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论和其他危险的想法》:为什么即使没有朋友圈,这些想法也会病毒式传播?
2015-05-28 12:22

《阴谋论和其他危险的想法》:为什么即使没有朋友圈,这些想法也会病毒式传播?

“9·11”发生前美国政府就已经知道该计划且有意识地不采取行动?是医生故意制造了艾滋病病毒?气候变化理论是一种故意欺诈行为?……你或者你身边的人是否也曾多多少少觉得这些言论是有可能成立的?


阴谋论随处可见,不仅是在美国,在我们的大微信朋友圈里,这些标题是不是很常见:“这四种西瓜吃了会死!”、“原来这些肉都是这样做的!”、“医生不会告诉你的这些内幕”……点进去看,阅读量都是10万+。


什么导致了虚假阴谋论的产生和传播?这类思想重要吗?有威胁性吗?奥巴马信息与监察事务办公室主任、著名行为经济学家、《助推》与《简化者》的作者卡斯•桑斯坦在新书《阴谋论和其他危险的想法》做了系统的解释和分析,除了阴谋论,这本书还收录了他有关争议性社会问题的文章,包括环境保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等。


不管你是否是阴谋论的拥趸、对行为经济学认可几何,卡斯•桑斯坦作为一位经济学家的缜密思维的分析方法和行文方式值得欣赏。


卡斯•桑斯坦被称为“美国最危险的人物”,但本书却让我们看到,他是个相当理性的人。

——《波士顿环球报》


阴谋论


阴谋论随处可见。2004 年8 月,佐格比国际公司开展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49% 的纽约市居民认定美国政府在2001 年9 月11 日恐怖袭击发生前就知道会发生策划周密的恐怖活动,只是美国政府有意识地不采取行动。2006 年进行的斯克里普斯– 霍华德民意调查显示,36% 的被调查者同意“联邦政府的人要么参与了‘9·11 ’恐怖袭击事件,要么就是坐视不理,任由悲剧发生”。还有16% 的被调查者认为,世界贸易中心双子楼的倒塌是提前暗藏在楼里的炸药推波助澜的结果。


2006 年9 月针对处事稳重的加拿大人的一项调查显示,22% 的加拿大人认为“9·11 ”恐怖袭击事件和本·拉登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主要是由美国的势力集团一手策划的。在七大伊斯兰国家开展的调查显示,78% 的被调查者认为“9·11 ”恐怖袭击事件的主谋不是阿拉伯人。这些国家的人最普遍的看法是这起事件的策划者是美国自己或者以色列政府。


2013 年在美国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有37% 的美国人认为气候变化是个骗局,21% 的美国人认为美国政府在刻意隐瞒地球上存在外星人的证据。一位畅销书作家把好几起事件(包括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1997~1998 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破坏)归结为罗斯柴尔德银行王朝兴风作浪。显然,在商界和政界的高层人物之间,这种言论广为传播,备受议论。2013 年,波士顿马拉松现场的爆炸案发生后,盛传其中一名案犯是FBI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线人,而活动主办方事先知道这是个阴谋。在美国历史上,与种族相关的冲突往往是由错误的谣传引发的,矛头直指某派,声称是其针对敌人或者反对派的惊天阴谋。经过互联网的发酵后,阴谋论可以在瞬间席卷整个世界,甚至还有《阴谋论和傀儡的秘密社团》这样的专著。


什么导致了虚假阴谋论的产生和传播?这类思想重要吗?有威胁性吗?还是它们根本就是些引人发笑的饭后谈资?政府针对这种思想做了些什么?本章的主旨是探究产生、维持、传播阴谋论的心理和社会机制。理解阴谋论产生、维持和传播的过程,能帮助人们分辨在哪些情况下需要认真对待这些理论,哪些情况需要做出适当的官方回应。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与恐怖主义相关(可能引发恐怖主义)的阴谋论,包括与“9·11 ”恐怖袭击事件相关的或者该事件之后产生的阴谋论。这些理论不仅在美国国内存在,还在其他很多国家盛行,尤其是伊斯兰国家。美国内外到处充斥着阴谋论,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这种显现更有可能引起严重的风险,包括暴力冲突。与恐怖主义相关的理论虽然并不是人们唯一关心的问题,却能很好地检验人心。


