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诊所如何看病:病人做完手术就可回家,不用再去住院
2015-07-08 17:41

未来诊所如何看病:病人做完手术就可回家,不用再去住院

虎嗅注:几乎每次资本的浪潮过去,一些花哨的未成功转型的互联网项目都要搁浅,互联网医疗行业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他们需要走到线下,以专业医疗机构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一种真正安全、优质、透明、可即、愉悦的医疗服务。


丁香园希望通过自建有专职医生与护士的全科门诊来打造可控的“安全”的医疗。医生出身的李天天并不认可“轻问诊”的模式,他选择走的路线是自建丁香医生诊所的这种“重资产”模式。丁香医生诊所实行诊金制,“比如说,我们儿科的初诊费是每次300元,平均时间能保证有15到20分钟。”


春雨医生方面会邀请来自国内三甲医院的主任坐诊春雨诊所,采取“线上+线下”私人医生服务年费制度,诊断不额外收取费用,春雨医生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与医院共建线下诊所,医院方提供诊所场所和基本设备,解决了最大的成本投入问题,春雨医生通过互联网调配医生资源提供服务。


张强医生集团的疝外科首席专家鲍宇克医生说:“我们不是去玩资本游戏的,我们是做医疗的。互联网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医疗的主体,我们引进的所有技术手段都应该为医疗本身服务的。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永远是连接两端,一端是医生,一端是患者,要让他们紧密联系。”


本文转载自:新闻晨报,作者:贺莉丹,原文标题《诊所中的“特斯拉” 患者七成提问可网上解决》,虎嗅略有删编。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移动医疗在2015年继续突飞猛进。在2015年第一季度,仅国内移动医疗融资总额就超过了4亿美元。


作为国内不多的几个严重供不应求、此前又相对封闭的行业之一,医疗行业显然已经成为资本跃跃欲试的标的。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头脑风暴,移动互联网医疗的创业者中不乏从公立医院走出来的医生们的身影,他们的发力如箭在弦上,而社会资本对于颇有技术含量的医疗行业亦表达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热情。两者相遇,一场革命已在发生。


未来诊所如何看病


6月27日上午,张强医生集团(Dr. Smile Medical Group,以下简称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马不停蹄地考察了位于杭州滨江区的两个楼盘。医疗行业对于建筑标准与周边环境有着接近于挑剔的要求,张强希望能让即将在杭州开办的日间手术中心有最为适宜的选址。


此前两天,张强告诉新闻晨报记者,医生集团成立迄今,一共组建了7个专家团队,这7名医学专家均是各自医学领域内的翘楚之才。成立于2014年7月1日的张强医生集团,常被称为“医生执业团体”或者“医生执业组织”,这是一个试图为走出体制的医生搭建的中国首家医生自由执业平台。


据悉,医生集团目前已经完成了首轮5000万元融资。张强介绍,这笔首轮融资将用于医生集团开建国内首家按照国际标准修建的日间手术中心,以及建立“未来诊所”计划,还有团队培训与建设方面。他告诉新闻晨报记者,医生集团即将在杭州市滨江区开办的日间手术中心,包括地下室在内面积约有5000多平方米,这个按照国际标准建造的日间手术中心贯穿的理念是,让病人做完手术以后就可以回家,不用再去住院了。“杭州项目我们现在还在洽谈中,还没有签订最后的合同确认。”


张强解释,这种日间手术模式在欧美极为普遍,而在中国,这种独立的日间手术中心,却还没有先例。


“日间手术的感染率低于住院部,在医院住院部反倒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而且,现在我们的医疗科技已经到达这个地步了。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推广日间手术中心,现在美国大约80%的手术都是在日间手术中心完成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日间手术的比例已经占到了50%。而如果这种日间手术模式能够在中国的公立医院推广,我们就可以把医院的床位留给那些真正需要住院的重症病人使用。”


“轻资产”,是医生集团贯穿始终的构建概念。“中国并不缺医院,而是缺乏对这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张强解释。


