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O2O,动了谁的地盘?
2012-09-21 07:30

腾讯O2O,动了谁的地盘?

在很多人看来,O2O(线上到线下)领域是诞生下一波千亿市值大公司所在。

相关报道称,2010年—2011年11月,共有64家O2O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2011年前11个月,在O2O市场的投资金额近70亿元人民币。此外,2011年中国O2O市场规模为562.3亿元,预计2012年将达到986.8亿元,增长率为75.5%。

这么火热的“互联网+消费”趋势,怎会少了腾讯?

在最近的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强调性指出移动互联网上的新机会——“首先,基于手机QQ和微信,我们做了大量的跟LBS有关的服务,目前我们的接口数字已经增长到每天对LBS的调用高达7亿次,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其次,二维码将是腾讯整合线上和线下业务的关键入口。通过手机终端,可以实现过去PC很难做到的跟现实中的它后端蕴藏的丰富的网络资讯,用这个方式来结合。”

在虎嗅将发布这篇文章时,我们收到虎嗅网友“汗马”的投稿,主题是“微信:可怕的未来”。他如此畅想微信的O2O前景:
许多人都在思考微信会不会引起O2O爆发热潮?答案是肯定的。微信不仅仅是社交工具、通讯工具、媒体终端,微信是生活。你会发现吃饭可以用微信选餐馆,订车票可以用微信支付,出示会员卡享受购物优惠可以用微信扫一扫,交水电费手机费可以用微信,医院挂号可以用微信,上下班打开签到可以用微信,驴友出行也可以用微信。当微信产品逐步完善到涉及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腾讯全力以赴打造微信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集百般之所长,解万人之所需恰恰是小企鹅日益强大的杀手锏。
通过建立私密社交打通每个人现实的社交网络,以朋友关系链构建的消费者群体营销价值十分巨大。陌生人社交也在不断渗透每个人的交友圈子,用人作为营销工具去传播,并最终形成人与人之间的闭环。O2O所需要做的就是找一个点进行切入,那么口碑营销、数据库营销、直复营销、体验营销均可便捷实现。

腾讯O2O强与弱

腾讯的优势很明显:
1)微信无与伦比的规模数和用户活跃度,对用户的超强粘性;
2)链条优势,大巨头腾讯涵盖了从广告资源到入口到支付的资源;
3)有特色的验证码,为商家效果评估提供了依据;
4)人才。就连互联网资深人士白鸦也不忍在称赞道:腾讯在无线互联网上确实是大佬们表现最好的一个,微信成了,然后借力微信去切O2O。微信,是靠收购FOXMAIL得来的张小龙操盘;本地生活,是靠收购康盛创想得来的戴志康操盘;张小龙+戴志康一合体,腾讯O2O接下来成功的概率也很大。

但是也有不同看法。天使投资人、中陛资本合伙人丁辰灵在微博上评价称:1. 腾讯投资部的朋友问我对O2O的看法,我说O2O很美,美到可望而不可即。2. 问我对微信结合O2O的看法,我说线下都是脏活累活,微信虽然猛,但是无法持久。

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微信变得越来越“重”,而与用户频繁的互动会影响用户体验。在此情况下,其他有特色的O2O仍然有生存空间。

腾讯对自己要做O2O,欠缺什么、需要什么,其实是有分析的。几个月前,戴志康在《产品家》沙龙上曾经列举了腾讯需要具备的几种能力:1)内容。社会化的传播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其次,传播有价值的东西。2)数据。BI最终的成败不是取决于算法的好坏,而是取决于数据量的大小,从这个角度讲,BI是大众点评网的地盘。3)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是地图和二维码。4)以支付为例,O2O的闭环遥遥无期。

即使如此,市场仍然对腾讯O2O不无紧张感。

“腾讯要出手,我们自然会盯紧点”——某互联网公司技术高管称;
“腾讯最先打败的,将是那些业务流程简单,商业模式最简单的公司”——携程技术副总裁江浩表示。
江进一步解释称,“优惠券之类的、对运营能力、线下能力要求不高的公司很快被腾讯抢占”。

