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音乐真心是一个烧钱见不到头的领域。
虾米音乐已独力难支,在去年卖给阿里。创立七年的酷我音乐,仍在苦苦维持、寻找生路。
其实,与其他多家互联网音乐公司不同,酷我很早就走上了商业化尝试、养活自己的道路,它于2007年完成第二轮550万美元融资后,从2008年开始启动商业化,此后再也没有融过钱。而商业化手段包括广告、游戏联运与收费音乐。
目前广告与游戏联运收入几乎支撑了酷我全部的营收,使得这家公司于2010年实现了营收平衡。而用户收费,据CEO雷鸣对新浪科技说,“收费服务在推行了三四年后的用户数仅在一万左右——要知道,酷我音乐月度的活跃用户数接近一亿。”
这意味着愿意付费的仅占酷我月活用户的万分之一。
虾米CEO王皓曾在2012年5月接受采访时自称,“有千分之五的用户在使用我们的付费功能”。这个比例看起来略乐观,但虾米2011年仅有500万用户量,所以这个千分之五,加起来也只有2.5万人。而这远远养不活虾米。
这就是音乐网站的付费现状。2012年年底,多家互联网音乐曾嚷着要加快收费进程,但当时即有业内人向虎嗅写来文章称:音乐即将收费的传言绝对是这些公司联手造势,试图给投资人希望;从实际操作来说,一两年内,非常之难。
那么怎么办?雷鸣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说,除了广告与收费,酷我将把探索“周边服务”作为商业化的努力方向之一。比如演唱会、电视综艺节目、明星经纪。
但是一涉及线下,酷我这样的互联网音乐公司,有多大的实力与资源可与传统的电视台、唱片(经纪)公司PK影响力、乃至商业效益呢?
希望酷我等互联网音乐公司能熬到音乐消费习惯出现大的变化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