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写作还可以这样练习?
2016-08-11 11:58

原来写作还可以这样练习?

文 / 师北宸 


过去一年,在「在行」上有将近100人约我「如何通过写作打造个人品牌」的话题,即使我现在已经将价格上调到1999元/小时来调节需求,每周仍有几位学员来约。


不少来约见的学员已经好几年没有写过超过一千字的文章——我说的文章,不包括给领导写的讲话稿、工作邮件或者各种内部报告之类的工作材料——但是竟然有不少人在约完之后给我写了上千字的评价,而这个话题也保持着9.8(满分10分)的高分。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位很能说的人,但从一开始就获得如此高质量的反馈,我得出的结论并不是我讲得有多好,我更愿意相信这背后的原因是这个话题需求太大、能满足大家需求的内容太稀缺所致。我并不是多著名的作家,我总结的东西无非是稀松平常的写作心得和技巧。


「在行」在2015年年初刚刚上线的时候,在行的一位朋友来找我当行家。当时我觉得我并没有多专业的东西可以跟人分享,我只觉得我或许能教人怎么成为一位专栏作家,可是专栏作家这个行业已经死掉了,报纸杂志一张接一张、一本接一本地倒掉,已经没有人读专栏了。


社交媒体兴起之后,在微博当段子手或运营一个微信公号比写专栏赚钱得多,不举罗辑思维、papi酱这种自媒体大号,这些离大家或许有点遥远;以我身边的媒体朋友举例,自己运营一个微信公号半年就卖了60万,另一个能卖100万,在决定卖之前因为发了一篇敏感信息被封了。这些是身边的例子,有几年积累,努努力踮踮脚都能够着。


而我又不想做一个自媒体人,虽然很多时候被「自媒体」了。


找教练的好处


想来想去,没有值得分享的。这个事情一放就放了两三个月。
 让我决定去当行家的动因是我请了健身教练。我有两三年的运动习惯,此前一直属于微胖界人士(据说是数量最多的一类人群),一直想把体重减下去,但都没有做得很好。请私教才两个半月,成功减了20斤。这件事情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真的,我的预期是三个月能减重10斤就不错了,最后的效果好得令人意外。


在信息与知识扁平化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Google或买书去学习,信息与知识是免费或至少是接近免费的。通过免费的方式可以习得一门技能,可是作为一名新手,在陌生的领域,面临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大,哪些资料是好的、哪些环节最为关键、哪些弯路本可以避免……全都无从判断。


更糟糕的后果是,如果一开始就学错了怎么办?健过身的人都知道,如果你因为看健身房里别人举哑铃的姿势那么轻巧从容,就认为动作很简单易学……一旦动作做错成了习惯,就要付出n倍的时间才能纠正回来


私教带给我的体会是,新手如果学习一门新的技能,如果找一位导师,可以学得更快,尤其是在日常工作本来就非常忙的情况下,如果想从零或接近零的基础学习一门新技能,自制力很容易会败给惰性。面对非常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时,人的天性就是告诉自己「今天太累了,先放着,明天再弄吧」,然后第二天回来依然还是很累,事情迟迟没有起步,一直拖下去,时间也就那么白白的溜走了。


这时候如果请一位教练,ta给你安排训练计划,每周给你布置作业,现场监督你的运动强度,给你的动作提出反馈,那么这时候你要做的事情就简单许多:只需要身体跟着执行。


没错,就这么简单,你不需要知道「Why」,只需要知道「How」就可以了。因为我知道,只需要把自己当白痴,听教练的建议认真去做,一定能达到目的。找教练的好处在于,大方向大致是正确的。如果自己去训练,很有可能做错动作,或者把握不好运动强度,说白了就是「分寸感」的拿捏。「分寸感」是Google无法解答的,只有有经验的人根据你的表现才能把握拿捏到位。


请了教练之后,事情就简单了。所有脑子需要想的事情都可以扔给教练,我只需要像白痴一样,根据教练的意见执行。关于教练的价值,总结起来有这几点好处:


1、平时看起来特别简单的动作,如果没学过,自己去做很容易出错。做错动作的后果是轻则练习效果不明显,比如练习腹部力量的仰卧起坐,很多人都会借助背部和头部力量,其实根本练不到腹部;做错动作更严重的后果是会伤到身体,比如看起来很简单的深蹲,不认真纠动作就会伤膝盖,更不用说需要用到哑铃、杠铃等对控制力要求更强以及更复杂的动作;私教的第一个好处是:保证动作标准,运动安全。



2、健身新手很难把握多强的运动强度是合适的。自己练习的时候,身体第二天只有很轻微的疼痛感。和教练上完一次课之后,身体疼了四五天,以前自己练习的强度简直不值一提。我现在仍在请私教,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加大强度后,练的部位仍会疼上四五天,根据疼痛的程度判断自己就可以大致判断锻炼效果。所以私教的第二个好处是:单位时间运动效率提升。



3、除了基础技能上的学习,教练在精神上提供的作用更大。对于没有养成健身习惯的人而言,健身是一项需要消耗意志力的事情,如果平时事情很多,在面对一个有挑战的事情(高强度运动)的时候,人往往非常容易松懈。


有一位教练的好处是,你完全不用去计划你今天要练习什么,你只需要按照约定的时间走到健身房,去执行教练让你做的动作。当你做不动的时候、想放弃的时候,教练给你的鼓励和施压,这些行为都会激励着你突破极限。你不需要自己去激励自己,只需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努力去达到要求。《自控力》这本书里做过研究,研究表明人一天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从有限的意志力中既要用来激励自己,又要用来实现动作,不如让教练来激励罢。



