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App怎样玩转“男女关系”?不妨从这九个维度看一看
2015-04-21 10:18

社交App怎样玩转“男女关系”?不妨从这九个维度看一看

社交?约炮?


在很多人眼中,社交App就是约炮神器的代名词。有些投资人看社交只看“男女关系”,大体是认为这样才能“需求刚、火得快、好来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本来产品菜狗打算接着上期的节奏谈下去,但发现很多同行蛮关注这个,觉得有必要聊一聊“性”,食色性也嘛。


开门见山:个人认为,把社交网络的核心简单等同于约炮,就如同把人际交往中的“异性吸引”简单等同于OOXX一样,以偏概全,笼统粗暴。


什么叫异性吸引?你认识一个美女(帅哥),聊两句,心里可能完全没往那方面想,但是会很愉悦,这就是最基本的异性吸引。再比如,你被某个颜值超高的异性夸奖了,就算完全没有那方面的可能,心里也会乐开了花,这是人之常情,是植根在基因中的本能和冲动。记得最早用人人网(那时候还叫校内网)的时候,一开始是很多学妹在用,而促使我这个毕业党下定决心注册的原因是,一个当时非常内向邋遢、形象很不怎么滴(人家现在好多了)的学弟,好友中居然有很多美女,还是各地名校的,还常常访问互动……嗯,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所以,社交的核心不是约炮,但也绝不是“不能约炮”,完全彻底的高大上、公对公是无法形成持续吸引的。准确地说,一个好的社交平台给人的感觉应该是“能约炮”,一种暗示,一种希望,一种模糊不定的盼头,当然谁都知道——能约炮和真的约到炮差的十万八千里了。


社交在异性方面最大的魅力,不是交朋友、交男女朋友、交床伴,这都是太过确定的状态,很多人心里向往的常常是一种含蓄、一种中间状态、一种灰色地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暧昧。一般情况下,人人都喜欢暧昧,人人都暗暗渴望着艳遇,人人都会有心痒痒的时候。


异性吸引这样一种需求是复杂、有趣和微妙的,需要好好挖一下。至少应该包括:


      1、新鲜感和审美愉悦,通俗说就是“养眼”;

      2、“似乎有机会”的期待感,使生活有了奔头、不再空虚;

      3、窥私欲,当艳照门事件发生时你懂的;

      4、冒险冲动、暧昧攻防、推拉战术中的乐趣;

      5、爱,越是投诸情感,越是有一种意义感、关联感和自我牺牲的冲动;

      6、被爱,被理解、尊重、包容和认同,因为一种共鸣心理暖暖的;

      7、虚荣心,没有什么比异性的关注和赞赏更能满足这一点了;

      8、征服感,广义的理解;

      9、最后才是羞羞的冲动。

     

春天来了,在这荷尔蒙蠢蠢欲动的时节,在这95后、00后茁壮成长的日子里,我们的社交app也该有所作为了。各位产品狗兄弟们,从代码和算法的深渊中跳出来吧,暂时忘记功能和盈利,不再理会老板和RD们冷冷的目光——到校园里走一走吧,在林间小道、樱花纷飞间重温顾一下学生时代的感觉,当一群女生带着银铃般的笑声走过,你还记得当初内心深处的悸动吗?


直接定位于“约炮”、打色情擦边球的社交App固然来钱快,但瓶颈来得也快,触碰政策高压线的危险更是大大加深。要想有更大更长远的布局,还是得小火慢炖。那么如何评估一款社交App在“异性碰撞”领域的分数,如何设计一款更适合异性交往的App?笔者作为一枚小时候有异性交往障碍的产品菜狗,半年来下载体验了几百款社交App,在与各行各业各种口味的90后小盆友交流之后,总结出了九个维度,与诸君共享。


一、搜索匹配的效率


能否方便搜索更多的异性?能否在茫茫人海中、匹配想要的TA。


 举例:


  • 用陌陌搜索附近的人,并通过各种条件筛选;

  • 用脉脉搜索不同公司的人,用人人搜索不同学校的人;

