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等待被挑选的奴隶一样,每一次收购传闻,都成了Twitter的股价强心剂,从投资人到高管似乎都在期盼这一刻的真正来临。而Twitter在中国的模仿者——新浪微博,在经历用户腾笼换鸟之后,俨然焕发了第二春。
但是,学生真的超过老师了吗?如果看看下面这张图,把2016年2季度Twitter和微博的营收、净利润和用户规模数据做了一个对比,结果很清楚:瘦死的骆驼还是比马大:
先看营收,Twitter 2016年二季度营收为6.02亿美元,是新浪微博的4倍多,而且这些收入中的40%以上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说明 Twitter 仍然具有强大的跨国创收能力。从增速上看,Twitter是20%,微博是36%,如果考虑到 Twitter 比微博要年长四岁,二者营收增长潜力并不悬殊。
再看月活用户规模,这一点上 Twitter和微博的差距倒不大,前者仅领先约3000万人,微博如果再加把油,把四五线小镇青年彻底大扫荡,大概就可以追平、甚至超过 Twitter,这也许在四季度就会实现。但是要想进一步扩大月活人数,可能性并不大。毕竟微博作为一款产品,已经处于生命周期的中后段。
最后看利润,这是微博今年二季度财报的一大亮点,实现了2590万美元的盈利,增速奖将近去年同期的五倍,恰恰是这个微博引以为傲的增速,一下子让一年前微博在亏损泥潭中挣扎的模样跃然纸上。微博的亮点正是Twitter的痛点:净亏损1.07亿美元,不过,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twitter收购的一堆公司的股权激励支出过于庞大,而非主营业务的经营不善。
这三组数据揭示的一个最大问题是,Twitter和微博拥有大致相当的月活用户数,但前者的营收规模却比后者大了四倍多,这说明,在用户价值挖掘、商业化模式上,微博依然还有许多需要向 Twitter 学习。但用户、营收的快速增长,并不意味着让微博发生了基因突变。
至今,微博和 Twitter 仍然是同一个物种,在互联网历史上它们仍将委身同一个章节,他们依然有着同病相怜的中年危机。
首先,吸引用户越来越难。据comScore统计,Twitter的美国移动端用户社交应用时长已 经跌至2.7分钟/天,连续下降八个季度,不仅远远落后于Facebook,同样也不及 Instagram、Snapchat,这对后期营收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微博的用户粘性虽然最近几个季度已经止跌回升,但是终究受制于产品生命周期,中兴不及盛世,企鹅智酷的调查显示,2016年7月,受访者平均每天使用微博时间约为26分钟,大概只是微信停留时间的零头。
其次,平台转型越来越难。微博用户的腾笼换鸟,从过去的中高人群,转向三四线的90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实现了从一个资讯平台蜕变为类似微信的社交平台,准确的说,微博不过是从一个政经新闻发源地,蜕变为了娱乐资讯大本营。
陌陌、脉脉、有缘网,乃至知乎,以及生命力依然顽强的豆瓣、天涯,牢牢地把守着每一个社交细分领域的大门。
但是,相比过去,随着90后的涌入,特别是直播的火热,微博的社交属性明显增强,同时媒体属性也并未淡化,从天津爆炸到今夏洪灾上看,微博依然是公共事件传播第一平台。应该说,任何试图去弱化微博媒体属性的改革都是自毁长城,这正是许多用户手机并未卸载微博的重要原因。
同样,华尔街的分析师也把 Twitter的低迷股价,归咎于长期自我定位为信息分发平台,而非Facebook那样的社交平台,这显然忽略了互联网世界老二以下无意义的残酷市场结构,事实上,Twitter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成为另一个Facebook,同理,微博依然可以保留迷宫一般的客户端设计,依然可以不顾餐桌礼仪地商业化,谁让它们仍然是拥有数亿用户的超级平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