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率市场化的杀伤力,想必大家在最近几次央行降息中已经有了初步体会。明明是宣布降息,可是由于同时给予了银行更大的上浮利率权限,结果降息之后在银行存款反而利息更高了。
近日,央行以文件的方式宣布银行大额存单登场,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走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就算大额存单暂时和你没什么关系,利率市场化也一定会慢慢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花点时间搞搞清楚。
银行大额存单是什么?
提到“大额存单”这个东西,很多朋友肯定会联想到银行定期存款。定期存款可以在银行卡和存折上办理,也可以让银行给你一张写明金额期限的存单。存单这东西一点不稀奇,为什么金额大一点就如此重要呢?原因在于大额存单的两个特点:一是可以自由转让,二是可以自定利率。
如果是之前普通的定期存单,你的存款只能你自己去取,如果中间遇到紧急用钱的情况,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自己把钱取出来,不能把自己的存单卖给别人。大额存单虽然也是存款,但是不仅允许互相买卖流通,市场价格还会不停波动,资产流动性远非个人定期存款可比。
而且大额存单可以让银行自由决定利率高低。现在的存款利率虽然允许上浮,但仍然有上浮比例的限制,如果你去找银行谈高点的利率也并不容易。如果是办理大额存单,银行就可以自己的承受能力自有确定利率,像现在银行销售的那些高收益理财产品都可能换成大额存单的方式,存款利率会像红极一时的余额宝那样由市场决定。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银行就发行过大额存单。由于当时的金融结构过于单一,这个少有的利率上浮理财途径非常受欢迎,造成了存款大搬家的局面,于是被央行叫停,直到现在近20年后才重新启动。
银行大额存单和普通人有啥关系?
根据央行规定,个人想买大额存单需要不低于30万元,机构的认购标准则高达1000万元,期限最短一个月、最长五年。
虽然相对于5万元的银行理财产品起购标准高了不少,资产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朋友还是很多。如果之前你的理财产品分散在好多家银行,那么在大额存单之后可能该考虑一下把资金往一家银行集中了。只有金额越大,和银行谈利率时才能有底气。如果只是起购点的大额存单,恐怕很难享受让你满意的存款利率。最近一段时间股市和基金猛涨,互联网上的理财产品也层出不穷,可是说到底赔钱的风险仍然没法和有存款保险的大额存单相比。大家都想多挣钱,但赔不起的钱还是老老实实放在低风险并且流动性好的资产上为妙。
看到这里肯定有朋友会想,银行的存款保险只有50万额度,如果我把超过50万的的资金放在银行,万一遇到银行倒闭岂不是没人赔我多出来的钱?实际上,不管你有没有50万存款,这都是事关所有人的金融体系大问题。
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根基,历史上只有海南开发银行这家并不算大的小银行破产过,即便如此也对当地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存款保险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性条件,试图解决的难题是银行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倒闭。这就像划定一条银行不可逾越的底线,目标是监管得更紧让银行不要越线,而不是坐等银行越线后让他们破产。应对存款保险的措施不是把钱分散到好多家银行,而是认真选择不会破产的靠谱大银行。
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则是风险自负。大额存单这些可以享受更高收益率、更高流动性的产品并非没有代价,以前指望政府担保不会赔钱的事情,今后会越来越多地需要为自己的错误决策承担后果。在大额存单等利率市场化措施落实之后,随之而来是各类金融机构之间更加激烈的竞争。大家都知道竞争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多好处,但另一面是做得不够好就会被市场淘汰。
屡遭诟病银行会越来越有活力
在20世纪末中国银行业扭亏为盈之后,就立刻陷入了老百姓的茫茫诟病之中,诸如躺着挣钱、为富不仁等指责屡见不鲜。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是银行还不够多吗?国有四大银行只占据了总市场的不到50%,大城市街边的银行网点数量也超过公共厕所,实在不能说银行像其它垄断行业一样竞争对手太少。
真正的原因并非竞争不激烈,而是竞争不自由。在过去高度管制的金融体系下,银行间同质化趋势严重,不同的银行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围绕服务等附加项目的竞争并不能反应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能力。
现在,大额存单登场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真的来了。只有当退潮之时,才能知道谁在光着屁股游泳。围绕市场利率进行的风险经营能力竞争将是真正的刺刀见红,最后能够生存下来的金融机构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结果。
作者公众号理财实验室(微信号:Money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