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阿里云与瑞云科技在杭州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搭建面向电影、动画特效云渲染的视觉云。毫无疑问,这是阿里布局文娱产业的一部分,与之前阿里影业收购粤科软件一脉相承的是,视觉云亦是从涉及行业基础层面的技术工具入手,在行业各个节点上布局节点,逐步形成一个阿里的电影产业逻辑。
阿里云新增视觉云:规模优势下的水到渠成
阿里云计算此前已经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提供了游戏云、金融云、电商云、移动云等行业解决方案,而瑞云科技是一家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拥有2万名用户的专注于电影、动画特效云渲染的专业服务商。
在全球舞台上,阿里云已经是紧随亚马逊、谷歌、微软之后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计算能力不断扩容、规模效应继续膨胀之下,一方面阿里在急速拓展国际业务,另一方面必须将富余的计算能力找到更多的出口——这是规模优势下云计算能力产生的巨大边际利润的必然驱使,也是巨头们都在涉足的细分“云”——
2014年5月,微软收购新西兰云渲染和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GreenButton,代表性电影:《指环王》第三部;
2014年8月,谷歌收购视觉特效渲染公司Zync,代表性电影:《星际迷航2》《环形使者》。
那么,云渲染究竟是一个什么鬼?
渲染农场是中小影视、动画制作公司的痛点,云化是个好办法
了解云渲染先得知道渲染农场(Renderfarm),规范名称为“分布式并行集群计算系统”,这是一种利用现成的CPU、以太网和操作系统构建的超级计算机,它使用主流的商业计算机硬件设备达到或接近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但“以太网”的本地化特征,意味着渲染农场的计算能力与投资资金的多寡休戚相关——投资越大当然能够换得更高的渲染处理能力。
对于很多中小电影动画片方,自建渲染农场去完成精致的电影、动画多少有些“痴人说梦”。
以《阿凡达》为例,维塔数码承担了该片的特效渲染工作,据报道,该公司曾雇用900人来为这部电影工作。为了渲染《阿凡达》,维塔数码动用了占地10,000平方英尺的服务器群,其中有4,000台服务器,共有35,000个处理器核心,单机渲染平均一帧(一层)的渲染时间为2小时,2K-4K分辨率,160分钟的影片,每分钟9000 幅图片(60秒x30帧x5层),整体渲染时间需要2880000小时,相当一台服务器要工作328年。
而对于动画制作来说,梦工厂的经验是4~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时间是消耗在了渲染上,不仅成本体现在硬件设备的巨额投入,还包括以年为单位的时间“消费”,这在虎嗅早前采访梦工厂CEO卡森伯格时亦有印证。
而云渲染则可以理解为渲染农场的云化——借助那些拥有超强性能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云端进行渲染,对于中小电影、动画公司而言,成本收益比优势明显。虎嗅君就此采访了国内某知名动画公司技术总监Y(应采访对象要求匿名),他表示:“对于小团队,没有足够的渲染农场的,云渲染主要提供的是足够的资源,保证渲染任务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又不需要自行采购很多服务器。”因此,他认为:“这次合作,对于国内很多中小型动画公司的影响应该比较大,他们不需要自己搭建渲染农场——从成本和技术上都会节省很多,从而让这些公司的制作节奏更顺畅。”
阿里云在2013年承担了一部国产动画电影《昆塔:盒子总动员》(以下简称《昆塔》)的云渲染服务,用6700台高性能计算机为该片提供了累计超过1000万核小时的,有报道称,该片以250万元的投入完成了传统模式下需要购置价值2800万硬件才能完成的工作。但很遗憾,这部影片的最终票房仅为1502万元,多少令阿里云有些脸上无光。
另一边,第8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哈布洛先生》即是依靠瑞云科技的云渲染平台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完成了特效渲染工作,该片导演该片导演洛朗·维茨在发布会现场也明确表示了最终获奖与瑞云关联甚大。此外,去年暑期档的国产动画电影《龙之谷·破晓奇兵》也是在瑞云科技的云渲染平台上完成了全片1/3的特效镜头,约17000多帧,该片最终票房5600多万。
类似阿里云这样的巨头“云”因为领先的规模已经有了巨大的成本优势,胡晓明称,“我们(阿里云)通过公共云计算产生的成本只有原来成本的几分之一,甚至只有40%、50%。”
除了中小电影、动画公司外,其实对于行业的大玩家,云渲染亦是一个大有裨益的工具,Y介绍说:“对于有较大渲染农场的团队,云渲染可以帮助把渲染的波峰任务分担完成,确保整体进度。”
从《昆塔盒子总动员》到《哈布洛先生》的距离:并不止于阿里云
在发布会现场,阿里影业行政总裁张强表示,中国电影长期以来严重忽视了技术对于电影艺术的重要作用,是造成目前与好莱坞差距较大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对于阿里云与瑞云的合作亦是给予厚望——云渲染的低成本高效率普及或许是补齐中国电影、动画工业技术短板的一个重要支撑。但,就《昆塔盒子总动员》与《哈布洛先生》两片观察,中国动画与世界顶级动画的距离远不止于阿里云。
虎嗅君专门看了《昆塔》的片段,与《哈布洛先生》相比,其一是能够看出前者在后景的精致细腻方面与后者相距甚远,这一方面是技术能力限制,另一方面是观念和意识的落后,不注重细节、不精益求精令产品观感体验粗糙——该片票房亦可印证;其二是艺术的功夫,直接表现为讲故事能力的不足,《哈布洛先生》全片无对白——与皮克斯的《Wall·E》相似,全靠人物表情、行动推动剧情,观赏亦能津津有味,而《昆塔》或许是因为针对低领儿童的缘故,对白“丰富”到几乎可以用听即可“观赏”,大银幕的观赏魅力尽失。
有理由相信,包括阿里、百度、腾讯在内的这些源自中国的世界级互联网科技企业,会在不远的将来令包括中国电影、特效制作行业提升到与好莱坞齐平的技术装备实力。但科技手段的升级显然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电影的价值问题。
有先进的技术作为工具固然可以看到追赶好莱坞的曙光,但修炼内功、提高对工业技术的运用理念和技能才是未来奔跑的持续动力——与中国电影片方们和电影人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