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电视大屏交流体验,能否让客厅重现生机?
2014-12-31 17:15

互联网时代:电视大屏交流体验,能否让客厅重现生机?

在2014年的最后几天,智能电视领域的盒子大战以广电总局发布 TVOS2.0 为标志,写下了一个暂时的句号。这场用户抢夺战,暂时除了给各个家庭的电视柜上送进了若干很快就要被丢弃的 Android 系统之外,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胜负。电视还是那个电视,频道还是那个频道,对某当红的大尺度唐代宫廷戏的停播令一下,这戏任你在哪个盒子里也追不了。


真正的问题不在内容上


“我不再看电视了,”老妹说,“因为遥控器很烦。”这个从事玩具行业的90后,是通过把握孩子们喜新厌旧的本能开发产品从而牟利的,对自己的电子消费玩具也非常挑剔,电视对她而言早已不好玩了。


中老年朋友们对盒子们也不感冒,因为每次更换就意味着又一遍地打乱了电视台频道的顺序;意味着戴着老花镜重新抄写一遍节目表;意味着重新学习一遍陌生而怪异的遥控器,很多时候还完全无法分辨出哪个是拿来控哪一个的。


在客厅看电视只是一种家庭礼仪?


事实上,节目的重要性究竟在哪里呢?在很多家庭里,哪怕没人看,电视也会被放大声开着,增加人气。这种情景的来源可以归结于电视观看的传统,但更深层次的心理根源在于人们在看着接近等身大小的画面、听着电视里发出的声音时,本能地就会觉得真实与接近。在电视开机率不断下滑的现在,这种大屏幕的本质体验,正在成为电视台们最后用以坚守市场的卖点。


由于其他尺寸屏幕的吸引力,人们已经不再为了接收内容而聚集在客厅了,聚集在客厅而同时观看电视的行为,更多是一种家庭礼仪的存在。就电视机厂商,或者说屏幕厂家来说,大屏幕本身的卖点,目前除了电视节目外,主要就是高清视频或者电视游戏,而这两者已经越来越成为专门性的窄众市场,难以撬动出货的大规模增长。


在电视进入智能电视时代,或者说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这当口,我们似乎更应该慢下脚步,来重新审视一下电视与客厅间的关系,而不是惯性地将内容的管道进行迁移。如果智能电视这一块最大的屏幕无法把人们拴在客厅的话,那应该拿什么来作为所谓的智能家居的中枢呢?手机、路由器、插头都不过是家庭的附件,如果没有中枢控制的大屏,智能家居这个古老的概念只能再次被请回到文档之中。


电视交流场景能让客厅重现生机吗?


如果回归本源,事情或许会更容易分析。首先,客厅,顾名思义是用来会客的地方,但当今时代的家庭小型化、家族异地化,高楼广厦里邻里毫无往来。接着,大屏幕并不必然地就只限于广播单向的音视频内容。那么为何不通过电视来在客厅里会客,让客厅重现生机?在家庭的带宽已经能支持云计算的现在,为何不添加一个摄像头和一个麦克风,强化利用大屏幕的真实感,让家庭成员间的交流通过大屏幕也获得专业视频会议级的体验?


网络发展的源动力在于交流,而目前互联网对电视的影响却主要来自于海盗经济的溢出。计算机通过改变人们与设备间的交互方式,从而更进一步地增进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增长的发展模式在大屏幕这里消失了。在这个层面来说,现在的智能电视,无论接的是哪家的盒子都还称不上是互联网设备。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是人们在电视前进行各种视频的通话交流,那个时候没人能想到现在人们聚会时会一起低着头在手机上打字、看图片。计算机从专业领域转向民用时,其文件、文本工具的发展路径,实际为用户带来了相当大的额外学习和使用成本。而在家庭里,通过大屏幕来进行纯音视频交流,会是更自然,也应该是更自然的体验。


寒冬到了,天气已经不适宜于小区里的老大娘们走动,那么至少大家还应该能在各自的客厅里通过电视组个群,一边唠嗑一边打毛线,互相还监督下谁家背后水是不是开了。一个班级几十号学生,班主任虽不能登门,但也应该能通过电视都来做一次家访,对学生家庭的情况有过扫一眼的了解。逢年过节,山长水远不能亲至的话,亲朋好友也会想来见个面,互相道个好。上面场景的交流,如果只通过小屏幕上的软件来进行的话,人们无法获得同在感,只是很鸡肋的满足。


再进一步来说,所谓的远程医疗、电子看护等等,无不需要通过人来对另外的弱势状态下的人来进行全程、全面的照看,没有清晰的视觉影像和无障碍的交流体验,那都是不现实的。


电视人机交互不够直接


当计算能力无处不在时,只要有屏幕,就必然有交互。但目前一个略显讽刺的局面是,用户面对三四十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的直接操作体验,与面对智能手表两英寸以内的屏幕时并无太大区别。从 PC 时代的敲击键盘、挪动鼠标过渡到智能手机的触控行为,人们对计算机的操作越趋自然,智能电视没法走回头路。


使用现有成熟技术,人们可以用遥控器、蓝牙键盘、手柄等来对电视进行输入,但这些方式都需要外设、需要学习,且指令固化,人机交互不够直接。在与带等身大小屏幕的设备进行交互的过程中,也许从来就不应该有任何中介控制器。人应该直接用手势等天然习得的肢体语言来控制设备、发出指令,这才能真正拉近人与信息间的关系,就如科幻小说或电影从很早就开始给人们描绘的那样。


智能电视需重新界定手势操作系统


这段时间, LG、TCL 等电视机大厂商确实也已经在手势识别上发力,但我们也能看到手势操作的问题,比如操作时间长了的疲乏感,不精确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目前的计算机来说,识别手势是容易的,但要理解人的手势的语义就很困难。


在现有阶段,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手势集合来完成对智能电视的全部操作。可能的手势包括,左右挥手、向前推动手掌、握拳、转动手掌、双手成框缩放等,图像识别领域对这些手势的辨识率现在已经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但是更加复杂的直接操作,比如将食指竖在嘴尖,表示“嘘,小声点”让电视自动将音量调小,或者单手成掌在脖子边虚切几下表示消掉,让电视自动停止节目播放等,暂时还只能出现在宣传概念里。


要通过有限的手势集合来完成综合的任务,而无法响应直接手势,就意味着智能电视需要在人机交互界面上给予步骤性提示与配合。不断引导用户在操作的上下文里执行到下一个环节,而且这些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用户使用手势的舒适度,不能举起太长时间,处理手势可能的丢失,跟踪及重引导等。若要打造一个完整的手势操作系统,这里有很大的工作会留给交互设计师们。


在一个重新界定了的手势系统中,我们才能构想更多自由度的通信功能,在通信的基础上,才有更多的应用的场景,从触屏界面而来的系统,无论是 webOS 还是 Android 或者 iOS ,都不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随着随身的智能设备的无所不在,人们或许真的不如以往那样会长时间地驻留客厅,这个时候更需要也智能化了的电视不再只是作为客厅的装饰而存在,而是成为客厅的虚拟边界的延展,从这一点来达成客厅里的家庭成员的延展,实现它超越现在的价值。


作者:meetnow产品经理 陶醉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