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哪家强?如果是在三个月之前,恐怕消费者的选择还锁定在飞利浦、夏普、松下等一些传统家电品牌,以及Blueair、IQair等新晋主打空气净化器的品牌——尽管这些品牌的售价并不便宜,动辄就是大几千甚至上万块。
可是,随着雷系的小米和豹米以及小蛋、三个爸爸等这样一批流淌着互联网血液的高性价比的产品横空出世之后,到底孰优与劣,就一目了然了。
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市场空气净化器销量为353万台,总市值达85亿元,较2012年的126万台销量和31亿元市值增长了176%。这一增长率是2012年的4.4倍,2011年的8倍。预计2014年,中国空气净化器的市场销量能达到576万台,市值达145亿元。
这么大一块蛋糕,互联网厂商自然不肯放过,那来势汹汹的互联网公司“颠覆”传统空净行业的杀手锏有哪些?笔者总结了以下三点,欢迎拍砖。
杀手锏之一:性价比
有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线下销售额排名靠前的空气净化器品牌中,飞利浦均价在2947元、夏普在3307元、Blueair为5562元,而亚都等国产品牌售价大多在2000左右。
雾霾是个新玩意儿,空气净化器在普通消费者的眼里也充满了神秘感,事实上,很多厂商就是利用了消费者这种不明就里的心态而趁机牟取暴利。
据业内人士爆料,大多数品牌都是OEM,而多数的成本不到500元的净化器贴牌之后可以卖到1000以上甚至更高(价格视品牌大小而异)。可以说,空气净化器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稀缺经济形成的暴利产品。
果壳网的小蛋横空出世时,主打着科学情怀的这一产品曾将其1984元的定价称为“吓死同行”,但是,真正吓死同行的,却是只卖899元的小米。从CADR(洁净空气输出比率)值来说,小米为406立方米/小时,相比之下,CADR值为408立方米/小时的Blueair 410B售价超过6000元。
归根结底,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小米使用互联网技术及营销,使整个运作过程达到传统家电厂商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最终使零售价接近成本价直销,并且还能盈利。同为雷军系的猎豹移动的豹米也将这样的互联网思维运用到极致,虽然价格略高不到一百块,但是探头、风机等配置也更为高端,满足了一部分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的人群的高端需求。
从T3空气卫士的1440、小蛋的1984,再到豹米的998和小米的899,互联网厂商一路把空气净化器的价格杀到2000元以内,直到1000元以内。众所周知,中国的消费者是价格敏感型人群,能做到低价,就已经给了传统家电厂商致命一击。
(图示:四款互联网公司空气净化器产品性能对比)
杀手锏之二:用户体验
互联网同时又是最贴近用户、最重视用户体验的一个行业,他们比传统家电厂商更懂得如何将空气净化器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同时能够从操控及外观上取悦用户。
以小米为例,正像手机一样,通过“倾听用户的意见,和用户做朋友,把用户全部拉进来”的方式“一起把产品做好”。除了利用互联网营销之外,小米最贴心的可能就是解决更换滤网的问题。对用户来说,到底什么时候该换滤网、去哪里换、滤网价格都是很大的问题,但是小米净化器相应的手机APP会及时提示用户什么时候换滤网,并且可以实现一键送货上门。
在性能上,尽管可以直接贴牌,但互联网厂商们还是坚持改善技术细节,以求做到最好的用户体验。豹米机身LED屏幕实时显示室内PM2.5指数就是为了让用户看了更“安心”,另外,为解决整机的噪音问题,豹米采用了日本高效静音电机,这种电机耗能低,噪音小,非常适合需要安静的卧室使用。
而从外形上来说,互联网企业的产品显然更为讲究。
小蛋大概是最名副其实的一个——它的确是蛋形的,这个外形在一众空气净化器中是最为出挑的,并且,由于果壳网是专注于科学知识的一个著名网站,这小蛋赢得了相当一部分“科学控”的信赖和青睐。
杀手锏之三:技术控
互联网公司都是“技术控”、“研发控”,不同于传统的家电厂商,即便是面对着净化器这样一个已经高度标准化的产品,他们还是希望尽可能嵌入最好的技术。
果壳网的科普经验、趣玩网的创意产品销售经验,让小蛋深知传统空气净化器的反人类设计。所以,小蛋做了不少打动“科学青年”的设计。比如,小蛋内置吸尘结构清洁,通过算法可以计算出校滤网容尘程度,自动开启吸尘清洁功能,完全不用用户动手;根据室内空气质量、使用时间、甚至外部环境综合计算,计算滤网的实际寿命。
而为了更加精确并实时监测室内PM2.5等空气质量问题,豹米宣称搭载了德国主动式激光探头,精度堪比国家检测机构的万元探测仪。
事实上,探头对于一个空气净化器来说确实至关重要,空气净化器运行与否,全都基于探头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判断,类似于“指挥官”。就成本来说,市面上常见的普通外探头才20几块钱,而豹米使用的激光探头成本高达200多块钱。
此外,对于互联网厂商来说,将传统的空气净化器智能化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无论是小米还是豹米,都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净化器。从此,空气净化器不再是一件简单的家电,而成了智能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