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暴风影音是国内最主流的视频播放器,特别是在PC端的份额超过70%,至今在“装机必备”中占有一席之地。
创立于2003年的暴风影音,从2006年起进行了3轮融资:2006年10月和2007年4月IDG分两次投入900万美元;2008年12月经纬主投、IDG跟随又投入1500万美元。
科技企业拿到美元投资,纳斯达克可以说是上市地点的二不之选。 2006年5月,创业团队在投资人指导下设立了境外公司Kuree,然后在境内设立了它的独资子公(WFOE),再用一系列合同将业务与WFOE绑定起来。
2008年起,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快速崛起,受到巨大威胁的暴风影音开始转型,从本地播放拓展至在线点播、在线直播领域。
2009年,网络视频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版权纷争,每家视频网站都充当着原告兼被告的双重角色。诉讼大战稍息,资本大战又起,知名网站改邪归正宣布“正版化”,砸钱买版权,热门影视剧网络版权一年间暴涨十倍。暴风影音左右为难:抓住已经在望的盈利,还是参加烧钱大赛?此时,投资人的态度起到很大作用。2011年,IDG亚洲区总裁熊晓鸽表示:暴风更适合国内上市。(换了刘强东,可能会对投资人说:你们不投,我找别人去,你们可以退出!)
正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海外资本市场更看中营收、市场占有率,而要在A股上市(即便是创业板)一定要有真金白银的利润。上市地点确定之后,暴风影音没有别的选择:一手抓利润,一手折除海外上市架构(即VIE)。美元投资撤出,接盘的是中信证券旗下金石投资及华为等中资机构。相关工作从2010年12月开始,到2012年5月才完全结束。
2012年4月,暴风提交了申请创业板上市的招股说明书。此前多次否认在创业板上市的“传说”并坚称将在纳斯达克上市显得口是心非。好在,迅雷冲刺纳期达克失败、优酷土豆被迫合并,给了暴风足够的台阶。只可惜,没能在那一年IPO暂停前上市。
直到2014年A股IPO重新启动,暴风影音才又有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用户多、市场小的尴尬
两年间,海外上市的优酷土豆沿着既定路线前行,成为视频网站的老大;在A股成功融资的乐视着手建立自已的生态圈;迅雷则主攻付费会员。
2008年以后再没拿过投资人一分钱,也没找干爹的暴风影音采取的策略,用冯鑫的话就是:“没有最多的内容,就把内容体验做好,创新和产品体验是暴风这三年坚持打的两张牌。暴风在这3年内推出了100多项产品优化功能,包括 左眼键、3D、5.1立体环绕声等特色功能。”
从获得用户的角度,暴风影音无疑是成功的。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3年暴风影音日均覆盖人数2729万,月度使用时长7.55亿小时,在影音播放软件中排名第一。时长比第二名迅雷看看高出136%。
2014年第1季度,暴风影音日均覆盖人数为2480,月度有效使用时长为7.5亿小时。
与迅雷极其相似,暴风影音找准“痛点”获得了海量用户,但技术的进步的趋势可能使他们辛苦的研究成果没有用武之地。比如暴风影音的视频压缩、数据传输技术号称可以在1M带宽下实现720P高清视频播放,但20M、100M普及之后呢?似乎用处就不大了。还有“2.0声音系统模拟5.1系统”、“3 D功能”、“可播放680种格式”等等,无疑是有难度的,但都属于“让马车跑得更快”的技术。
暴风影音的流量变现能力较差,而且渠道单一、规模偏小。除了广告收入,迅雷有会员服务及游戏分发运营两种变现方式;乐视则有版权内容分发、硬件销售等业务。在2011年到2013年,暴风影音广告收入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3%、99.95%和99.82%。2013年,暴风影音广告收入为3.25亿元,仅相当于2014年乐视第一个季度的广告收入,比优土差得更远。
报告期内,暴风影音毛利润率、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募集资金投向——互联网高清视频服务平台的升级与扩建,也看不出对提高盈利能力有什么直接的作用。
暴风影音的运营效率一般。2013年,营收3.25亿销售费用却花掉1.15亿:净利润3854万元,但是有1.57亿应收账款,其中账龄超过1年的有2036万元(相当于净利润的53%)。
市场是交易场所,在谈论到市场大小时,指的是交易的金额及活跃程度。暴风影音的用户很多,但用户不付费、广告主亦不活跃,处于用户多市场小的尴尬境地。
“两条路线”
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的模式是烧钱买版权、租带宽,吸引海量观众,再通过广告将流量变现,把营收做大。
沿着这条路线,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会陷入营收越来越大、亏损越来越多的境地,PE(股权投资)必须“接力输血”,否则企业就会“突然死亡”,令PE们血本无归。直到上市,将接力棒塞给二级市场,PE们才算逃出生天。
因为营收是损益表的第一行位于整张表的顶部,此战略有个美名叫做:Top line growth。用一句话说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持营收高速增长。从优酷、土豆、58同城到去哪儿、京东莫不如此。与之相反的是Bottom line growth(净利润是损益表的最后一行),这个战略的中心思想就是:营收增长以净利润增长为目的,从少亏到不亏再到越来越多的盈利。
且不评说两种战略的优劣,创业者要尽早明确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战略:想去纳斯达克,Top line 要优先;想上A股创业板,Bottom line得死守。 暴风虽然规模不大、盈利能力也在下降,但好在死守住了盈利底线,保住了在国内上市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