绝大多数人不会轻易相信以讹传讹的阴谋论,但他们偶尔可能会听到内心深处的另一种声音: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从某种程度上看,阴谋论将成为人类生存的一部分。理解阴谋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信息和信仰传播的道理。很多错误的判断,包括那些足以祸害政治圈的判断,其起因与推动阴谋论的机制如出一辙。


如果我们有能力辨别阴谋论产生的方式,我们就会知道谣传和错误信仰传播背后的原理。如果我们明确了应对这些阴谋论的方法,我们就会了解如何纠正各种错误信息,明白为什么有时候辩白只会把事情越抹越黑、有时候清者自清的道理。


阴谋论的定义和运作机制


怎样才算得上是阴谋论?那些相信阴谋论的人到底错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一直有争议。我们可以暂时把这些难题放一放,用现实一点儿的眼光来看。只要有人含沙射影地说某些权贵人士或者大人物在刻意不露面,但又不忘推波助澜地促成某类事件或者行动时,这种解释或行为本身就足以构成阴谋论。


在不同的圈子里,下面这些看法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认可。


.美国中央情报局是1963 年约翰·肯尼迪总统遇刺事件的主谋。

. 医生故意制造了艾滋病病毒。

.1996 年环航航班在长岛附近发生爆炸并坠毁,是由美国军方的导弹造成的。

. 气候变化理论是一种故意欺诈行为。

.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于1968 年被联邦特工暗杀。

.2002 年明尼苏达州自由民主党参议员保罗·威尔斯通乘坐的飞机失事,这是共和党政客蓄意为之的结果。

.“阿波罗11 号”宇宙飞船登月事件纯属美国自导自演的一出喜剧,它从来没有发生过。

. 罗斯柴尔德家族和其他犹太银行家是多个国家元首死于非命和亚洲地区经济萧条的背后推手。

.“大萧条”是富人试图减少工人薪资水平间接导致的。


有些阴谋论最后一语成谶,并非子虚乌有。民主党国家委员会所在的水门大厦的房间,1972 年遭到了共和党人的窃听,而这种窃听行为的幕后主使竟然是白宫。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情报局的确借超级项目来管理诸如LSD 药品(一种半人工致幻剂),从而研究能否对人脑进行思想控制。在冷战期间,臭名昭著的诺斯伍兹行动对外宣称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展的恐怖主义行动演习,古巴应为此负起责任,但实际上它是美国高层官员提出来的。当然,这个计划没有实施也算是万幸。1947 年,外星人的确曾在新墨西哥州的罗斯韦尔登陆,不过政府出面隐瞒了这起事件。(也许事实并非如此,谁知道呢?)


我在这里要澄清一点,本章的重点是明显虚假的阴谋论(比如有关“9·11 ”恐怖袭击事件的种种猜测),而非真正的阴谋论。本章的最终目标是揭示公职人员应该如何破除虚假阴谋论,同时明白真正的言论是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的。


有了虚假阴谋论这一概念后,明确可能有害的阴谋论非常重要,但并非所有的阴谋论都是有害的。比如孩子们深信不疑的圣诞老人的传说,他们认定住在不知名的遥远地方的圣诞老人会在圣诞夜给大家分发礼物。其实,这种虚幻的理论本身是通过一个强势的群体(父母)的“阴谋”出现的,他们不愿意直接展示自己赠送礼物的身份。其实很多节日传统都来源于这些自欺欺人的信息,比如复活节兔和牙仙。可惜并不是所有的阴谋论都有这般美好的愿望。


阴谋论一般归结于某些拥有强大力量进行策划、控制、保密等活动的机构或者媒介。那些相信这些机构或者媒介拥有超凡能力的人不太可能留意到揭发阴谋真相的人,在他们眼里,这些揭发阴谋真相的人才是背后最大的主谋,该为一切可能发生的噩梦负责。由于敢于站出来说真话的人可信度不高,所以政府可以通过提供事情的真相阻止虚假阴谋论的传播,这是最简单的做法,但在面对阴谋论时并不奏效。也正因为阴谋论本身足以抵制政府矫正谣传的行动,才让人格外担心。


