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频繁出境的分答果断地占据了各大网站的热点新闻位置,从商业模式的探索到大咖答案的泄露,实打实的引起了业界乃至业余人士的关注。下面请看几则新闻:
@投资界:近日,王思聪在“分答”上开通了自己的主页。3000元一次提问,截至出稿,王同学一共回答了24个问题,赚了72000元!网红就是任性!作为网红背后的迷妹,我们从24个问题中挑选了最感兴趣的10个,分享给大家。首富之子、投资公司董事长、电竞公司董事长、网红小王,你每一面都美!关于董事长王思聪:投资\创业1、网友:投资经历中最让你满足和兴奋的点是什么?你选择投资的标准是什么?
@中华创业网:5月29日上午,有网友在微博上晒出一组对话截图,截图中一个名叫“江湖夜雨”的人问柏邦妮:“听说你和柯震东上过床,他功夫怎么样,满足你了么?”柏邦妮回答:“这个其实是不应该讲的,但是,既然你大胆地问我,我就坦诚地回答你。我觉得肉体还是鲜美的啦,但真的是,技巧就还算是那样,还算蛮热情的。那种满足应该是心里的满足,毕竟是这么帅的人,心里还是觉得挺愉悦的,请不要告诉别人。”
@搜狐公众平台:你可以把「分答」看成「零售版在行」,在这里你可以花点钱向大咖提问,也可以答题收钱,最关键的一点,如果答案被人「偷听」(不好意思,偷听也要花钱),答题者和提问者就能平分收益。 某个同事一题未答,靠提问被偷听就赚了500多……而且这完全是睡后收入,一觉醒来,自己的提问又帮自己赚了一百多的节奏。 现在大家一开口就是「谁谁谁上来了,赶紧去提问」、「谁谁谁已经赚了600」、「向谁谁谁提问的投资收入比最高」。 来围观下大咖们回答了哪些问题,也看看提问大咖的同学赚到了多少~
分答是什么?
如果你还不知道分答是什么,请看这里。果壳官网介绍:分答是5月份上线的一个付费语音问答平台。每个人都可设定自己接受提问的价格,任何人只要付费就可向其提问,被问者可用60秒内的语音作答。这条语音,可以被其他人付费偷听,偷听收入问者、答者平分。所以回答能赚钱,提问也可能赚钱。
虎嗅作者阑夕对分答的模式做过解读:
「分答」仍以「在行」为服务对象,由于后者已经新增了悬赏电话作为线下约见的替补形式,加上「分答」的异步语音,「轻中重」三种知识销售渠道清晰可见。
只是,「在行」的产品矩阵,在实际意义上委实更加贴近业界俗称的「粉丝经济」的套现玩法,求教对象的名望远胜于内容本身,因而将约见做成「粉丝见面会」和将问答变成「近距离聆听大V」的结果或许有些南辕北辙的成分出现。
分答的意义
据新华网报道,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让知识分享不再拘泥于课堂,甚至可以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独家经验,这无疑是一次变革。知名人士在分答上,借助“粉丝经济”获得较多收听者和提问者,通过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人生故事,传道授业解惑,不可谓不是功德一件,其次通过分享让粉丝更加了解自己,也是吸粉增粉的大好机会,最后还获得了知识转化而来的经济报酬,可谓“一石三鸟”。对于普通人而言,在分答上也许关注度没那么高,但可以将自己的分答链接转发至朋友圈,通过熟人互动,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生活小窍门甚至是育娃经等。
提问和回答的本质是思考。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尤其在分答这一平台上。提出一个好问题,偷听的人多了,“你睡了,你的问题还在为你赚钱”的梦想也就实现了。那么如何向分答提出好问题呢?首先问题要简单易懂,覆盖人群广;其次问题要有一定针对性、代表性,并尽可能有趣。
诞生之初的走红、盈利模式的不明朗以及国人为知识付费的习惯尚未养成,让分答饱受争议,有人认为是昙花一现,是朋友圈的又一爆款,也有人比较乐观,认为是一次知识变现的成功尝试。无论是何种结局,都有待时间检验。但只要人类的求知欲不减,分享知识的探索就会一直向前。
分答与知乎Live的对比
同样在5月,知乎也推出了一款类似于分答的付费产品——知乎Live,定位于实时的问答互动,会根据每个用户的不同属性,为不同用户推荐合适的live话题。
借用虎嗅投稿作者天使不投资人的分析,于知乎而言,live 的模式比起知乎本体门槛高了不少,足以过滤许多低端用户。留下的虽说可能还是高端的鸡汤写手、段子手、成功学贩子、情感专家、创业导师,也总比是个人就能当的导师要强多了。
于在行而言,分答的门槛却比在行要低了不少,这个低并不低在进入门槛,而低在使用门槛上。从前非要折腾一天完成的一单,如今闲暇时间随手就给答了,一个月登录个四五十回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
知乎做的减法,减掉的是劣质的、套路的、没个性的内容,目的是让更少的答主参与其中,减少内容总量,让它看起来「更高明一些」——反正我本来量足够大了。虽然如前述所言,再多的 0 也拔不出 1 来,但首先知乎并没不堪到完全没内容,其次 live 可以搭粉丝经济的快车,对于质量要求,其实没有那么高了。
在行做的减法,减掉的则是不必要的环节、过高的使用成本,目的是让更多的答主参与其中,增加流通的内容(莫忘颇为创新的「偷听」),避免之前越做声音越小的尴尬。虽然粉丝参与其中的成本也猛然降低,有直接与粉丝经济划等号的嫌疑,看上去没那么爱惜羽毛了,但对于企业来说,走上一条背离初心的道路,若能赚钱,也未尝不可是吧?
将花钱偷听来的答案公布出来,好还是不好?
不过,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分答问题的传播也受到业界诟病。诚如上文对王思聪柏邦妮史航等公众人物答案的公布,都是网友的自发分享,这主要源于分答的提问门槛和偷听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提问,任何人也都可以偷听别人的答案。
以王思聪的问答为例,除了王网红轻轻松松回段话就来钱,分成措施使得提问者花的钱不一定会打水漂。如果提问被回答并且被其他用户“偷听”,提问者就能跟回答者一起“数钱”,比例还是五五分账。
换句话说,你的提问如果够专业或是够劲爆有趣,回答被听到次数越多,就可能跟着“国民老公”或是其他大咖一起赚钱啦。
不过,偷听者的零门槛,随着提问者分享的越来越广,被偷听的机会也就越大,就拥有更多的偷听者。换句话说,光靠分享偷听来的答案都能做个热点了,这样到底合适吗?
而随着偷听的人越来越多,回答人的隐私问题也逐渐暴露,渐渐地便会弱化分答回答内容的价值,到时候会有几个大咖面对犀利的问题还说实话呢?分答也许会就此演变成一个娱乐平台,而没有任何价值,早期果壳建立的威信也会被逐渐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