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互联网和新媒体,再大的电视台,腕再大的新闻主播,未必知道的比观众多——就算有一两个知道的比观众多,他也不敢公开说。在信息时代的冲击下,新闻主播已经完败,那么体育解说境遇如何?还不如前者。
就拿F1来举例,观众们常常听到的那几句就是“谁谁谁进站了。”“现在赛场上了大雨。我们可以在电视画面上看到雨很大。”这是把观众当瞎子的节奏吗?
还有NBA,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就开始播放NBA的电视节目,快30年过去,体育解说员并没有“与时俱进”。大多数体育解说员仍旧停留在“比赛开始念球员名单、比赛中提醒观众发短信、比赛结束开抽奖号码”的阶段。大概几年前,黄健翔在怒吼完“让他们滚蛋吧”接着自己也从央视离职之际,各体育台解说员开始纷纷换新,确实出现了少数赢得观众口碑的体育解说员。
但现在,体育新媒体的发展已经将“大数据”应用到了体育数据分析当中,只要观众可以接入互联网,就可以实时看到比赛数据和可视化图表。换句话说,你拿到的数据和比赛现场裁判席上面的几台笔记本没什么区别,你可以成为比电视台更能读懂比赛的解说员。
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考虑到NBA比赛实时性,以往的数据系统NBA官方只提供给经过授权的相关使用者。因为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数据并向海量用户开放访问这一点在技术上不大现实。试想一下某场在实况转播中的比赛在全球会有多少观众,如果他们同时访问NBA的比赛数据系统,这是一个什么规模?忘记说了,NBA在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用47种语言播出。
特别要说的是,比赛数据是需要实时更新的,数据的更新要及时、要越快越好。这么说吧,如果使用这个系统的用户无法及时在35秒内看到麦蒂13分(神迹,不解释)的数据统计,这个系统就基本失去意义了。
NBA官方和F1车队与SAP合作,使用HANA系统提供实时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内容时,实际上已经在告诉这两个项目的解说员:你们可以下岗了。
当科比成为NBA历史上最年轻的“两万分”先生时、当科比在一场比赛中前三节的得分超过对手全队得分时、当科比在单场比赛中拿下81分却只有41分钟的上场时间时,发现这些数据的,不是任何一个体育解说员,而是数据分析系统。NBA通过SAP HANA系统,从现在开始,让观众可以第一时间得到这些分析结果,见证体育历史上伟大的时刻。用户甚至自己可以使用这个系统去探索更多未被发现的有趣内容,把那些曾经的“信息壁垒”远远抛在身后。
体育解说员和观众之间的“信息鸿沟”彻底被打破。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了,在体育新媒体技术眼里,某些电视解说员就是个战斗力为零的…… 如果体育解说员再没有点自己拿手的东西,“关了声音看比赛”的观众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SAP全球联合CEO Bill McDermott (孟鼎铭) ,刚刚参加了科罗拉多阿斯本市举行的“世界体育峰会”,他撰文写下了NBA未来的新趋势:
社交网络,是数字信息时代增长得最快的一个部分。在转瞬即逝的20秒中,网络里交错传播的数据就已超越过去20年整个互联网所储存量的总和。对于一支球队,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方方面面:球迷、球员、球探报告、候选人、特许直播权以及现场直播。联盟掌门人看到了年轻球迷所带来的巨大数据量,但是对此他们能做点什么呢?
即时重放(instant replay)仅仅是个开端。今后,比赛日将会带给球迷们终身难忘的回忆 。他们不仅能收到来自队员为其量身定制的信息,还能够通过手机支持的忠实度账户获得购买特许权,甚至在去洗手间排队的间隙都可以收到实时战况。
如果遇上有人情绪失控,球迷们还能通过手机立即报告,专人将会迅速呼叫保安人员,以保证比赛顺利运行并提高赛场整体管理水平。
你能想象从手机上投标赛后新闻发布会的座位吗?或者在衣帽间外和球员照相?这些都将不再是梦想。
最重要的是,社交网络和互联网众包能保持球队和球迷之间的一对一的长久关系。目前,世界前100社交网络档案中,仅有7个是为球队和队员打造的。而这个数字,定将会在2015年之前大幅增加。
NBA彻底改变了球迷获取球员数据的方式。从球探报告到球场运营,都将随着内存运算发生改变。球队将会实现全面云计算并与手机的无缝对接。魔咒衣帽间会变得像白宫战情室。最顶尖的实时分析可以深入小到队员的身体状况,大到队员的整体表现。教练不再需要黑板粉笔,最新的3D会自动模拟出下半场出场队员表现。球员的身体状况和安全也会有科技支持提供监控。
球赛会随着数据革新变得更智能。“最后冲刺”会变得更个性化,为观众带来便捷,选秀日会实现数字化,数据的运用会让球员表现更出色。
瞧瞧,这里头还有解说员什么事儿吗?未来的“体育解说员”只需要两个人,他们在比赛结束后的抽奖环节,西服领带、正襟危坐,一个说“开始”,一个说“结束”,一个说“屏幕上显示的就是获奖观众的手机号码。”另一个说“恭喜这几位朋友”。
当然,如果你真的中奖,会收到短信提示。所以抽奖环节也不用看了。
了解更多大数据在体育行业的应用,请注册参加”SAP2013中国商业同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