尽管在开放的社会中,有无数证据表明政府行为不可能保密很长时间,但人们会普遍高估政府官员的能力和官僚主义的裁量,认定政府背后常暗潮涌动,酝酿着巨大的阴谋。政府一方面要掩盖在自己的领土上发动恐怖袭击或者暗杀政治死敌的事实,另一方面要让公众相信自己根本没有参与炮制这类阴谋的举动,那该如何大费周章才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呢?在封闭的社会中,保守秘密要容易得多,人们不相信政府官员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开放的社会中,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阴谋论一旦传播开来,就能过分地渲染事实,也更难让人反驳。在言论自由和分权制衡的社会中,政府不可能长久掩盖自己的阴谋。


其实我说这些,并不是说所有有关阴谋的理论都言过其实,在言论自由的社会中也是如此。但是,体制的分衡不可能让权势群体一手遮天,至少那些涉及重大事项的秘密不可能保密很久,这的确能够减少阴谋论的发生概率。


不管阴谋论是否真实,也不管其初衷是否有害,关键是阴谋论是否成立。应该存在和真相是两回事。真实的信仰未必正当,正当的观念也未必就是真相。我可能认为地心有火,这固然正确,但如果是因为火神伏尔甘托梦给我,说地心有火,这种想法就未必正当了。相反,人人都认可圣诞老人的存在,因为父母就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儿童相信父母的话,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一旦他们发现圣诞老人是全世界父母编造的谎话,他们就有理由相信,这其实就是父母们的阴谋。


阴谋论是否有存在的正当理由?其发生需要怎样的条件?认识论和分析哲学中有很多争议。这其中涉及的理论并非完全互相排斥,每种理论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在此要判断孰优孰劣,实在没有必要。为了方便下文的阐述,在此我简单做一个介绍。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阴谋论忽略了政治和社会行为普遍存在的意外后果。阴谋论认定所有后果都是人们蓄意为之的结果。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很多社会结果,包括经济领域的大规模变动,都是一些人无心所致,而非刻意为之。20 世纪30 年代的“大萧条”并非任何个人刻意推动的结果。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房价或者油价的上涨,反映了市场的压力,而非个人蓄意所为。虽说如此,人们依然相信凡事皆有因,尤其是所有行动都有个“为了谁”的问题,这样一来,阴谋论受众人青睐也非偶然。卡尔·波普尔曾说,相信阴谋论的人往往遵循着启发式的思路。当然人云亦云会出现系统失灵的情况,尤其是经过社会发酵,信息失真只是最基本的效应。


波普尔抓住了某些阴谋论的重要特征。把一些无以名状的现象归结为某些人的阴谋,阴谋论在这方面大放异彩。我们面对的很多现象其实都是受看不见的手的推动,也有很多现象只是偶然出现,但是很多人偏偏就是不愿意相信这些。阴谋论恰好迎合了这类人的思想,他们宁可相信是某个人的阴谋,也不愿意接受很多事情本身就无法解释的事实。阴谋论认定社会结果必然是人们蓄意所为的,忽略了随机力量和自发自生秩序的作用。


波普尔也阐明了普遍存在的人类心理:绝大多数人不相信重大事件的起因是运气,更愿意认定是非随机因果链作用的结果。当然,波普尔的解释的应用范围有限。很多阴谋论,包括那些涉及政治暗杀和“9·11 ”恐怖袭击事件的理论的确蓄谋已久。阴谋论出错,不是因为错在认定众多重大事件乃人们蓄意为之,而在于错误的归因对象。


相信阴谋论的人对知识权威机构普遍持不信任的态度,而这种不信任会传染,这部分说明了阴谋论本身很难成立。其实,这些人压根儿就很难相信任何东西。认定是美国政府轰炸了世界贸易中心并掩盖自己的罪行,这本身就说明这次恐怖袭击事件的罪犯、国会领导者、联邦调查局和媒体要么是阴谋的参与者,要么就是阴谋论的受害者。然而,相信这些无异于要求人们摒弃其他信仰,因为任何信仰都是以人们相信政府和社会创造的知识权威机构这个前提为保障的。如果人们连各类参与者认可接受的观点都不相信,究竟还有多少其他事物也不该被相信呢?


