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嗅走出去的3位85后主编
2013-06-18 12:29

从虎嗅走出去的3位85后主编

虎嗅上线一年有余,我觉得对业界还是有点贡献和影响的,看得见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模式输出和人才输出。

模式输出分四点:版式、内容、运营与外部作者,这些都不是虎嗅原创,但在新媒体领域被纷纷复制的时间点,都在虎嗅将他们的价值放大之后。
版式指的就是看点(新闻)与观点(评论)分列,有视觉冲击力的大配图,使内容更结构化的标签页,过去一年间有几家同行的版面都变得跟虎嗅很类似;
以摘编的形式解读新闻是虎嗅内容一大特色,如今跟以一串问号结尾的长标题一起已经成为部分新媒的标配。相比体裁、格式,虎嗅更在意表达的内容,注重观点、逻辑、言之有物,个人口水话式的博客体写作都可以成为虎嗅的报道(有人批评说这是虎嗅带坏了风气,现在每条新闻出来各家媒体都是各种解读各种阴谋论);
运营思路则是指新闻互动化,用“悟网不欢”的话说就是“优化新闻评论与二次生产,让用户不再仅仅是新闻的阅读者,更是评论者和参与者,拉近用户与内容的距离”;
虎嗅这个平台如果说能有一些能量,绝不在于我们区区几个编辑,而是来自于离虎嗅办公室百里千里甚至万里之外的数不清的作者。他们写出了对相关企业、产业与话题最生动新鲜的观察,他们分享他们最宝贵的经验教训。是众人成就了虎嗅。

人才输出也分两块:外部作者和内部员工。刘东华在这挖过作者(何川),周鸿祎在我嗅找过军师,独自等待写完《我是怎么在网上卖鱼的?》之后邮箱就被各路投资机构刷爆了……还有一些曾在虎嗅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走出去的年轻人,现在依然活跃在新媒体领域:梁甲民现在是雷锋网的运营,李锦雯在36氪也负责运营,李阳林现在的title是创业家市场部副总监,吴澍也成了i黑马的主编(淼叔太大咖了这里略过)……

这里单列3个从虎嗅走出去的85后新媒体主编。

86年生,天蝎,正和岛《每日一问》&《微访谈》主编

何川是虎嗅早期作者,因为《我们需要美的能力》《市场需要的,是更多的改良蒸汽机》等文章被正和岛创始人刘东华注意到招致麾下。去年暑假何川从外地进京首站拜访的便是虎嗅,上次在谷歌中国大厦边上的馆子吃过一回饭,从他同事的反馈来看这哥们如今在正和岛干得很不错。

87年生,摩羯,i黑马主编

吴澍,原供职网易科技频道,因为在微博上吐槽“不想跳槽的网易员工都不是好员工”被一直潜水的丁老板发现,被勒令走人。他于12年7月底加入虎嗅,半年间在李岷的指导下写了不少有影响的文章,比如《雷军系好生意》、《6大互联网巨头的投资棋盘》,个人成长特别快。最近i黑马势头不错。

86年生,狮子,搜狐IT主编

一笔写不出两个潘字,我跟潘越飞算是本家,导致有虎嗅用户将我跟他搞混。上周末潘越飞履新搜狐IT这消息在自媒体圈传播开来后,虎嗅群内有用户向我发来祝贺。


潘越飞堪称是自媒体的最大变现,因为自媒体,26岁之前没有任何管人经验的他成了搜狐IT的主编,要带20多人的团队。人怕出名猪怕壮,潘越飞现在身处舆论漩涡中心,有自媒体圈的同道为他站台,有媒体的同行不断对他进行看衰,甚至今天传媒梦工场的老领导蒋纯都在微博上公开批评他。

有时候增多了解只会横生误会,小潘这阶段你还是低调些的好,语多必失。

下面是虎嗅上线一周年时潘越飞写的寄语:

生我者父母,养我者浙报,成我者虎嗅。
那年第一篇稿子投到虎嗅,被打了回来,万般惭愧;突然李岷联系上我(还以为是小编辑),说再看了看还不错准备发,瞬间得瑟。从此踏上了在虎嗅码字的“不归路”。
从屌丝媒体人到屌丝自媒体人,是虎嗅帮我完成了逆袭的道路。
也许十年后,会出现一个称呼,叫做“虎嗅系”,那我铁定双手双脚同举申请加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