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博士”指出全球经济症结:供应严重过剩,需求严重不足
2015-02-04 08:47

“末日博士”指出全球经济症结:供应严重过剩,需求严重不足

虎嗅注:平时在虎嗅等科技媒体上看多了不停歇的创新、竞争,看多了不停歇涌进来的动辄上亿美金的风险投资,朋友你是不是觉得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其实你可能被科技圈的欣欣向荣蒙蔽了。实际上,在科技界之外的大多数传统产业领域里,摇摆不停的通胀通缩、需求不足等现状一直折磨着企业家与经济学者们。看多了科技界的喧闹与冒险,可以适当来一片经济学家对当前全球宏观形势的“忧心贴”,顺便涨下宏观的姿势!以下为著名经济学家、被称为“末日博士”的鲁比尼(Nouriel Roubini)在MarketWatch发表的文章,由新浪财经翻译。


若不是真正身处此时此地,又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在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六年之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居然还没有游出ZIRP、QE、CE、FG、NDR和U-FX Int等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字母汤?这些缩写所对应的分别是零利率政策、量化宽松、信贷宽松、前瞻指引、负存款利率和无限外汇干预,当中的任何一项,在2008年之前,都不曾有哪家央行认真考虑过,可是现在,却都成为了央行银行家手边最常用的工具。


事实上,就在过去一年半当中,欧洲央行先推出了自己版本的前瞻指引,又采用了零利率政策,继而尝试负存款利率,然后拥抱信贷宽松,到了1月,他们终于进入了全面量化宽松阶段。


到现在,美国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以及一系列较小的发达国家如瑞士的央行,都在依赖这些非传统的政策选项。


这样一种反常规货币政策全球化的趋势,其直接结果之一就是引发了近年来各种似是而非的末日论的大反弹。所谓奥地利学派、金甲虫、比特币支持者等都曾经一再发出各种警告,比如全球流动性大幅度增加将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美元将会崩溃,金价将会涨到月亮上,甚至现有的法定货币会寿终正寝,让位于数字虚拟货币。


可是,这些可怕的预言,哪一个也不曾成为现实。


在全体发达国家当中,通货膨胀率都增长乏力,甚至在走低。事实上,所有这些国家的央行都发现,通货膨胀率无法达到2%的目标,他们眼下的重大挑战是避开通货紧缩。


还有,无论对日元、欧元,还是大多数新兴市场货币,美元汇率都在上扬。黄金价格2013年秋季以来持续走低,从每盎司1900美元跌到了1200美元。至于比特币,堪称是2014年全球表现最差的货币,价值缩水了大约60%。


应该说,这些末日论者,大多数都缺乏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但这依然不能阻止他们的观点进入大众的讨论。因此,我们有必要好好解释一下,为什么他们的预期会错得离谱?


他们的错误,其根源在于他们混淆了原因和结果。各国央行之所以越来越依靠非常规货币政策,关键原因在于,后2008年复苏实在是极端贫血。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都债台高筑的情况下,去杠杆化的进程虽然痛苦,但已经是必需,而且迫在眉睫,而这一进程不可避免会造成通货紧缩压力,除开这些非常规政策,可有更好的选项来遏制通货紧缩?


比如,在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当中,现在也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产出缺口,产出和需求都低于其潜力,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定价权是非常有限的。劳动力市场也呈现颇为疲软的状态——太多的失业者争夺着太少的就业机会,而贸易和全球化,以及各种技术创新还在向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施加额外的压力,让需求受到进一步的拖累。


再有,在美国、英国、西班牙、爱尔兰、冰岛和阿联酋,曾经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市场现在依然没有复元,而其他依然存在泡沫的市场,如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瑞士、法国、瑞典、挪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现在也面临着新的风险,这些泡沫的破灭也将拉低房价。


大宗商品市场也成为了一个通货紧缩压力的源头。北美的页岩能源革命削弱了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则对一系列商品如铁矿石、铜和其他工业金属的需求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多年来的高价大大刺激了产能投资之后,这些商品的供应都已经大幅增加了。


在若干年对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过度投资之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降低下来,这不但影响了大宗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而且也导致了工业品的大量充斥。在国内需求急剧收缩的情况下,中国的钢铁和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而这必然会给全球工业市场带来进一步的通货紧缩压力。


收入不平衡,再分配的方向是从那些更多支出的人流向更多储蓄的人,而这也使得需求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恶化。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经济体之间,储蓄过度的债权国没有需要更多支出的市场压力,而支出过度的债务国却面临着市场压力,不得不更多储蓄。


简而言之,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来,现在的世界都是供应太多而需求太少。这就会造成通货膨胀的持久性低迷,甚至是通货紧缩,哪怕货币宽松再激进也不能改变。


反常规货币政策的目的其实就是削弱货币,进而推动出口增长,使通货膨胀活跃起来。可是,它们却无法真正消灭通货紧缩压力,这正反映了一个简单的事实——把通货紧缩和衰退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博弈,归根结底是一个零和游戏。


或许,更重要的不是思考货币政策还能多宽松,而是着手解决财政政策的巨大缺失问题。货币刺激想要真正发挥效力,没有财政刺激的配合是不行的,可是,偏偏现在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都缺乏财政刺激。事实是,欧元区、英国、美国和日本现在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财政紧缩和重组。


甚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于这个供应严重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世界而言,基础设施公共投资至少是个部分解决方案,而除开中国之外,这种投资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或者新兴市场国家都在缩水,甚至干脆就阙如。


考虑到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目前的长期利率都接近于零,有些情况下甚至是负数,基础设施支出其实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可是,大家却偏偏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政治束缚,尤其是那些财政上陷于困境的国家,公共部门的工资和福利都受到了削减,哪里还可能去做大规模资本支出?于是,我们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繁荣自然也就无法成为现实。


所有这一切的结果就是,经济增长迟缓,长期停滞,通货膨胀不足,随时可能滑向紧缩。面对着这样一种结果,又缺乏可以让疲软的总需求恢复正常的适当财政政策,反常规货币政策自然只能作为宏观经济的中心特色继续存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