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看法:关于贴吧的坠落
2016-05-26 17:28

几点看法:关于贴吧的坠落

文|阑夕


1、百度因为深陷腾讯旗下阅文集团的版权诉讼,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主动封禁了几乎全部与文学作品相关的贴吧,其杀伤性直逼七年前的「高校风波」,在那一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精准积聚学生群体的数千个大学贴吧被砍杀殆尽,不留任何隐患。


2、彼时的政治压力与今日的商业压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在常规情形下,巨头企业的法务团队有着足够的能力使出「拖字诀」,并将这类案件放进避风港的口袋中。贴吧这次的直接溃败,其实相当诡谲,那些因此而沦为「失地农民」的读者——包括很多误伤的,比如四大名著的贴吧也被殃及关闭——满腔怨言却无处发泄。


3、指责百度固然是全无风险的政治正确之举,它在解决方案上与自暴自弃无异,不再顾及贴吧的剩余价值。而这正是那些一边使用贴吧一边鄙夷百度的用户的求仁得仁,据我所知,「血友病事件」之后,贴吧产品被百度视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祸首,无人敢保。


4、贴吧这款产品,在其十几年的历史里从未实现盈利,而且失去了独立拆分的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15年伊始,贴吧开始着手商业化,试图为百度贡献营收。不料事与愿违,即使贴吧已经倾尽全力——用批评的言论来说,是丧心病狂的牺牲用户体验——那些最后的变现数字都在百度的整体营收里充其量不过九牛一毛,而且相比日益增长的技术与销售成本,贴吧还是没能盈利。


5、不挣钱但不挨骂,没事,挣钱却挨骂,也没事,只是既不挣钱又频闹危机,这就给贴吧这款产品带来了灭顶之患。贴吧地位的一落千丈,致使任何继续为贴吧加大投入的声音,在百度内部都显得微弱而理亏。而百度在对待鸡肋产品的手段上,素来杀伐决断,比如早在百度赴美上市前夕,为了规避美规对于P2P的监管,百度将其用户增长极快的一款下载工具「百度下吧」——当时对迅雷造成过不小的压力——彻底关停,并无犹豫。


6、所以,这样的结论或许有失严谨,但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正是那些贴吧用户不断阻碍贴吧变现并给贴吧使绊的作为,看上去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贴吧被骂得体无完肤、商业化被从日程上拿开——最后招致了来自商业公司的「报应」。吃力却不讨好的事情,我不做了还不行么?


7、作为数字社区概念的提出者,霍华德·莱茵戈德认为,建造于互联网之上的虚拟社会只能是「想像共同体」,而不足以被称作「法理社会」。前者异于后者之处在于:权利的赋予来源问题。拥有「主人」心态的贴吧用户,断然无法绕开人情和世俗的心机,去承认一个基本事实:贴吧这摊资产,再烂,也是百度家的。「想象共同体」的立足之地仰仗从无到有的信任和放权,否则,代价必然会有全体成员承担。


8、经此一役,贴吧的气数将尽,服从法院的判例的最大不利,在于「形成惯例」。作为UGC平台,如果运营方欠缺庇护意愿,那么接下来,影视、综艺、动漫都将成为重灾区,就像豆瓣曾经被迫停掉海量电影条目中的「讨论区」——经常会被用户拿来分享下载链接,审查难度很高——贴吧不会有着更乐观的想象。


9、商业文明必然是功利的,伪饰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无论是飞速下坠的百度贴吧还是流离失所的贴吧用户,「求仁得仁」和「自作自受」这两个词语,都是对他们最好的勾划。


10、几年前跟踪过一起事件:某城市的NGO拉到企业的一笔资金,资助了10个因家境贫穷而无法负担学费的大学生。受企业要求,这些学生参加了一场流水化的受助仪式——你懂的,让老板上台风光一把,在镁光灯的包围下给贫寒学子发钱——后来有媒体炸锅,怒骂企业作秀不顾人道尊严,在当地搞出不小的舆论危机,企业也被喷得狗血淋头,认栽。次年,NGO再去找这家企业募资时,被客气的拒在门外,而名单上的新一批学生,都没上成大学去了南方打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