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新爆出了监管机构拟“全面取缔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所”的信息,继最初有关消息真假的争论之后,开始有人关心在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逐步开放拥抱比特币的时候,我们进行全面从严监管,长期来看会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呢?比如,会有损我国在虚拟货币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吗?
抛开这个具体的问题不谈,根本性的问题其实是虚拟货币的价值之争。如果比特币没有什么价值,那么取缔也好、大力发展也罢,长期来看都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
就比如说,如果比特币投资真如一些人讲的那样与郁金香泡沫并无二致,那么全面取缔的后果,无非是在国内少了一些郁金香而已,并无什么损失;相反,那些大力鼓励郁金香投资的国家,也不会从中得到真正的好处与竞争力,无非是遍地都是郁金香,环境更加绿色宜人罢了。
所以,在本文中,我们不妨聚焦于比特币的价值问题。
比特币支持者眼中的两个价值属性
在反对者眼中,比特币作为虚拟的东西,一文不值;在支持者眼中,比特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可投资资产,一个是支付工具。
一种可投资的资产
2008年,中本聪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标志着比特币的诞生。比特币的特点在于去中心化,即不需要依靠中心机构的信用来维持运行,以比特币区块链本身的正常运行作为比特币信用的来源。同时,比特币通过固定的“开采”总量来确保价值的稳定,基于底层协议的限制,比特币可发行总量为2100万个,预计2140年全部发行完毕(截止目前已经发行1654万个)。
2008年以后的几年内,人们正饱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折磨,对于危机中各国金融机构的表现失望透顶,对于以美元信用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也产生了疑虑,使得比特币这种不依靠特定机构和组织的电子货币形式有了生存的空间。
人们愿意去尝试另外一种可能性,即相信这种基于数学和技术、且发行总量固定发行速度递减的虚拟资产具有资产保值升值的空间,比特币也逐步走出了小圈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价值也有了爆发式的增长。
从2010年5月比特币披萨日确定的1比特币价值约为0.003美分为起点,截止目前,1枚比特币已经价值4200美元,涨幅高达140万倍。
从投资资产属性看,作为一种虚拟的东西,其根本的价值来源于两点:
一是人们的共识,即越多的人认为它有价值,它便有价值,否则便一文不值。
二是比特币区块链的发展。随着区块链在2014年前后被主流机构和国家发掘并重视,比特币区块链作为全球最大的公有链也为比特币提供了价值支撑。逻辑很简单,比特币与比特币区块链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区块链若有价值,比特币区块链作为最大的公有链便有价值,比特币区块链既然有价值,比特币怎么会没价值呢?
一种支付工具
比特币系统基于P2P通讯网络、非对称加密算法、分布式数据库以及以巨大算力作为运转成本的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安全可靠的、点对点的、极低成本的即时传输,使其具备了支付工具属性。
在国内现有监管框架下,比特币并不具备支付工具属性,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有。但在国际范围内看,可跨境支付的特质的确使得比特币具备了支付工具属性,微软等企业一直接受比特币支付,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已经接受比特币为可支付工具。
不过,虽然具备支付工具属性,但比特币却不会对法币带来根本的威胁,这是由其技术特性决定的。关于这一点,笔者在《比特币监管新政来临?我们可能需要一些差异化思路》一文中做了详细论述,摘录如下:
“最严重的一条,大概是对法币的潜在威胁,而这一点恰恰在技术上不可能实现。受到交易吞吐量、扩展性等因素的制约,比特币在性能上便很难成为主流的支付工具,既便是隔离见证的部署、既便后续闪电网络正式运行也是如此。同时,作为一个借助挖矿维持运行的体系,比特币的大规模交易必然与绿色环保的潮流产生冲突,而比特币自身的通缩属性也不适宜作为现代经济体系内的货币,黄金退出支付货币舞台便是可借鉴的先例。所以,既便全球范围内所有国家都接纳比特币为支付工具,比特币也只能成为现有货币体系内的一个补充,而不可能真正去替代法币的流通。”
潜在的问题与风险
任何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有价值便会衍生出基于价值本身的问题。
对比特币而言,其可投资资产属性带来了市场操纵、价格泡沫等问题,其半匿名的支付工具属性则带来了为洗钱、犯罪融资提供便利等问题。举例来讲,很多暗网交易网络都选择以比特币、达世币、门罗币等虚拟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进行非法交易行为。
问题来了,针对比特币的潜在风险,该怎么办?
其实,还是要回到比特币本身的价值上面,若比特币没有实质价值,同时还有一堆的衍生性问题,自然是取缔为上;若认可比特币的价值,且认为其价值本身大于背后的麻烦和问题,才是如何防控风险的问题。而只要风险值得去防控,防控风险本身并不是难题,毕竟,经济金融体系内,处处都有风险隐患,需要依靠各类法律法规、监管及自律措施等进行风险防控。
回到此次“全面取缔比特币交易所”的传闻,究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我国金融行业正处于强监管阶段,各个细分业态全面收紧,在此大环境影响下,哪里有风险,哪里便会有强监管,在ICO代币发行和虚拟货币投资交易领域,的确存在一系列的风险隐患,于是就引来了监管的介入。
从深层次上看,主要的原因应该在于对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内在价值,目前仍然存在两极化的争议,若肯定虚拟货币的价值,在监管上会更倾向于包容,若认为虚拟货币没有切实的价值,在监管上则会倾向于严格监管。
而最困难的,恰恰是证明这个虚拟的东西有价值。毕竟,无论是比特币的投资资产属性还是支付工具属性,都很难让反对者信服:我们已经有了太多的可投资资产,也有太多的支付工具,还缺一个比特币么?少了比特币,又能如何?
这大概便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吧。
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 微信公众号:洪言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