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前同事吴澍同学转行做投资之后,我的好基友祁萌萌也从一名虎嗅编辑摇身一变成了风投人士。
虎嗅终于从一个输出主编的媒体,转型成了一个输出风投人的媒体。看着小伙伴儿一个个离我而去,我不禁自问:有“痔”青年还能不能干媒体了?
曾经有个记者在采访考生的时候,反客为主,要对方千万不要报新闻系。新闻原文是这么说的:
一名女生问前来采访的记者学新闻学怎么样,记者马上摇头说:“这个职业看似自由,但是压力太大,工作不定时,建议女生入行要慎重。”
显然这位仁兄对媒体行业的现状不太满意。可即便是过往呼风唤雨的媒体精英,也难免有偃旗息鼓的一天——泪流满面之后,总要吃饭。
太!残!酷!了!
《给年轻记者的信》 (Letters to A Young Journalist) 里面这样写到:
不要认为新闻正在远离我们。传送媒介从纸张变成电脑,记者被重新命名为内容提供者。受欢迎的出版物会流行,真人秀会兴旺,但是好奇心、充满活力的研究、敏锐的分析和雅致的文风是绝不会过时的。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它们越稀有,这些特性越弥足珍惜。
如果你们是新闻事业的真正信仰者,如果这是你们一生的工作,那么就没有什么能改变你们的想法。甚至在新闻最萧条的阶段,你们也仍能发现富有活力的迹象。作为见证人、观察者和讲述者,为了发展和完善这些梳理和提炼的技术,就要承担独立思考的责任,就要避开常规思考和流行的教条观点。
当你看到那种有深度、客观的新闻时,你的脉搏会情不自禁地加快,会受到极大的震动,更不要说由你亲自去採写这种新闻了。你又一次感受到新闻所具有的原始的冲击力。
算了吧!但这是一个“被屌丝”的时代,一首“小苹果”红遍全网的时代,还能有多少人关心“敏锐的分析和雅致的文风”?
想到这里,不禁自问,难道真要去风投圈凑热闹了吗?我翻出几家风投合伙人的电话:“你们现在招人吗?起薪能给多少?” 获得的反馈让我震惊!有“痔”青年要面临一个抉择了,太、刺、激、了!
我问祁萌:“风投现在好干吗?”祁萌说了,现在手里的项目上线的已经有 10 个了,很快就可以 close deal。她说:詔詔!你可以的!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土豪发小来短信了:“过来喝酒,派车接你。” #别添乱了好嘛#)
喝完酒转天的那个早上,我在马桶上大便时随手翻开了《凯撒不爱我》。看着媒体人在鼓吹自由和理想,我耳边全都是小儿开塞露的广告语:“妈妈,我拉不出来!”
我的“痔”看起来是好不了了。
后记:祁萌说了,找她的创业者如果提我名字可以打折,“就说涵詔介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