这里未必就有明显的逻辑矛盾,但是阴谋论者最好认真思考自己深信不疑的诸多观点。为什么要反对产生知识机构的众多论断和判断,反而相信其他的论断呢?


罗伯特·安东·威尔逊在评论否认“二战”大屠杀的人提出的阴谋论时说:“任何一个能欺瞒600 万人死亡的人都能编造各种各样的理论。要让大屠杀修正主义者相信‘二战’曾经爆发、罗斯福总统在1933~1945 年一直担任美国总统,或者玛丽莲·梦露其实比金刚或者唐老鸭更加真实,需要他们实现思想上的飞跃。”


以阴谋论为核心的电影《刺杀肯尼迪》的导演奥利弗·斯通曾说:“我其实对于哥伦布、华盛顿、解放黑奴制的美国内战、‘一战’和‘二战’以及其中所谓的反对日本和纳粹的斗争是否真的发生过表示怀疑。我甚至不知道我自己的出身,也不能肯定我父母的身份。” 


我说这些,并不是说阴谋论就是错的,也不是说阴谋论根本没有保障。我们知道有些阴谋的确存在。假如知识权威机构比较可信,在开放的社会中,存在运作良好的思想市场,信息沟通渠道通畅,阴谋论往往就站不住脚。而如果人们所在的社会有着严格的思想审查体系,或者社会体制不完善、偏见盛行,知识权威机构就会有严重的意识形态倾向,也就是说人们没有言论自由,权威体制将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这样一来,普通老百姓不相信官方的说法就情有可原了。而对这些民众来讲,不管阴谋思想本身是否可靠,阴谋论都更容易成立。(缺乏民主的保障,人们就更加容易轻信散布的阴谋论。)


同理,人们所处的环境比较单一,或者所在的圈子获得的信息有限,就更容易相信虚假阴谋论,哪怕这些阴谋论毫无道理,但人们因为获得的信息有限,就会相信这样的理论。我们对于深信不疑的事实,往往亲身经历或者直接掌握的信息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通过亲身经历或者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得知地球是圆的,火星的确存在,莎士比亚(英国大文豪)、哥伦布(西班牙航海家)和巴比·鲁斯(美国棒球运动员)确实存在过,我们也不可能凭借肉眼判断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


我们掌握的知识绝大部分来自其他人的陈述、观念和行动。所处环境比较偏远、社会圈子狭小的人更容易相信阴谋论,因为他们相信了别人的看法,这样毫不怀疑地相信虽然不合理,但也不少见。否认战争大屠杀的人就属于这种情况。离群索居的人置身于开放的社会中,他们的理论从整个社会大环境来看没有什么道理,但是从他们自身的角度看,只要他们不改变自我封闭的状态,就能自圆其说。面对这些情况,就要创造条件消除这个群体或者圈子的信息隔离。


由此可见,阴谋论的核心特征是抵触任何纠正行为,可以是直接否定,也可以是政府官员的澄清演说。阴谋论者认为发起阴谋的人或者机构拥有超凡的权力,因此,即使有相反的证据证明阴谋不成立,也不过是有关人士欲擒故纵的伎俩。自圆其说的阴谋论让一切消除阴谋思想的做法显得更加无力,政府也不能排除在外。直接澄清很容易被认为是阴谋论者背后推波助澜的一种手段,主要是为了掩盖罪证。这样看来,我们绝不能低估阴谋论者的创意和编造能力。


……


若您爱读书爱读点,我们欢迎您关注虎嗅网旗下的微信公众号“书入法”(Roobook),你的一部分是你读过的书决定的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