医生集团的疝外科首席专家、参与医生集团“未来诊所”计划落地项目的鲍宇克医生则称,作为一种互联网诊所的模式,医生集团的“未来诊所”将启用全新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完成对病人的挂号、预约、远程医疗以及术后随访等工作。


“在医生集团决定要建立互联网诊所之前,我们也对我们的病人做过调查,调查后发现,病人提出的70%的问题其实是能够通过互联网解决的,尤其是术后随访,比如说,病人表达术后切口疼痛,我们的主刀医生只要通过远程医疗等技术手段观察一下,马上就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减轻病人的负担。”


医生怎么动起来


在鲍宇克的印象中,在医疗行业首提互联网概念,最早要追溯到两年之前。这位1978年出生、身形高瘦的外科医生清楚地感受到,在今年春节之后,以互联网冠名的医疗论坛、会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生。“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以在北京、上海、杭州为主,相比之前而言,每次讨论的主题与方向也在向前推进。”


在2012年底辞职前,张强在体制内早已功成名就,作为中国最知名的静脉曲张微创手术专家,他创新的多项血管微创技术,填补了亚洲血管外科的空白。他亦出身于医生世家,爷爷是中医,外公、外婆是西医。在他之前,鲜有如此有专业背景的医生这样砸碎“铁饭碗”。


从体制内走出来,张强没有过太多纠结,在他看来,离开体制,几乎是他个人水到渠成的决定,“你的能力,最终决定了你能对抗风险、解决困难的能力。”


“医生怎么动起来?医生跑到体制外,就能动起来。”张强简短地说。


但一切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美。张强所做的切割是,别离了跟他的一些医学院同学那样舒适的“老男人”生活,离开了事业单位编制,这包括每年约40万元的合法工资、奖金收入,以及晚年的退休金等一系列安稳的福利保障。


顾虑也是发生在离开体制的最初。“最开始的时候,我还很担心会没有病人,我那时在想,我每周能不能有5台手术?”张强记得,差不多在半年以后,他每周的手术就变成了18台,不少病人都是通过互联网联络上他,再去找他做手术的。


医生集团给每位病人设定的诊金是每次1000元,但病人是提前就预约好的,无需等待,医生会保证与他们有至少15分钟至20分钟以上的会诊时间。去年8月,鲍宇克从上海一家三甲医院辞职,在那家医院,门诊期间他一个上午差不多需要接诊60位至70位病人,“坐下来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而现在,他每周有两天的上午是接诊5至6位之前就预约好的病人,有两天的上午是做手术。


张强已经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去中心化,使得医生个体的能量在增加,个人的品牌在树立,过去是资本投给医院,“在现在,资本开始投给有品牌的医生个人了。”互联网也使得病人寻找有品牌的医生成为可能。


触碰医改的痛点


医疗健康网站“丁香园”的创始人李天天,也能感觉到来自移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汹涌浪潮。“我是一名医生,所以考虑问题的时候,我会从医生的这个角度出发。”


2014年10月,李天天曾对外宣布丁香园将成立线下全科诊所。但好事多磨,因受制于当下诊所行政审批难的问题,因其审批、场地、医疗设备与医生来源都需要自行解决,在现行医疗体制之下,这种操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2015年7月2日,李天天说,线下的第一家丁香医生诊所已在杭州滨江区选址,并即将于2015年10月8日开业。“这是一个线下的全科诊所,正常的话,其实今年9月就能弄好了,但考虑到长假,所以才到10月份开业。”


在中国投身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创业,时刻会碰到“玻璃门”,这考验着创业者的耐心。“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还感觉挺顺利的,没有遇到太大障碍。但等待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这个没办法,你去申请一个医疗机构,他们对你的资质、环境、装修甚至地点都有很多要求,所以我们也能够理解,当然我们觉得如果能快一些,就更好了。”李天天有感而发。


“丁香医生诊所,不仅仅是诊所。”李天天表示,按照他的设想,拥有200多万医生资源的丁香园,可以通过第一家杭州全科诊所的开办,此后在全国其他地方开办连锁的丁香医生诊所。“考虑到方便管理的原因,第二家、第三家丁香医生诊所也已经选址在杭州,目前正在筹备中。”