4、设定目标,验收与反馈。当你再下一次去健身的时候,教练起的作用是给你布置任务(设定目标),检验你是否达标,并且对你的成果提出反馈。假设你并不每次都跟着教练练习,如果每周请教练辅导一次,自己练习两次,为了让下一次再找教练的时候达到对方的要求,自己势必需要有一定的训练量。对于新手来说,其实是不太会为自己布置合理的任务,也很难相对客观和合理地评估自己的进展的。



5、一个人健身其实是很孤独的,教练带着一起练,会有趣很多。这里谈的是陪伴感。有一次我举着一根空杆练肱二头肌,做到后面做不动,我开始表情抽搐,动作变形,刚好旁边有一个女孩走过,教练开玩笑说:你表情要不要这么痛苦,这就是一根空杆,你看旁边姑娘看着呢。这就是一根空杆啊。然后我们都哈哈大笑,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有那么几次,一边聊,一边练,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当然,实际上没那么轻松,但有一个人陪伴,整个过程会好很多。


健身教练给了我启示,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一位教练,甚至很多位教练。我曾写过一篇我自己的健身故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另外,前LinkedIn商业分析部高级总监张溪梦写过一篇从LinkedIn CEO学到的最重要启迪也提到LinkedIn CEO Jeff Weiner的一个保持精力充沛的建议也是「找一个健身教练,然后持续健身」。


小结一下我从健身中所学到的启示:


  • 保证动作标准,练习安全可靠; 

  • 单位时间内训练效率提升;

  • 把有限的意志力放在最重要的环节:练习技能;

  • 请专家帮自己设定合理目标、验收并给予反馈;

  • 陪伴感让你练习的过程更有乐趣,走得更远。


这些是不是同样也适用于学习其它技能?比如学英语、学游泳、学程序以及我即将要展开的学写作……


原创正越来越被重视


我之前所工作的LinkedIn是一个帮助用户打造个人品牌的平台。个人品牌既是我感兴趣、也是我比较擅长的话题,那么自然而然的,我在「在行」的话题就是「如何通过写作打造个人品牌」,所以我并不是仅仅是分享我的经验告诉大家怎么写。写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过在实际执行中,我更多的还是教大家怎么写。因为坚持长期写是更难的,写是那个1,如何传播是后面的0。没有内容,一切都是白搭。


从国内主流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来看,原创正越来越被重视。从三代社交网站的发展可以看出原创被鼓励的趋势:


1、开心网时代流行的是「转帖」,那是一个官方鼓励、支持「盗版」的年代;开心网及之前的中文互联网是盗版占据主流的时期;


2、从微博时代开始好了很多,虽然很多然搬运别人的段子和内容,至少微博这个平台开始涌现了很多的原创段子手,段子手本身是一批有很强的原创能力的人;微博开始成为从盗版到原创的过渡时期;


3、而微信公号则直接通过「原创」标签以及转载时强制性注明首发原创的机制,来给原创的公号鼓励,紧接着,豆瓣也开始给作者加上原创标。从微信开始,原创获得认可并收获主要价值,进入主流。


如果说微博之前是渠道红利,微信之后则是原创红利。罗辑思维推出的「得到」App上的单款付费订阅产品《李翔商业内参》推出一个月内获得超过1000万的收入,也已经说明原创获得认可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原创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再回来说说开头我去「在行」当行家的目的


可能跟很多行家所不一样的是。从一开始,我去在行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在行这个平台找到希望能建立长期关系的学员,就像健身教练一样。学会写作并不是一两个小时内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可以习得的一门技能。


我很好奇,能不能通过在行找到长期关系的学员。你每周拟几个话题,我来帮你判断,然后写完之后,我帮你审阅文章,给出建议和反馈,帮助你优化文章。如此反复八次、十次之后,你或许就可以自己上路了。剩下的,就靠自己给自己制订计划并坚持写下去。


如果实在不行,可能还需要再找教练督促一段时间,让自己养成写作的习惯。习惯养成之后,就不再需要「坚持」,因为习惯本身和写完之后的成就感,以及文章发表出去的获得的正反馈会激励你做下去。比如因为平时很少有整块的时间,我这篇文章大部分文字都是在飞机上完成。一旦有整块的时间,我就会利用起来。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在起作用。


一年过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写了起来,有几位甚至写得还不错,在主流的媒体里开始发表文章。这个话题我也做过多次线上和线下的分享,讲完之后大家的反馈是:我怎么没想到,原来写作还可以这样练习?


这样的反馈多了之后,我的信心也越足。


我认为「专业写作」这个领域是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大家仔细想想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律师、医生、会计师、产品经理、程序员、游戏设计师、建筑师、画家……每个领域,你能想起几个名字?甚至是我所在的市场营销和公关领域,能自如运用写作这个工具表达的人,也屈指可数。


每个领域,都是数百万、甚至千万级的从业人员。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或许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可是却因为没有足够的写作能力,而丧失了让这个世界了解一个专家的机会。非常遗憾。私教给我的启示是,写作是可以教授的,就像教练那么教。这个方法起码在不小的样本里得到了验证。


市面上关于写作的书,要么过于功利化:比如文案、微信公号运营等等;或者过于窄众:要么是教你如何文学创作,要么教你新闻报道;少数知名作家写的写作书,比如史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挺有趣的,可是读者可借鉴的写作方法却是少之又少。《经济学人》出过一篇长文经济学人写作法,原文叫Style Guide - The Bestselling Guide to English Usage,过于专业,对大众而言可参考性又很弱。


所以,我尝试通过一系列文章来写写这个话题,这是第一篇。


下周三(08月17日 19:30-21:30),我将在虎嗅的怒马平台做线下分享,有兴趣的欢迎点此报名,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这个话题通过在行约我是1999元/小时,这一次分享是399元/人。


版权声明 :作者:师北宸 ,微信公共帐号:digital_meme (数字弥母)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转载请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