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注:在接受采访请求之后,他发来一长串文字来为虎嗅君精确定位,末了嘱咐道:“可以用大众点评搜索果壳网。”这是虎嗅君接触过若干“鹰派科普”网友之后,首次与幽默的果壳人交流,他叫姬十三,他创办的这家与知乎、豆瓣齐名的,名为果壳网的“气质公司”,在22日宣布拿到来自好未来(1500万美元)、IDG等其他机构(500万美元)共2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因为采访正逢饭点,于是在姬十三的善意邀请下,顺便蹭了一顿果壳的工作餐——这是一场虎嗅式“饭见CEO”。
自称“商业意识曾较弱”的姬十三终于想明白了作为一个科技网站的最终去向,“果壳一直在做离钱特别远的事情,今天至少离钱近了一些。”
这家曾被外界认为是具有“科学青年”范儿的网站,对自己的未来到底有多少奇思妙想?
MOOC学院:一部实验品的成长史
MOOC学院于2013年7月上线,其前身不过是果壳网一个名为“MOOC自习室”的小组,由于成长最快,成员最活跃,果壳就单独为用户做了一个社区产品。正是这个实验性的产品,改变了果壳未来的命运。
经过挚信资本两轮投资支持,果壳在2013年迎来了IDG的B轮投资,这成为果壳商业化之路上的转捩点——他们开始把融到的钱投到MOOC学院这个业务板块,同时把线下活动“万有青年烩”做成了半UGC模式:果壳冠名,各个大学社团承办。“跟他们保持联系,对推广MOOC很有利。”这个新模式在姬十三看来简直一箭双雕。看起来收成还不错,在15个月时间里,注册用户达到80万,月活为100万左右,这其中,70%的用户平移自果壳网。为了服务这些用户,姬十三将超过四分之一的果壳员工都投入了MOOC业务,很快迎来了C轮投资。
不过有趣的是,投资方好未来最初对果壳的MOOC业务并不知晓,只是看重的是他们大量的理工科用户,试图将之与自己的K12业务对接。MOOC学院的存在,加速了双方谈拢速度。果壳网用户集中与18-25岁之间,这也是令果壳的MOOC学院融资并成为明星产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在主打K12教育的好未来看来,继投资宝宝树、Minerva等上下游学习机构之后,对果壳的青睐顺理成章:此举终于合成了一条完整且合乎逻辑的线上教育生态链。而果壳则希望避开清华(学堂在线)、上海交大(好大学在线)和网易(云课堂)等主打国内大学MOOC的业务锋芒,专心做国外MOOC的入口。“我们主打国际教育。”姬十三告诉虎嗅君,“国外线上教育比中国高了不止一级,这对用户有极大吸引力。”
不过MOOC平台发展虽然迅速,目前却无人盈利,这大概也是果壳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之一:国内对MOOC的接受程度和普及水平是否足以快速发展以撑得起它的世界。姬十三也对此有心理准备:“整个教育被互联网改变,我觉得是毫无疑问的,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趋势上没有问题,无非谁熬的时间更长,等到市场开花结果。”
果壳式萌生和创新
“果壳算是一直在科普市场的第一线在做的一个团队,到今天为止也难证明就是可行的模式。”
2014年果壳营收为2000万元,但真正实现盈亏平衡的仍然是果壳网本身,姬十三算了一笔账,“果壳是家很省钱的公司。”他说,“我们几乎没花过钱做什么推广。”
也正由于此,果壳与豆瓣、知乎一样常被外界目为“慢公司”。不过,作为最原初、最核心的气质居留地,果壳网本身成为创新产品萌发和生长的地方:他们成立了一个创新的“盒子”,所有奇思妙想都在其中孵化。五位创始人高层来构成了评审委员会成员,对创新的想法进行审核:哪些可以准入,哪些需要退出。从文字、音视频、移动应用产品到互联网教育,都有所尝试,包括MOOC学院、知性、研究生、十五言以及科学bangbangbang等一系列“实验室”产品都由此产生。
除了互联网这种新兴模式外,果壳也涉足传统媒体,它早就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出版品牌,与后来的果壳网在业务上不断拓展一样,果壳阅读也在今年拓展了除趣味科普以外的内容,包括《变形金刚》漫画与漫威的版权图书。