  • 用比邻、探探随机匹配陌生人;

  • 心跳、猜么、相投等App,可以通过兴趣和性格匹配人;

  • 主打模特、明星、约拍、舞蹈的App,氛围显而易见。


二、用户分群的区隔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除了基础IM这种“水电煤”,一款社交App几乎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的用户,它必须有自己的定位和风格,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调性”,去搞定某一类用户。即便如此,这些用户也依然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偏好、经验结构、文化传统……如果掺杂在一起,就难免陷入混战,进而信息过载、发生雪崩式的用户逃离。


而这一点对于强调男女社交的App尤为重要,我们虽不认同男女交往一定要门当户对,但门户差距太远,这种社交一定会带来强烈的不适应和挫败感,导致宅男女们一个个扫了性致、卸载了事。


举例:


  •  QQ、陌陌基于群组的区分;

  •  上陌陌的妹纸,“默认”是“可约”的;

  •  豆瓣、知乎锁定文艺知识青年,人人网、QQ空间锁定没节操的小清新。


三、安全的距离


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安全感是仅次于生存的底层需求,这在男女社交中尤其重要,尤其女性非常担心隐私和个人空间遭到侵犯,而我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女用户的价值从来都是数倍于男用户。


一款社交App必须搭建一条缓冲带,给双方必要的护城河。

 

 举例:


  • 脉脉的三级认证机制,初始好友可以互看动态,中级好友可知联系方式,深度好友可以引荐背书。

  • 无秘,通过各种安全设计,让你放心大胆地暴露黑暗自己。

  • 贝贝,随机匹配陌生人、照片一开始有马赛克,和陌生人聊八句,照片逐渐显现,决定是否认识。

  • 微信朋友圈封闭关系链,朋友的评论只有我和我们的共同好友可以看见。


四、价值和诉求的展现空间


 差异是交流产生的前提,而价值和诉求的匹配是社交持续深入的动力。在社交网络上,这种价值和诉求常常是“错位匹配”的,你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展现机制,使双方及时地发现对方、持续地关注对方、自然而然地深入了解对方。

 

举例:


  • 陌陌上男生晒方向盘,女生晒脸。男生满足猎艳搭讪的刺激感,女生满足被追捧、看傻逼的乐趣;

  • 脉脉上的“标签”,VC、创始人、在线教育……

  • 大叔帮帮忙、哎呀中女生提出诉求,男性满足愿望同时带着呵呵的念想;

  • Nice上女生晒美照给男生念想,同时为自己的代购生意导流。


五、破冰的难易


能发现那么多异性,可是和多少能“开始”聊呢,和多少能聊起来呢,又和多少能深入发展下去以至……呢?这就是破冰方式的问题,社交平台必须通过一系列有价值的场景和话题,让男女之间的破冰自然而然地发生


这个在产品菜狗第二弹中曾专题分析,今天就不赘述了。


举例:


  • 传统社交网络,基于群组的破冰,你不好意思和对方一对一私聊,就先群聊吧;

  • 碰碰、贝贝,基于游戏的破冰,先玩个游戏就熟了呗。抱抱,任何一个心情的倾吐都可以触发社交。


六、持续互动的空间


给双方一个由头,让交往自然而然地继续,给男女搭一个平台,让荷尔蒙自然而然地发酵吧。自发持续地制造活动和事件,让这种接触持续下去、不断升温吧。


举例:


  • Facebook系带来的伟大的Feed流系统,好友们不断发布动态新鲜事,于是围绕动态新鲜事社交自然而然;

  • 抱抱中,发动态会自动变成漂流瓶传给陌生人,真心话大冒险话题逐步深入;

  • 脉脉上,打着工作名义的持续互动。


七、暧昧的氛围


从风格定位上就营造一种暧昧含蓄、给人念想的氛围,既不枯燥呆板,也不简单粗暴。然后,通过功能、交互、内容、活动、KOL等要素持续加强这种氛围,一以贯之。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既要符合广大优质妹纸男神的正常审美,又要时不时能激发人的小心思,烧尽左右脑方得火候。


 举例:


