研究了一个名词很有意思,这个名词叫“屌丝购票心理学”。中国电影市场接近500亿的市场,平均观众年龄21.3岁,大概85%到86%的群体来自于19到29岁,也就是说台上在座各位都是被电影票房抛弃的,可以说你们加起来,加上外延那么多人也就是10%多一点的票房,这个现实决定了什么呢?我认为有三件事,首先有一个IP,第二是强大的明星阵容,韩国、台湾、意大利这些地方,导演身价比明星低多了。这个故事虽然很烂,但是有很多明星阵容,我至少看张脸也可以。第三条,你这个电影有没有概念,有没有可逆袭的可能性。如果这三个条件一条都不具备,你肯定是颗粒不收。这个就是屌丝购票心理学。


我今天来不是来吵架的,我是怀着一颗平常心,邀请那些有情怀,有才华,有担当,有潜力的编剧来跟我们阿里影业合作,我们对剧本创作的重视程度,有些方面可能超出你们的想像。如果说通过这次论坛能够寻找到几位非常好的有潜力的有情怀的合作者的话,那真的是不虚此行,而且我们真的是怀着非常开放和宽容的心态跟你们做一个很真诚的对话,我们是怀着十足的诚意和大家做这样的沟通和更长远的合作。


阿里影业一年有三部电影够了,其实很多电影我们都参与了,只是不打这个标而已,也不愿意张扬,不像有的公司我投了5%,然后到每个电影节都说是我们投的。我们有娱乐宝,我们有票务软件系统等等,但是一个品牌的公司可能从制作团队到演员到制作公司都要更新换代,可能很多公司在几年以后就不存在了,我们要尊重这个现实。这一年我们做了很多精心的布局,更多是在平台的建设上。当我们具备足够的实力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真的是恳请在座的诸位请你们拿出高质量的剧本。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