就算像维洛城那样拥有大量的商户资源,它们的未来就是可靠的吗?如何扩张?对这些靠优惠券立足的公司来说,最直接的冲击是:微信的方便与强大粘性将改变用户获取商家信息的习惯。

借着“腾讯O2O来了”的由头,虎嗅采访了业内人士,对O2O领域里的热点公司进行一番点评。

自败落:分众Q卡

在马化腾表示二维码将成O2O入口之后,有微博评论称,“我觉得其实就是抄分众的Q卡idea, 以移动互联网的形式普及。有了微信推广,Q卡更没戏了。”还有人建议,“分众可以和微信合作,来补充其Q卡业务。微信有用户量;有二维码,这样作为O2O两个O之间的桥梁。分众则有客户。Q卡的失败不是理论上错误。而是分众要从零开始占据用户移动终端,并且要从零开始做一个培育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产品,而借助已习惯并有基础的桥梁,何乐而不为?”

2011年,江南春高举二次创业大旗,推出分众Q卡,消费者首先需要在某个写字楼的分众广告屏那里,通过按键获取一张Q卡,然后发短信到Q卡的激活平台,让该张Q卡与手机绑定。然后,在外出消费时,找到就近任何一块分众LCD屏,在屏幕下方的感应区刷卡,这样,周边的美食、教育、摄影、美容、网购、健身等各方面的打折信息就会发送到该绑定手机上。

江南春野心勃勃。他甚至单独注册了“享乐帮”,由其个人控制,来运作Q卡,这家公司后来被证实为分众私有化的主体。

与其说腾讯将会是压倒分众Q卡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如说,Q卡诞生之初就危机四伏。数优网络创始人@Trulydavy在接受虎嗅采访时称,这个注定失败的项目基因就有问题,1)用户和小屏互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空间上不私密,时间上不方便,2)Q卡是硬件成本,但并未开通或者绑定,浪费了成本,3)分众原有的资源其实不好切入。分众希望大屏和小屏之间联动,但是大品牌商却不买账,认为这分散了用户注意力,污染了广告环境。

事实上,仅仅10个月之后,江南春就不得不承认Q卡项目遭遇难题。据说,江南春也在非公开场合开始如此解释:分众不是一家有物联网基因的公司。

难爆发:丁丁地图

在资本寒冬中,丁丁地图2012年4月仍然获得了4000万美金的融资。创始人徐龙江认为:O2O 的核心价值在于第二个O,即现实世界的交易,而这些需要积累。这家公司创立于2005年5月,专注于本地生活搜索领域,拥有900万白领用户,20000多家付费商家。丁丁网早期做“丁丁生活”(方便用户了解周边生活信息),后来又推出了更简单明确的“丁丁优惠”,就是做优惠券。后者后来居上,用户量远超“丁丁生活”。

丁丁网看上去积累了不少线下资源,但它们主要是基于PC端模式,丁丁网要这些资源变为可为移动互联网所用,还需要再投入。

据《21世纪商业评论》的报道称,PC端的丁丁网,由于无法验证究竟为线下商家实际带来多少用户,只能靠收取广告费盈利;在手机端,当手机用户打开“丁丁优惠”的移动客户端,选定某个线下商铺的优惠券,到店消费时,只需将手机内优惠券下方的二维码与商铺老板或店员的手机互相扫描一下,就可以获得相应优惠,无论是商铺还是丁丁的服务器都能记录下这一动作,并按效果收费。这就涉及到商铺的一个IT能力建设问题。

丁丁网要去发展线下资源,发展商铺IT能力这条路,也是腾讯O2O要走的。但问题就在来了,如果说线下大家都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客户端与用户粘性这边,丁丁与微信相比,其不可替代性与优势,体现在哪呢?

