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一家企业,一家做危化品压力容器的工厂。
老板姓陈,敦实憨厚,寸头、黝黑,衬衫领子敞开至第二粒纽扣,裤腰别钥匙一串。
老陈是我的远房亲戚,钳工出身,94年创业,夫妻二人白手起家,05年以后,渐渐在业内打出了知名度,杭汽轮、民生药业都成了他稳定的客户,企业的年产值都在1500万以上,40左右的毛利率,60多个工人,还有11亩的自有土地和7000平方的厂房。算不上大成,在当地也算得上是创业成功的典型。
压力容器这个行业没有特别的技术含量,设备是关键,老陈的企业虽然每年都盈利,但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到了土地、厂房和设备上了,自己并没有过上别人想象中的富裕生活,房子倒有两套,一套自住,另外一套留着给儿子当婚房。
得插一句。很多没有做过企业的人,总以为一个创业做企业的人,一旦挂上总经理、CEO的头衔,就和香车宝马宾馆酒楼联系起来了,殊不知,经营企业也许是世界上最最苦逼的活计了。不说体力上的累,光是每天要让你做决定的一大堆不确定就足以让你精神耗尽。最近“正和岛”的“每日一问”在讨论企业家最重要的性格是什么,各种答案都有,激情、乐观、坚强、韧性、钝感等等,这些都很重要,要我来说的话,如果只能有一条,那就是勇敢。创业就是在有限资源和无限梦想之间寻找一条最短的路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确定性,所以每走一步都是一次选择,产品、模式、团队都是由一次一次的细小选择决定的,而选择就意味着对未知风险的承担。关于创业者的性格,如果还要再加上一条,那就是坚持。
老陈的企业还有一个特点是,订单模式,客户在签订合同以后,一般只预付30%的款项,交货后再结清剩余款项的60%,余下的10%要做质保金。所以,每个单子自己还要再垫资30%。
问题就在这里。这个30%就决定了老陈企业的现金流命脉,上游的钢材企业很强势,到款才能提货,下游客户也得罪不起,经常要拖款,一不小心,余下的10%还收不到。
一边是材料要垫资,一边是设备要升级、厂房要扩建,所以,老陈就向银行贷款,11亩土地+2000平米有房产证的厂房,评估后抵押贷款500万,又通过和当地一家企业互保贷到500万。
但就是这互保的500万,最后要了企业的命。今年上半年,那家互保企业突然倒闭了,银行马上追索到老陈这里,先是起诉,又是封账号,老陈被迫陪了500万。但企业还得要经营,怎么办?民间融资!
听说我在做投资,老陈辗转找到我,让我帮他想办法。昨天,在老陈厂里待了半天,一遍梳理之后,结论还是无解。到今天这个地步,老陈已经没有一样可以用来作价的资产了,连儿子的婚房也都过户给了别人,破产只是迟早的事情。
一个勤奋敬业的企业家,怎么就会沦落到这样的田地呢?我想老陈自己也会有很多的纳闷,就像当年胡雪岩手握1000万两的巨额现银怎么就斗不过英国人的洋行呢,或者,李鸿章号称世界第五的北洋舰队怎么就干不过日本人呢?
我们可以把老陈的失败归咎于互保这种邪恶的制度,归咎于老陈在设备厂房上的一再投入,归咎于企业的经营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下,等等,但最根本的是,靠资金、靠设备投入这样的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企业的发展了,老陈的企业家素养也已经不符合这个时代的要求了。它的出局,虽然悲壮,却是必然。
30年前,一个铁匠可以成为鲁冠球,倒卖大豆可以做到王石,我接触很多60上下的企业家很多都是早期的手工业者,有做木匠的、搞机修的,计划经济下的不安分份子和手工业者成为了中国的第一批企业家,那是时势使然。老陈的年龄应该算是第二代企业家了,有一技之长,也同样勇敢,所以他也能将企业带到一定的高度,但是,流水已逝,他却还赤脚站在原来的水中求他的剑。
特别认同不知谁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有两点同样重要:1、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2、能扛到那一天。
题图:钢的琴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