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已结束,关于国庆黄金周电影档排名的争论也逐渐平静了下来,最大的赢家还是那部被吐槽N多的《港囧》:累计票房15.04亿,而《九层妖塔》和《夏洛特烦恼》也分别以5.9亿和6.36亿位列其次,而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解救吾先生》也凭借稳健的票房曲线收获了1.45亿票房。(截至10月8日),但本文讨论的主角:《头脑特工队》,并不在这其中。
事实上,10月6日上映的《头脑特工队》票房成绩非常一般,截止到8号的累计票房不过5450万,按照这样的趋势来看,过亿都稍显困难,更别说逆袭这些榜单上的票房冠军了。
但相对应的是,这部片子的评分非常之高,在各大影评网站的得分都没有低于8.5,在豆瓣上,他的评分是8.9,在烂番茄上新鲜度高达 98%,(《碟中谍5》是 92%),IMDb普通用户评分 8.5分。
Metacritic的2015年榜上,《头脑特工队》排名第三,并且是唯一已上映的电影
不仅口碑炸裂,《头脑特工队》票房也不差。北美票房高达 3.55 亿美元,位居皮克斯史上第二(第一是《玩具总动员3》,北美票房 4.15 亿美元。)
不少影评人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比如《虹膜》电影杂志(微信号IrisMagazine)主编magasa:
不要小看《头脑特工队》,这部剧情极简的影片在创作上有几个重大挑战:一是如何归纳出符合电影需要的心理学机制;二是将人的思维过程拟人化和可视化;三是为上述的过程赋予一定的戏剧性和故事性;四是让心理机制和外部世界同步且互动。皮克斯完美地完成了上述几项工作。这部电影真是代表了3D合家欢动画电影的最高水平。
先不去讨论为什么会在中国票房失利等,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这部电影,堪称一部伟大的动画片,乃至称得上皮克斯最好的动画片。
这部片子讲了什么?(不含剧透)
故事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小女孩莱莉随同父母搬到了旧金山,新环境让莱莉无所适从,情绪产生了剧烈波动。
而另外一条线则是莱莉大脑里的五种主要情绪,用五个拟人化的小人来表现:乐乐(快乐)、忧忧(悲伤)、恐惧(怕怕)、厌恶(厌厌)和怒怒(愤怒)。他们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和想法,情绪们在脑内的动作影响着莱莉现实中的行为。由于另外两位陷入迷茫,大脑里只剩下掌管愤怒、害怕与厌恶的三位干部负责,导致本来乐观的莱莉变成愤世忌俗少女。乐乐与忧忧必须要尽快在复杂的脑中世界回到大脑总部,让莱莉重拾原本快乐正常的情绪为了保护莱莉,他们在她脑内来了一场充满想象力的大冒险。
换句话说,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是将人们日常的情绪拟人化,并带入特定的
我们能看到不同的情绪发挥主导作用:
当「怒怒」主导的时候
能看多五彩缤纷的「记忆球」
还有不同的「人格岛」:
甚至还有梦境、幻想、遗忘、潜意识……一部动画片,用千奇百怪又简单明了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人的脑子在干些什么。
皮克斯花了整整5年时间来完成《头脑特工队》。一方面,由于这部电影涉及许多心理学的东西,比如情绪、梦境、潜意识等等,所以主创们做足功课,咨询过不少心理学、神经学、甚至精神科专家。
伟大在哪里?
《头脑特工队》是一部关于心理学的电影,它所涉及的心理学概念之广和细,很可能是电影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因为这是罕见的直接把人的心理过程作为故事情节的一部电影。
这部片子的导演是彼特·道格特,他上一部片子是著名的《飞屋环游记》,再往前追溯,则是2001年大名鼎鼎的《怪物公司》,事实上《头脑特工队》彼特·道格特和他的团队花了整整5年时间来完成《头脑特工队》。他们请教了许多心理学专家,来弄清楚比如情绪、梦境、潜意识等概念和具体含义。
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教授Dacher Keltner,他曾出版过畅销书《生而为善:关于有意义人生的科学》,也经常为《纽约时代周刊》、《伦敦时报》等报刊撰稿。他主讲的有关情绪方面的课程在美国心理学界有着相当的影响,跟皮克斯也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皮克斯的心理学智囊。
Dacher Keltner在伯克利主持以社会互动为主题的心理学研究室,此外还有名为「The Greater Good Science Center 」的心理学研究中心(该中心曾经名为情绪和平和心理健康发展中心,提供各式各样的心理咨询服务和相关书籍。该中心可以说正像电影中小女孩不被忧伤触碰的核心记忆一样,提供着关于感恩、利他、宽恕、快乐等等健康人格的必备元素的指导和教习。
最后贴一小段知乎上关于这部电影的点赞最多的回答,有兴趣的可以戳完整版。
可以预想,《头脑特工队》将频繁的出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心理健康课上,以及大学普通心理学的第一堂课中。我甚至怀疑,我们的心理教师和普心讲师给予的能否超越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收获;至少于我来说,从切入点和趣味性的角度,《头脑特工队》完全可以超过《心理学与生活》,成为心理学入门推荐的首选。以这个视角,如果21世纪是心理学/神经科学的世纪,那么这部电影可能会成为皮克斯至今为止,影响最大的动画电影。(本文来自虹膜公众号若干文章以及网上报道的综合,感谢虹膜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