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xEric的读书与投资笔记 (ID:cxericreading),作者:CxEric,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曾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都要去医院针灸,针灸的时间取决于取号顺序:八点前排队取号,八点后依次扎针。如果排序太后,就得排到下午,或者只能明天请早。
由于患者普遍想要尽早针灸,大家到医院的时间又差不多,很自然就出现了排队时的“争先恐后”大战。大家都知道,早几分钟、迟几分钟就会导致排队序号相差甚远。
我原本以为游戏就是这么玩的,但在多次参与排队大战后,我发现原来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情景。
第一种是常规情景,如果我在高峰期抵达医院,比如7:20~7:40:
此时,电梯间通常会非常拥挤,四部电梯排四条长龙,甚至有时大家会直接堵电梯门口,各自凭体力(或体形)挤一挤上电梯。
即便进了电梯也不能松懈,出电梯的时候还要进行一场赛跑,以求抢先跑到科室排队取号。
不用说,这种排队竞赛需要斗智斗勇斗体形,体验自然是很糟糕的。
但某日我意外地早起了一些,7:00~7:15左右抵达,结果看到截然不同的场景:
四部电梯几乎没人等待,偶尔还会有电梯在一楼虚席以待,进电梯后不用抢夺站位,出电梯后也可以闲庭信步。
更重要的是,在第二种情况下,我拿到的号码大幅靠前:
在第一种情境里,我拼了老命也只不过提前3~5名;
但在第二种情境里,我没有多努力,却让排序大幅提升10名以上。
——此时,努力与回报似乎并不成正比。
这两种场景的对比过于强烈,让排队等针灸的我大受震撼,于是做了一些延伸思考:尽管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情,但其实至少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玩法。
(看吧,太过无聊的时候,人就是会胡思乱想。)
一、两个游戏
同样的一个地方,同样一件事情,差别只是提前/推迟5~10分钟,当事人就会看到截然不同的场景,那他得出的感受、评价和方法论也会相差很多。
假如有两个人,一个人从来都早早来到,一个人只在高峰期抵达,他们两个对排队这件事情的感受就会像极了“小马过河”:
早到的人可能会说,这医院排队很轻松啊,票号也不紧张;
迟到的人可能会说,这医院排队太累了,每次都弄得紧张兮兮。
两人观点迥异,却都自信满满,认为自己说的才是实情。
谁对呢?
我想他们都对,他们说的都是真实,只是大家在玩两个不同的东西,分别掌握了部分的真实。
尽管听起来变扭,但在我们的世界里,大象既像柱子,大象也像扇子。
不过,我并不是想劝你看问题要辩证唯物、全面客观,遇到观点冲突就各打八十大板,轻描淡写地说句:对对对,正反双方都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我想说的是,即便是在做同一件事情,但我们每个人所身处的游戏,很可能都是跟别人不同的。
同样是参加高考,大家要克服的困难,可能是不一样的。同样是职场搬砖,大家正在奔赴的远方,可能是不一样的。
事实上,一旦细究下去,我们会发现在人生路上,每个人面临的目标、条件、期限、制约,乃至规则,都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即便是高度标准化、可量化如高考这样的竞赛。
过河到底难不难?取决于你的体形。
如果你是老牛,过河自然很容易;如果你是松鼠,过河就会很困难。
如果老牛要过河,闲庭信步就是;如果松鼠要过河,免不了要一番生死时速。
这怎么会是同一个游戏呢?
如果游戏规则、难度和目标都有着巨大差异,那不论是参考他人经验,艳羡别人成功,揶揄某某失败,其实早就失去了意义。
理性的态度或许是:如果你是老牛,就只能按照老牛的方式过河;你是松鼠,就只能按照松鼠的模式看河。老牛不必嘲笑松鼠胆怯,松鼠也不用指责老牛鲁莽。
勇敢地接受自己所身处的时空,坦然承认自己所有的条件与局限,是每一个“局中人”最理性的做法。
有些时候,看问题太过宏观、全面,用力过猛地采用“上帝视角”,有益于写文章,但难以提供行动上的指引。
松鼠知道了老牛的经验,又如何?老牛知道了松鼠的惨案,又怎样?
大多数时候,他们依然只能采取自己的玩法。
二、时决定见
在小马过河中,导致观点差异的是什么?
体形。
在医院排队时,导致观点差异的是什么?
