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20%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吗?有人觉得是,有人觉得不是。有人说:他不是还得到我店里来买吗?但是,这种趋势一旦形成,它的发展就会加速。总有一天,厂商会发现,网上卖手机是能在短时间内上规模的。而在电影行业, 我很早就认为,未来三年互联网售票市场份额会超过50%。
电影发行公司将转移到视频网站和在线售票网站
如果互联网售票市场份额超过50%,会出现什么情况?到时候万达院线这样的传统院线和华谊、光线、乐视这样的发行公司将被边缘化,当然,还有现在主流的几大电影营销公司。
网络电影票,是影视行业的台风口之一,也是行业重新洗牌的开始。就跟互联网正在向移动互联网整体大迁移一样,中国主流电影观众由一二线中青年观众转移为三四五线城市的90年轻观众。也是这些人在使用网络售票服务。70后、80后有钱没时间,而90后、00后没钱有时间。所以我们可能觉得身边没人使用网络售票,而很多新观众对使用互联网购票、在线选座、低价票更有动力。
电影发行的互联网化
现在一线的电影发行公司是:中影、上影、华谊、博纳、光线、乐视等。但未来,新一代发行公司将会是互联网企业。因为后者更控制了售票环节,影片宣传推广环节,大数据分析,甚至资金众筹解决投资问题。
例如优酷近年来联合出品了《风暴》、《窃听风云3》等多部电影,用自身的宣传来换取联合出品权利。尤其是最近对联合出品的《老男孩》的推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优酷使劲推火了《小苹果》这首歌,对影片宣传和票房转换率起到了众人瞩目的作用。爱奇艺也成了爱奇艺影业。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利用爱奇艺影业的互联网基因服务于电影。这其中包括电影的统筹,电影大数据的挖掘与研究,电影票网售、预售,电影衍生品的电商服务,以及利用爱奇艺媒体资源增加电影的互动式宣传能力。
同样被互联网颠覆音乐产业就式如此。权力棒由原来的唱片公司已经转移到百度、酷狗、QQ音乐这样的音乐网站,唱片公司的权力被市场边缘化。
未来的电影发行公司主要有以下三个类型。
1、视频网站:优酷土豆合一影业,爱奇艺影业,按照这个趋势,还会出现搜狐影业,腾讯影业。
2、在线售票占到50%以后,格瓦拉、猫眼、时光网、微信电影票、淘宝电影票这些大网站会不会成立发行部或大客户部?
3、BAT三巨头的众筹平台,如娱乐宝。
未来电影票市场就跟飞机票、酒店一样,主要依靠携程、艺龙这些网站售票,而不是消费者到前台人工购买。以后对某部大片来说,发行环节可能不去找光线、乐视,也不找万达。直接找这五大网络售票网站,这势必会架空掉传统的电影发行公司,也让传统电影发行公司的上百人的地面推广团队失业。
目前的发行是一个复杂的技术活,一个电影要面对上百家城市的上千家院线。以后发行会精简到只需面对5个人即可,他们就是微信、淘宝等五个网络售票网站负责人。几个售票网站对票房进行包销,就解决了一大半的票房收入。剩下一小半票房可以配合一些简单的发行团队和宣传团队。电影发行就像游戏发行一样,变得简单透明数据化。
电影的营销电商化
今年暑假《变形金刚4》、《小时代3》、《后会无期》已经熟练地利用在线售票网站提前低价预售票来拉高第一天的票房,使得各大院线经理信心大增,提高以后几天的排片率。就跟app store上,各游戏公司都纷纷花钱刷榜一样,这个是最直接有效的推广方式。这也跟当年彩铃在无线销量榜上自消费刷榜一样道理。一旦产品和歌曲上榜,就有大量用户跟着下载,榜单是互联网上最有效的宣传位置,转换率极高。
我们知道,传统电影的宣传费80%都是浪费的。无非是买公车站广告牌,买报纸杂志豆腐块。而新一代的电影营销公司主要业务由宣传,变成刷榜以及在售票网站领域促销卖票,他们会为票房负责,并按拉升票房的比例收费。就跟APP刷榜和彩铃刷榜一样道理。
传统电影院的作用在不断下降,它现在只是一个门店,负责放映电影以及与各大电商结算。电商已经帮电影院找到了观众,买好了票,甚至做好了所有宣传。
目前网络售票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个是在线选座,一个是团购。团购经常采取低价形式,经常出现一元抢票,或9.9元低价票的形式。由电影片方自补差价。也会有院线补贴以及在线售票网站为了吸引新客户补贴票价。其实团购除了买低价票凑人气以外,更多也起到了很精准的电影宣传作用。
博纳的于冬是明白人,他现在规划博纳德发行业务的就是地网发行与电商售票相结合。此外他还计划投资或并购一至两家线上票务销售公司。
未来一部电影的诞生,可能会变得数据化、精准化。首先通过电影大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在娱乐宝这样的众筹平台进行众筹资金,粉丝或用户参与。例如在娱乐宝人均众筹(团购)100元,等电影拍摄出来上映后获得两张电影票。然后在线售票网站提前推广、预售票,包销电影票。并且同时与植入广告厂商捆绑营销,定向促销、补贴用户低价购票,或包销电影票赠与用户。
趋势一旦爆发,就不会是一种线性的发展。它会积蓄力量于无形,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效应。任何不愿意改变的力量都会在雪崩面前被毁灭,被市场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