  • 人人网(校内)从诞生起就带着校园特有的“骚情”,整体风格如同UI一样简洁干净清新,但各种元素如校花美图、没节操的黄段子……却不断刺激着爱学习的你,心猿意马;

  • 豆瓣,本来交流书和电影,就是素质优异的女学生、白领、文青们的爱好,而取名诡怪陆离的豆瓣小组更让这一切持续发酵;

  • 他趣(原性价比)、highing、PP语音、美丽约……在这样的平台想不血脉贲张都难啊;

  • 对面上,各种单身游戏组成的虚拟王国。


 八、转化为线下关系的难易


不论是约炮还是网恋,只有见了面才算“修成正果”啊。否则,套用一句“在网络世界,你永远不知道和你聊天的是不是一条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LBS的应用线下转化越容易,给人的期待感越高。


 举例:


  • 请吃饭、约你、微聚等的活动系统,约会合情合理,赴约自发自愿,理由道貌岸然,心思谁都知道,还能和线下商户打通O2O;

  • 抠电影,发现一起看同一个场次没人陪的TA。


 九、需求满足的多样性

     

人们在社交中的需求是多样的,“才子佳人”之间更是如此,微妙复杂不可言说,充满了太多犹疑和不确定,所以产品的切点和设计必须巧妙权衡。

     

首先,需求满足的结构是平衡的,不能因为一种需求而伤害另一种需求。不能满足了窥私欲,伤害了安全感,满足了猎艳的冲动,伤害了现实的名声和尊严。

     

其次,这种满足要比现实生活中成本更低、更高效,甚至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满足的。用一用美图秀秀,相貌平平的女生也成为在社交网络中被“围观”的女神了。写一篇文章,现实中言辞木讷的男生也有妹纸欣赏才华了。

     

再次,需求满足的过程是循序渐进、逐步不能自拔的。你想认识很多优质的异性,这是很容易的、有算法的、可匹配的,你想展示自己的魅力和价值,这一样不难。但是你要想和一部分人有深入的互动,这就会有重重的门槛。这就好像绿茶们给人的感觉,一开始会用各种眼神、叹息、话语、微表情向你暗示,好像她对你和对别人不同,但你真的动心了,就立刻中招陷入泥潭。建立社交关系的容易,到社交吸引的顺畅,再到深度关系的困难,由简入繁,痛苦与惊喜交替,这是一个持续吸引的过程。


 最后,永远把女性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据说一个女用户可以带来7个男用户,一款完全男性思维、无法hold住少女复杂细腻的社交APP,绝对不可能在异性粘度上有太大作为。

     

 举例:


  • 豆瓣、知乎,打着文青的名义满足小心思;

  • 陌陌,相貌平平的女生也可以目睹各种搭讪的傻逼;

  • 微信,经过洗白,使用微信的人已经不会被看做是“不正经”了,虽然还可以摇一摇、附近的人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九点并不是先行后续的关系,而是有机整合在一起的。否则,如果你还按部就班地一个个做好,我们“性急”的用户早已失去了“性趣”,投入其他App的怀抱。


弗洛伊德他老人家说,性是人类一切行为最原始的驱动力。是呵,性的魅力无孔不入,社交网络的创业者,在天花乱坠地讲故事、造概念之前,不妨自己先用自己的产品试试看,能认识多少个异性,能不能滚床单。诚如前面所述,“性”是社交中的系统工程,不要指望通过“一次性配对”解决问题,你要做的是建立一个长期沉淀的平台,让异性的吸引力与追捧——自由而浪漫地持续发酵。


很多时候,产品就是一面镜子,见产品如见人。现在夜深了,头屏打开,当各种颜色纷至沓来的时候,有没有看见一颗寂寞、惶恐、空虚的心?


本人张俊,野路子产品菜狗一枚,创业在上海,微信号:biohazard2010,文中很多见解未必靠谱,欢迎勾兑,吵架不回。社交的核心动力还有虚荣心、归属感等等,但本文只讨论“性的力量”,描述部分只代表一般用户心理,与笔者无关,笔者是正经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