6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为社会办医清障铺路。《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进一步放宽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及优化发展环境等。这并非首份促进社会办医的文件。李天天显然注意到了这些国家对医疗行业的政策变动。


2014年9月2日,丁香园宣布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迄今丁香园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其核心定位是为医生提供免费文献、学术工具、交流平台,并建立以医生为主体的医生社区。而李天天一直强调,丁香园是一家“慢公司”,他们的初心是,给医生提供最好的服务平台。


但在三轮融资完成以后,在李天天看来,在未来布局上,丁香园已经在做一个很大幅度的“转身”,他们瞄准线下的互联网诊所,医生出身的李天天并不认可“轻问诊”的模式,他选择走的路线是自建丁香医生诊所的这种“重资产”模式。


“用你的话说是,现在我们融到资了,我们有钱了,所以现在我们其实走的就是社会资本办医的模式。”李天天告诉新闻晨报记者,对于今年10月即将开业的第一家丁香医生诊所,丁香园“需要投入几百万元人民币”,他们已经招聘了约20位全职医生,以及约30位全职护士,“他们中有不少人是来自公立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我们将给予他们按照市场化的收入与股权激励模式,按照他们的能力来决定他们的收入。”丁香医生诊所实行诊金制,“比如说,我们儿科的初诊费是每次300元,平均时间能保证有15到20分钟。”


这对于此前一直活跃在线上的丁香园来说,也是一次可圈可点的转型,转向面对C端(患者)的服务,也是过去15年的丁香园从未涉足过的全新领域。“在2000年到2015年,丁香园一直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影响医生,进而去影响患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医生来讲,患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也在考虑怎么为患者提供服务,我们想解决两个痛点:一个是医疗服务的信息不对称,一个是资源不对称。”李天天说。


丁香园希望通过自建有专职医生与护士的全科门诊来打造可控的“安全”的医疗,这也是因为李天天已经感觉到,移动互联网医疗的痛点,他们也已经触碰到了。


“我们发现,互联网是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的,我们通过过去15年的积累,把中国最多的医生聚集在我们平台上了,我们跟医生合作,去创建健康科普知识、跟疾病相关的百科等。但医疗服务不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医疗服务是一个资源不对称的问题,这表现为,优秀的医生、优质的医疗服务是稀缺的,这造成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这很难通过互联网来解决了,到最后患者还是要去大医院,因为最好的医疗资源全都在大的公立医院里边,大的公立医院本身又不缺病人,所以你去跟大医院谈,我可以帮你吸引病人过来,大医院根本不在乎,这其实没有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唯有跳出体制,才能消除体制成本。”李天天感慨。


而在互联网医疗的布局上,从在线医疗转向线下诊所方向,并不只有丁香园一家。一直专注线上“轻问诊”的春雨医生于今年5月宣布布局线下诊所,并宣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武汉这5个重点城市开设25家线下诊所。与丁香园所不同的是,春雨医生走的是“轻资产”模式。据春雨医生CEO 张锐称,到2015年底,春雨还将在全国50个大中型城市进一步开设300家诊所。


其模式具体为,春雨医生方面会邀请来自国内三甲医院的主任坐诊春雨诊所,采取“线上+线下”私人医生服务年费制度,诊断不额外收取费用,并且支持部分药品医保报销。春雨医生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与医院共建线下诊所,医院方提供诊所场所和基本设备,解决了最大的成本投入问题,春雨医生通过互联网调配医生资源提供服务。张锐介绍,“春雨医生线下诊所成本投入非常少,主要花在医生补贴、做管理体系、制定准入标准方面,新增加的团队人员只有10人左右。”


破解“以药养医”:外科医生以技术和劳动量为准


张强表示,互联网对于医疗的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塑造了一种新的对于医生的评价体系与薪酬体系,这些都可能改变触动医改中的“以药养医”等制度坚冰。