时间。
只是一点时间、时机上的差异,就会让我们的所见、所遇、所感截然不同,游戏难度也完全不一样。
在这个案例中,“时”决定了“见”。
如果仅仅是这一点时间的差别,就会造成那么大的景象差异。
那我不禁会想:如果是更大级别的时间差呢?
如果在经营上、投资上,我意外地将计划推前/延迟了一个月、三个月、半年,我所看到的景象还会一样吗?我得到的奖惩还会一样吗?
如果在人生上,我们比现在的生日提前/推迟了5年、10年出生,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还会一样吗?
在经济腾飞期间成长的人,跟在经济动荡期间成长的人,他们对股票市场的看法会相似吗?
真的可以纵览历史数据,然后得出一个“辩证唯物、全面客观”的评价吗?
行文至此,我不禁想起李斯曾有老鼠之叹。
李斯年轻时当官吏,某日见厕所的老鼠只能吃脏东西,日子过得惨兮兮,而谷仓中的老鼠却能吃饱饱、过得很滋润,于是感慨:“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李斯感慨的是空间:同样是老鼠,在不同的环境里,展现了不同的生命形态、迎来了不同的命运。
但同样值得感慨的还有时间: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时间里,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样貌。
时是什么?是时间,是时运,是时势,是时代。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时乎时乎不再来。”
如果一个人回头看自己的成功失败,他真能分清楚:有多少是个人努力,有多少不过是时运罢了呢?
如果一个人坚定地捍卫自己的观点,他真能分清楚:有多少是严肃思考的成果?有多少不过是时势使然?
三、关键变量
让我们再回到两个“排队”场景:只是一点时间、时机上的差异,就会决定我们到底是进入哪一个排队游戏。
一者费力,收益不大;一者轻松,收益更大——这就是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情况:努力与回报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虽然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努力与回报成正比”、“越努力越幸运”,但历事越深我们越明白:这世间多得是事半功倍、事倍功半的案例。
如果不得要领(时机),累死也没摸到门边;如果找到窍门(时机),轻轻松松也能拿到好分数。
俗语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关键是尽早识别出“关键环节”、“关键变量”,这样才有机会施力小、回报大,甚至有机会改善整个系统的运转状态。
比如说,在医院排队的案例中,我们到底会玩哪一个游戏呢?
关键变量是“时间”。
假如说,我能够花力气来调整“抵达时间”这一变量,那我就有机会避开高峰期,无视掉步速、体形上的差距,慢慢来也能拿到很靠前的号码。
这个道理在生活、工作中也同样成立:系统中存在一些关键环节,只要稍微花力气改进一下这个关键环节,整体系统就会有很大的优化。
一个常见的“关键环节”是阅读。
我发现,只要花一些时间改进阅读理念、阅读方法,一个人的学习动力、信息摄取速度、知识消化能力就可以成倍提升——这样一个效率的提升,乍看不起眼,但经过十年、二十年的放大就会效果惊人。
一个常见的“关键环节”是运动。
你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朋友:自从迷上健身、跑步后,他整个人展现的精神面貌截然不同,饮食、作息习惯也跟着改变,甚至他的爱好、心态、对人生的看法也有了一点变化。
类似的关键环节还有很多,如早起、写日记、自省、冥想等等,都是用力小而获益大的事情。
四、两种争先
在医院排队的例子中,我要争夺的东西都很明确:靠前的排号。
说白了,这是一个“争先”游戏。
那么要如何争先呢?在第一种情境下,大致有三个要领:
1. 紧盯电梯的楼层变化,预判哪一部会最早抵达,随时准备换队;
2. 分析梯内人数,人数太多就要尽早放弃,避免因太多人而出现“层层停”的窘境;
3. 进入电梯后尽量“卡位”,最好是守住门口,力求第一个冲出,以便全力奔跑。
换言之,在这种情形下,我要研究的是“如何抢先别人”:斗智、斗力、斗速度。
在第二种情境下如何争先?
上述要素都不重要了,只要能早到我就赢了。于是,问题的核心就变成了:如何早起。
此时,胜负的关键,从外部转移到了内部:不再需要紧盯他人的行动,而是只要着眼于自己的作息。
换言之:能早起就不用争,不能早起就只能力争。
一者要研究怎么胜人,一者要研究怎么自胜。
每个游戏都存在不同的玩法——排队争先这么简单的模型尚且如此,那么对于生活中其他更为复杂的“争”,这个道理会更加显著。
譬如说, 一个职业赌徒玩21点,一个普通人玩21点,他们在做的事情看似相同,实则截然不同。
职业赌徒会不断地记牌、算牌、算概率,适当地放弃,有选择地下重注。
而普通玩家呢?