不断催生新的、好玩的业务,也对人事、机制的调整有相当大的考验。从简单的NGO到C轮融资,果壳全职员工已经发展到110人,其中与果壳网直接相关(编辑、运营、商务等,也包括做科学bangbangbang的团队)的职员有50人左右;剩下的团队中,大约有30多人跟教育学习相关,20人在实验性项目里,其余为支持性团队。实验性的团队也有退出机制。“我们不会让很多项目并行开展,而是保障了一套灵活的协作机制。”姬十三解释道。
小蛋空气净化器: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智能硬件)这个事情,我没有去做我够不着的事情——当然也不能说别人就够不着,他看起来难度要大一点,我的难度要小一些,这可能是心态上很大的不同。”
智能空气净化器在今年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令人始料未及。巴慕达、小米和小蛋都成为当下科技圈无法不触及话题。
蘑菇一样纷纷露头并把单价腰斩再腰斩的超低价的空气净化器,本身不能带来丰厚利润,“小蛋每台的利润只有一百多块钱。”姬十 三告诉虎嗅君,若将运营推广和物流成本计算在内,则是亏本的。所有人都抱着“圈用户-占份额-延伸服务”的美好逻辑入场,空气净化器产业是否会重演智能手 机的血海场景,似乎已经不是未知数。至于未来,果壳似乎并不满足于只推一款产品。“我们还是想做高端品牌。”姬十三补充说,“明年我们再推一款低端机。”
小蛋并非一项拍脑袋想出来的计划,相比MOOC,它离钱更近些,发展轨迹也更加有章可循:小蛋发布前三年,果壳已经投资了一家航天技术公司,后来与位于成都的趣玩在深圳成立了合资公司,在北京的果壳负责市场品牌和用户等方面的工作,作为小蛋的战略投资方的京东,则为它提供品牌推广和众筹平台。
智能硬件显然更能令姬十三兴奋,他舞足蹈地跟虎嗅君谈起了谈CADR值,谈激光传感器甚至滤网面积,甚至在话别之后,他还忍不住在微信里给虎嗅君科普了一大堆概念……
不再“慢”的果壳
“前两个月,我给朋友拿出当年的天使轮的商业计划书,我说这个太幼稚了……”
“没有一个公司真正想慢,慢或看起来慢是因为你找不着北,找不到方向。”姬十三不认同 “慢”这个概念,“我们其实在找方向这个事情上,一直没有慢,果壳试过很多想法,试过很多可能性,但我今天可能看起来这个(弯路)稍微更直了一点,我觉得可能会看起来快一点。”
商业化道路变得稍稍坦荡的最大征象是,他们将果壳网本身做成了创新的一个大本营,每项有潜力的产品,都会引来外部资本追逐。
对这样的追逐,姬十三如今也不排斥。发起NGO组织“科学松鼠会”的他,对曾经略“不靠谱”的理想主义毫不讳言,当然也是因为那时候营收还可以还有融资,并不缺钱。“对钱的态度,就是你把钱给我,我就把事情做起来。”姬十三当时的商业逻辑很简单,“前两年是在交学费。”直到B轮融资过后,他开始认真考虑商业化的问题,毕竟,个人理想“或”公司理想的实现都不算什么,个人理想“和”公司理想都能实现那才叫牛逼。以前比较排斥“商业”的姬十三,如今没那么反感了。
“我觉得我最大的变化,还是我愿意更多了解商业规律和学习规律,我甚至也从排斥到慢慢接受,甚至说愿意把自己往一个商人靠,当然我更愿意企业家这个词更好,创业者这个词更好。”
不过果壳的气质和社区氛围,使得这一切变化在一些用户看来是如此不可思议。“很难想象有一个网站打了广告,做了一些商业行为,当开始卖商业空气净化器的时候会有很多人跳出来,你不能卖。”姬十三感叹道,“都是为气质所累了。”
不惟它的用户,即便是果壳内部,也曾为一些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无数次地纠结过。姬十三跟虎嗅君回忆说,早期创业时,面试了一个很不错的哥们儿,什么都谈好了,结果临走时要给在座的人看手相……结局各位大概也就猜到了。直到果壳开始做MOOC的时候,果壳内部还因为一门《中医赏析》的课程是否需要上架而争论了半年。
“鲜明的价值观倾向”成为这群果壳人的最显著风格,但姬十三并不喜欢贴标签的行为,“科学青年”“文艺气质”之类的帽子,他一律敬谢不敏。“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果壳和团队的话……”他思索片刻,吐出两个字,“求真。”
休谟那句“科学告诉我们的是什么,但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或应该成为什么”的断言,仍适用于这个正经历二次启蒙的国度。也正由于此,姬十三和他的团队在MOOC平台上,采取更加开放的心态,而让果壳网本身保留了“求真”这个具有强烈价值取向的本色。
“这和初心有关。”姬十三强调,“我要做科学传播,我要传递科学共同体的声音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