“对外科医生来说,我们的价值在于做手术,而不是开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找回做医生的尊严。”


张强介绍,在薪酬设计上,医生集团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公立医院医生的那种“以药养医”的制度难题。在医生集团,医生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他们的外科手术与诊金费用。“我认为,在薪酬设计上,外科医生的收入,一定要以技术和劳动量为准,医生的技术是第一位的。医、药一定要分开的,否则医生就会乱开药。”


以张强所做的静脉曲张微创手术为例,根据病人所用的医疗技术不同,目前每例收费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不等。


“这个收费其实比商业保险的国际惯例还低一些,而且我用的是最好的技术,但是这其中也只有5%是药费。而在我们的不少公立医院,外科手术的药费一般会占到了40%至50%,能占到30%的就算比较好的了,一些药费收得多的公立医院,药费甚至占到了70%至80%不等。”


目前医生集团的医生在所签约医院进行的外科手术中,用药一般是由所签约医院提供的,但这块的用药也只占很少的比例,“大概只占总收费的不到5%。”


在医生集团即将设立在杭州的日间手术中心,也将只设立一个平价药房,里面仅提供外科医生做手术所必须的麻醉药、消炎药等手术必需药品。


当张强还在公立三甲医院任职时,挂他的专家门诊号需要等待4-5个月时间。可是现在,医生集团实行的是预约制。张强目前每周最多需要做17台手术,平均每天上午他最多会诊10位病人,所有的患者都不需要再像原来那样,焦灼地去医院排队挂他的号,按照预约制,他们会在家里等待通知他们做手术或会诊的时间。也没有所谓的挂号费,每位病人的诊金是1000元,按照约定的时间,张强会跟患者交流半个小时,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方案。


破解“轻问诊”:结合线下诊所


很多互联网医疗的创业者此前提出,他们是在利用医生们的碎片时间,进行线上诊疗,盘活医生资源,在商业模式的实现上,这也似乎是看上去极为美好的。但是,张强认为,这在实际的运作中,是矛盾重重的,在他看来,所谓医生的碎片时间其实也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碎片时间在医生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珍贵的。我们做医生的会深有体会,当我们每位医生管理到50个到100个病人的时候,我们基本就会半夜连觉都睡不好了,而且这么多病人,你也是记不住的。”


而此前很火热的“轻问诊”的模式,并不被李天天所看好,在他看来,操作起来也困难重重。这位前神经科医生也曾登陆过一些互联网医疗项目的平台,患者说自己头晕,李天天就问患者,到底是站着晕,还是躺着晕?他其实是想知道患者的头晕是否与神经系统有关,他没有问完,问题就被另一位医生抢答了,对方直接回答,“头晕肾虚六味地黄丸!”


李天天坦言,这也给患者带来了安全的风险,这些无法回避,“医疗的核心就是患者的安全和医疗治疗。”在李天天看来,医生一定要见到、摸到、听到患者,并结合相关检查手段,才能把患者的病情大致看清楚,否则会存在不可回避的安全隐患。


几乎每次资本的浪潮过去,一些花哨的未成功转型的互联网项目都要搁浅,互联网医疗行业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他们需要走到线下,以专业医疗机构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一种真正安全、优质、透明、可即、愉悦的医疗服务。


破解与医保的衔接:还需要时间


其他的体制问题还包括,线下互联网诊所与医保的衔接问题,这都值得关注。张强告诉新闻晨报记者,在目前来他这就诊的病人中,10%来自商业保险覆盖,90%来自于自费,他希望未来能打通医保壁垒。“接入医保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我们希望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医疗。”


李天天也希望线下的丁香医生诊所能接入医保,但他承认,这显然还需要时间。


“我们不是去玩资本游戏的,我们是做医疗的。互联网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医疗的主体,我们引进的所有技术手段都应该为医疗本身服务的。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永远是连接两端,一端是医生,一端是患者,要让他们紧密联系。”


医生集团的疝外科首席专家鲍宇克医生说,“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手握手术刀的外科医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