每一局都在祈求好运降临,每一局都是押注再说,或者凭所谓的第六感。
这是同一个游戏吗?
此外,即便是同一个人在玩21点,他也可以选择如何看待这个游戏:
1. 今晚,我要玩50局21点;
2. 今晚,我要玩1局21点,但重复50次。
是采取短期思维,还是采取长期思维?他的心态、策略都会发生变化,乃至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游戏。
在这里,是思考的时间跨度改变了“见”,也改变了游戏“玩法”。
五、见与识
在商业、投资与人生中,我们经常会被拘束于眼前的情景中,误以为“游戏只能这么玩”,我只能用这种方式奋斗下去,没有其他的选项。
你认为游戏是什么,就决定了你会怎么玩;
你认为职场是什么,就决定了你会怎么干活;
你认为股票是什么,就决定了你会怎么炒股。
对兔子来说,赛跑是速度之争;对乌龟来说,赛跑是毅力之争。
所谓,见识见识——见到什么,就会识到什么;而有什么样的识,就会转出什么样的智。
有时候我会感慨,应试教育带给人的最大问题,是让人习惯性地相信,这个世界只有一种成功标准,只有一种获取成功的路径。
但事实上,人生的路径是多样的,成功也是非常多样的。
同一件事情的玩法之多,经常远超我们想象。就看你的见识到哪里了。
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相信,永远都是“两个点之间线段最短”,我们就很难学会什么叫“反向曲求”,难以明白很多时候走弯路才是最快的。
红尘人世,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譬如行军打仗好了。
正面冲锋、斗勇斗狠,是唯一打法吗?
不。
也有人会选择围城不战,活活饿到对方投降;也有人会选择坚守不战,坐等主帅累死,这样也能赢。
严定暹说,兵法比的就是见识,就是谁能看得更高,谁的战略视野更宽广,而更宽广的战略视野,自然带来更不一样的策略。
如果我们的视野足够宽、心态足够柔软,就有可能看到更多的玩法选项。
六、股市与争先
在股市竞争中,很多人会认为投资股票就是斗智斗勇:跟庄家斗、跟主力斗、跟监管斗,谁的智谋更高,谁的反应快,谁更能预判行情,谁就更能获利——这也是一派“争先”的景象。
在这种思维下久了,我们很容易认为,股市就是这么玩的,别无他法。
但事实上,不论是什么领域,永远都有人能做到“不争之争”——不跟你比速度,还跑在你前面。
价值投资追求的都是一种“不争之争”、“不疾而速”:不跟任何人比速度,但却又领先于所有人。
秘诀就是,不要跟人赛跑,在赛局开始前,你就直接在终点蹲着等。
在争先、竞速的人,有可能会“后”,但在终点“等”的人,是绝对不会后的。
这里的立论前提是,价值投资者们相信:“价值”就是一切股价赛局的终点。
不过,价值投资者们也有两个难处:
1. 你是否有看穿迷雾、洞察价值的本事?还是自以为有,其实没有?
2. 你能否耐住寂寞,坚定地在冷清的终点耐心等待?
如果有,你就可以脱离赛跑游戏;如果没有,你还得回到赛跑游戏里。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很多时候,如果你蹲守在终点,没有人会说你犯规——可能是因为看起来太傻了。
七、兵法与修身
再回到最初的排队问题,既然早到一些就有很大优势,为什么其他人不提前一些到呢?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居住位置、生活习惯、工作要求都不同,有些人面临硬性条件的约束,横竖也无法那么早抵达;有些人则是不习惯早起,早上排队已经够痛苦,要再提前10分钟简直是要他老命。
所以,即便我意识到了早到的各种好处,但假若我无法克服自己的“习惯”,死活就是起不来,那么以上思考都可以作废。
这就回到了兵法的基础:一切智谋都无法脱离基本盘。
当基本盘不足以支持策略落地,那谋划再多策略也失去了意义。
假如我的自制力或毅力太差,以至于我无法指挥自己,那就算想出了某个聪明的策略,那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你已被某些“欲望”迷住,无法割舍一些东西,譬如虚名、安逸、得失心,那么研习再多兵法也不过无法成为名将,因为弱点三两下就会暴露出来。
如果团队纪律涣散、执行力弱鸡,即便我们做出超一流的战略规划,那也不过是多了一张废纸罢了。
《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xEric的读书与投资笔记 (ID:cxericreading),作者:Cx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