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日本家电巨头东芝在过去的2015财年中,受到重大会计丑闻引发的大规模重组拖累,东芝2015财年净亏损4832亿日元,约合44亿美元,是上财年亏损的十倍以上。
在过去的一财年中,东芝面临着销售下滑、产品价格下降、收购的美国西屋电气的资产减记等,并且东芝还进行了约1.7万人的裁员。东芝主要的业务普遍低迷:硬盘与闪存的价格下降、东芝的市场份额没有起色;笔记本业务竞争力不强,东芝、富士通与VAIO谋求的日本笔记本电脑合并联盟胎死腹中;而包括西屋电气等在内的核电厂业务自日本福岛核电厂事故起发展严重受阻并最终资产减记。
此外,东芝的白色家电业务也已出售给美的,面临同样境遇的还有三洋电机,在出售给松下后又分地区转手出售,在华业务由海尔和长虹瓜分,夕日的高品质进口品牌,今天已经成为国产产品贴牌镀金的枪。
现在是日本电子产业转型的阵痛期?或许可以这样理解。除了东芝外,刚刚被富士康收购的夏普也面临着15亿美元的亏损,郭台铭称,夏普若想复兴,则必须面对裁员和重组。富士康控股的夏普的即将面对至少3000人的裁员——仅在日本地区,而算上全球其他机构裁员会进一步上升。昨天,富士康副总裁戴正吴被任命为夏普新任CEO,这也是夏普一个世纪以来首位外国CEO。
而早先转型的索尼和松下则在过去的财年中均实现了盈利。索尼依靠软实力:音乐、影视、游戏与金融服务等,而松下的四个主要事业部门均盈利。
论利润,汽车与工业系统部门共产生了1027亿日元利润位居第一,欧洲的高铁信息系统为松下提供了高额订单,而电池与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等也在汽车换代的档口上站在了世界前沿;家电部门盈利722亿日元居最后一位。在家电方面,松下的策略是淡化利润率不高、换代慢的传统、低端白色家电,而将产品的重心放在更有科技感和提升生活品质的小家电上,比如高品质的吹风机等。
不论是索尼还是松下,转型中都伴随着营收基本不变,但利润率大幅上升的现象。转型追求高端产品,基础都是本身品牌的素质过硬。某种程度上说,日本的电子产业是中国制造业的信标。早在上世纪80年代,这些制造业的大牌也面对着用山寨和低价快速抢滩国际市场的风潮,但当电器普及、市场减速后迅速转型为尖端产品,比如计算机等消费电子设备的制造者,并再次面对这些产品完成普及后市场减速的过程——也就是现在这个日本家电行业萎缩的时期。
制造业的转型也会是下一个时代的开端:对消费者而言,是VR、人工智能等精尖的消费电子设备,对商业和工业而言,是智能和自动化以及更精密的加工制造,阵痛期的日本电子产业会嗅到这些未来方向开始转型,依然沉浸在增量市场中的中国电子制造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