指付通

指付通是O2O模式中的另类——希望从支付的角度进攻O2O,这家以运营指纹支付业务的创业公司,在2010年末接受中金、联想、鼎晖等约5亿元的注资,目前收入包括:1)向商户收取交易手续费,2)“包销”中的折扣差价。

但不知指付通对这条消息怎么看:腾讯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最近宣布与微信、腾讯电商等进行深度整合,以O2O的方式打开手机支付市场。微博上流传的三个场景看上去挺靠谱:1)微信“摇一摇”直接向好友转账,这一支付场景和模式将用于聚餐、KTV等集体活动中;2)二维码扫描与支付结合,可实现“即拍即买”,拍摄商品二维码可进行购买和支付;3)微生活会员卡可获得商家优惠,并可及时支付,免去了定位、排队等环节。

艾瑞咨询集团分析师王维东随后评论称,微支付(微信+二维码)、跨境支付、彩贝(积分业务)将是财付通未来方向。对比支付宝的条码支付+悦享拍、跨境购物、和集分宝业务。一个基于淘宝而发展起来的巨大用户规模,一个正从腾讯平台加速用户引流,两大巨头的发展方向正深刻体现着支付行业从线上到线下的战略过渡。 

在两大支付玩家的挤压下,指付通前景变得模糊起来。它独有的“以指纹支付”技术听上去很炫,但难在一是现实中用户与商家对此的接受度太低,需要经过大量市场开发与教育,二是随着手机支付应用发展起来,有可能覆盖掉“指纹支付”这个过于小众、高精尖的技术运用。

大众点评网

毫无疑问,大众点评是微信最强大的对手。大众点评移动客户端独立用户数将破4000万,是去年同期的4倍,大众点评董事、联合创始人龙伟也表示,大众点评移动端流量的确超过60%了。

龙伟曾经公开表示不看好微信,“举个例子,在星巴克,它会有一个牌子,放的是微信的二维码,当我用二维码扫描的功能,它会自动将我的微信加为星巴克微信的粉丝。星巴克会通过微信的账号不断地推一些广告和打折信息。但天天收到这些信息,用户会不会很烦呢?”

龙伟的言外之意在,用户很难成为商户忠诚的粉丝,找餐馆还是依赖更专业的应用。但事实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相比较微信,大众点评网的粘度不够,“LBS+优惠是对用户更实用的东西,但是微信的插件就能满足,为什么还要用大众点评呢”,数优网络创始人@Trulydavy称。

更多的互联网观察人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大众点评网的担心。互联网观察人士程苓峰称,大众点评网有了颤抖的理由。商户花钱在大众点评打广告推广优惠券。优惠券使用条件是到店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成为微信会员卡会员……商家通过微信跟用户直接建立联系,媒体中介的价值会萎缩。以后商家广告就直接通过微信精准下发。

最近,在各商家品牌增加微信强化个人品牌,以及通过微活动二维码进行优惠活动之后,微信发展的势头已经比大众点评凶猛很多。大众点评也认清自己必须全力以赴,为了聚合流量和现金流与微信线下一搏,大众点评收紧了所有可能分散其流量的外部干扰,尽可能增强自己的对抗的资本。

在与微信的PK中,点评最强大的盾牌莫过于它多年积累的线下资源。

结语

腾讯O2O,携着2亿微信用户量与电商、支付功能动了一些已有O2O的地盘,这显然已不是危言耸听的预判。麦兜网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昂Captain建议创业者:最近很多投资人忽悠创业者进O2O替他们试水排雷,千万不要被他们忽悠,我看以后发展大众点评扛微信都扛不住,别说小创业者了。正如马化腾说的那样,做一些能靠产品取胜的,有意思的、能靠口碑推广的以产品为核心的才是王道!以运营为核心的都很难取胜了,不是我们弱,是对手太强了,切忌以卵击石。
二维码是O2O的最靠谱的入口,而二维码只有拥有绝对终端的大企业才玩的转,日本是电信运营商,中国则是腾讯的微信,别人看微信能超越微博成为最佳媒体发布平台,而我看马化腾的意思是想让微信成为O2O的绝对性入口,且要打一个很长的时间战。 

他忠告:小创业者,还是不要躺O2O这个浑水!

创业者,你们同意吗?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