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的超级变变变,能否缓解蚂蚁金服的焦虑?
2015-07-10 09:10

支付宝的超级变变变,能否缓解蚂蚁金服的焦虑?

阿里巴巴旗下的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蚂蚁金服刚刚发布了其第三方支付软件支付宝的新版本,在该版本中,增加了“朋友”和“商家”两个入口,据此一些人认为新的版本类似一个老版本支付宝、美团和微信的聚合体。


更深一些的解读则认为,这是阿里巴巴(更准确的说是蚂蚁金服)希望将支付宝从一个支付工具,发展为一个适用于各种生活场景的接入平台的证据,通过它其用户不仅可以完成最基本的支付,可以选择各种投资理财产品,还能就近享受各种服务,比如医疗、本地生活服务等,甚至可以交友。


不过在尹生看来,此举更可能是蚂蚁金服在为最终的去阿里化和IPO做准备。根据去年阿里巴巴上市之前的一份协议,阿里巴巴将可能在蚂蚁金服IPO时一次性获得其股权价值的37.5%(但不低于93.75亿美元),或享受后者37.5%的永久税前利润权益。业界普遍预期其可能在明年上半年IPO。


如果最终的方案是前者(这很可能),那么阿里巴巴与IPO后的蚂蚁金服将可能不再存在任何法律上的所有权或权益分享关系。而这样一来,蚂蚁金服必须向投资者证明,自己作为一家独立的、与阿里巴巴没有任何所有权或权益分享关系、从而必须与阿里“公事公办”的公司,仍然能够维持其过去的地位。


当然,即便这样,双方仍然可能签订一些补充协议,在很长时间内(甚至永久)将支付宝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电商业务的唯一支付工具,这样支付宝就能继续获得来自阿里巴巴的稳定用户流量——虽然支付宝的用户规模要远远大于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的用户,但来自阿里电商业务的支付需求仍然占据支付宝交易量的主要部分。


即便这样,作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这样的协议仍然会让其价值打不小的折扣,因为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在用户交易行为中的角色,正是这一角色使其面临威胁——而这才是让蚂蚁金服焦虑的,新版支付宝恰好反映了这些焦虑。


到目前为止,作为蚂蚁金服的核心,支付宝仍然主要是一个支付工具,在用户的交易行为中处于次一级的位置,用户通常会先确定选择某个商户或产品,然后这些商户或背后的平台会提供相应的支付选项,支付宝只是其中之一。随着其他支付方式越来越方便,它们与支付宝之间的使用体验差距已经越来越小。


微信支付的崛起,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蚂蚁金服改变自己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由于微信已经成为很多用户使用最为频繁的应用之一,并与很多应用场景连接,它就拥有了支付方式清单的设定权,同时,微信使用了一系列聪明的、鼓励其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手段,比如微信红包,打车补贴等。


蚂蚁金服必须和微信一样成为用户在应用层面的入口,而非仅仅停留于支付工具层面——虽然它的一些创新金融服务为其增加了不少人气,但相比微信,支付宝的使用频次仍然低很多,而且潜在替代者越来越多。


为此,它首先需要将支付宝用户带入更多的场景,并确保在这些场景的影响力不被其他支付方式所替代,这样才能保持高频次的使用,而高频次是其完善对用户交易行为素描的关键,并最终通过用户规模和大数据反映到其金融服务业务上。


于是,它选择了从后台直接跳到前台,希望从被动的被选择角色,过渡到主动控制用户应用场景的设置和连接,它甚至和阿里巴巴集团一起投资了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直接介入场景的运营。如果它不能做到这点,将面临用户流失、甚至丢掉扮演整个大厦根基的首选支付工具地位的风险。


曾经有一段时间,支付宝在互联网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有交易发生,就会有它出现,但现在支付宝的这一地位正在被稀释,互联网支付方式越来越自然,比如在很多网络交易中,你可以使用银行卡直接进行支付,而一个中国人可能没有支付宝账号,但基本都有一张以上的银行卡。


2013年,当阿里巴巴通过“来往”发起对微信的全面攻击时(当时马云号召阿里的员工“杀到企鹅家去,该砸的就狠狠的砸该摔的就狠狠的摔”),我曾经写过一篇分析),其中就提到了支付宝面临的这一挑战:


虽然尹生仍然认为,在原有的游戏规则之下,阿里巴巴的老大位置仍然无人可以挑战,但我同样也认为马云的愤怒并非完全矫情之作,而是源自真实的威胁。


因为,微信和很多其他公司正在做的,就是试图改变游戏规则,在这些新的规则之下,阿里巴巴苦心建立的坚固的一切,可能都不再坚固,包括超过4亿的淘宝用户,近6亿的支付宝用户,网购交易额的80%,对新浪微博等主要流量来源的直接掌控,耗资可能上千亿的菜鸟网络等等。


而这种新的变化规则的核心,就是支付和物流这两大交易支持体系的社会化,以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行为模式的重建。


如果没有了用户规模和支付规模,其金融创新业务将失去最大的差异化来源:


无论是传统的金融服务机构,还是其他的互联网巨头,亦或新生的创业者,都瞄准了互联网金融这块巨大的蛋糕,蚂蚁金服迄今最大的优势,是其掌握的用户交易行为的数据,巨大的用户沉淀资金,海量的用户,对最核心的交易场景——电商的直接控制,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政策优先权。


而现在这些都面临挑战:用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场景所吸引,而在这些场景中,支付宝的独家地位正在丧失,甚至会被类似微信这样的主要对手排除在体系外,因此它需要努力通过平台化来弥补这一漏洞。


至于其新增的“朋友”入口,我认为不要做过多解读:社交是基于人与人之间已经或希望建立的关系,而这也是其壁垒,一旦一个主流的社交网络已经形成,其用户通常也较少动力去参加一个新的网络,因为他/她的朋友并不在那里,而微信已经成为主流的社交网络。


但围绕支付宝所接入的各种生活场景,可能会存在一些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网络的机会,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借贷(新增加的借条功能使个人之间的借贷管理起来更加方便),在这里交友是完善其用户体验、甚至是开发新产品的需要——它不太可能在自己的体系内接入微信。


它的最大挑战是,支付宝作为一种支付工具或者更多和金融相关的服务提供者的印象太深刻了:最理想的支付工具和金融服务提供者,是当你需要它时,它就会/才会出现,它总是躲在后面站在旁边,毕竟金融交易只占到生活的一部分(虽然是很重要的部分),而现在,它要成为你生活的主要部分甚至全部。


若想阅读更多尹生的互联网价值研究文章,请订阅尹生的微信公号价值线(jia-zhi-xian),或前往尹生的福布斯中文网和百度百家专栏。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