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是一种接受视音频信号并将其显示播放出来的设备。
这是我总结的电视的本质,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没错,电视和显示器其实是一个东西。电视之所以叫做电视,是因为他接收的是电视信号,如此而已。如果我买了一台50寸的显示器,通过机顶盒上的HDMI接口接入电视信号,我可以获得和一台50寸电视同样的体验。换句话说,电视其实就是一台显示器的壳子里面安装了一台机顶盒。那么互联网电视呢,把原先的电视信号变成互联网的流媒体信号,在机顶盒里面装一个“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吹嘘所谓变革了吗?电视从来没有改变过。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看电视,或者说为什么不爱在电视上看电视,也许后一句话更接近本质。其实也可以反过来问,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从电脑和手机屏幕前离开,坐在电视前面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是电视行业的生命力所在。我们不爱在电视上看电视是因为互联网更加自由,我们会有更多的选择权。而我们回到电视面前,是因为电视的屏幕足够大,足以和家人朋友分享。更大的屏幕,是电视的生命力。
我们该如何改造电视?现在各大厂商的答案是互联网电视,我认为这不是最好的答案。我认为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将电视分开来卖,分为显示器和盒子。显示器价格高(比电视要低得多),利润高(尤其是那些面板制造商)。盒子价格低,利润低,但是可以快速迭代。
首先是国家的政策干扰,不能做到真正的互联网电视。
关于国家政策干扰,首先盒子不是机顶盒,它是互联网设备,不接收电视信号,不属于电视类产品,应该是微型电脑产品。尽管可以接在任何一个电视上使用,但是那是用户使用方式的自由,盒子是和显示器配套使用的。这是擦边球打法。
第二是互联网对用户更换电视的驱动力不够,用户已有满足需求的替代品电脑手机,何况价格的吸引力不足。
关于对用户更换电视的驱动力,由于盒子的低价格,用户可以以低成本尝试,并培养用户习惯。盒子可以接在任何一个电视上,把电视当显示器用。等到用户有了使用惯性,有了更换电视的需求,可以购买显示器,完成从传统电视向互联网电视的过渡。这是另一种三级火箭策略。
第三是电视更新换代周期太慢,缺乏产业活力,上一代电视如果不能以旧换新的话,难以处理。
关于更新换代周期,由于显示技术从发展到成熟需要数年的时间,所以显示器可以在很长的时期内保持不落后。而盒子价格低,易处理,决定了用户可以低成本更新换代,周期可以很短,符合互联网的特点以及配合硬件的摩尔定律。互联网公司缺乏显示技术专利积累,又很难从日韩厂商获得足够支持,盲目制造显示设备缺乏优势。盒子是类PC产品,相对来说硬件难度低,主要比拼软件,对互联网公司更有优势。
有的时候,我们总是急于上路,却忘了为什么出发。电视的本质在于大屏幕和机顶盒。除了在终端方面发力,整个产业链也需要与之配合,关于这一点,我会在下一篇文章中阐述。
(本文为虎嗅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自虎嗅网,并附上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965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