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与传播
2013-04-15 09:06

科技新闻与传播

有一定的数字可以表明,新闻学这个专业,对口就业情况不佳。所谓对口就业,就是毕业了去做媒体人。一方面新闻学有种专业性不强的感觉,很多其它专业都可以从事新闻工作(比如学体育的做体育记者也不错,甚至在雇主眼里,比新闻学毕业生更强),另外一方面,舆论上的“记者苦逼”着实影响了很多人。这种舆论影响来自于两个方向。其一是媒体上(尤其是社会化媒体)经常有些记者苦哈哈的故事,其二则是新闻院校经常请动一些“铁肩担道义”般的媒体人跑去给学生做讲座。我倒不是说这种讲座不好,而是学生们在聆听了一番新闻理想之后,短时间热血沸腾之余,真正就业盘算时会问上一句:我打算今后如此苦逼吗?

不过,现实状态可能没有想象得那么苦,当然,也不算很好。一个刚出道的记者编辑,收入的确不是很高。但熬一阵子,可能会不错。有消息说杂志主编现在可以做到年薪60万神马的。国内有一个很有名望的媒体,内部职员收入差距拉得很开。主编级和小记者级的收入,可能就是一个零的差距。这就意味着耐心熬上一熬,跨入中产的概率还是有的。诚然,你不能和有些行业比。人活世上,比较是郁闷的不二法门。

历来新闻业有个传说是财经新闻这个领域比较有钱可以赚。一来跑商圈,听着就高端;二来你必须承认商圈里跑可以收点车马费什么的(关于这点,我倒不是那么偏执,拿个信封就拿呗);三来可以多多认识大佬铺垫人脉资源;最后就是可能可以转行做VC,哈哈。得注意一个规律:当媒体人大量转行做VC时,低谷便会到来。

其实新闻领域不光财经新闻有搞头,娱乐新闻体育新闻也未必一点都搞头都没有。360行,行行如此:新人总是最苦的。但混时间长了,成资深了,就有些搞头了。跑卫生口有没有搞头?有啊,家里人生个病就有资源了。跑教育口有没有搞头?有啊,小孩要念书总是能有电话可以打了。而且这些资源的动用,和“媒体伦理”没啥太大的关系。出门靠朋友,不算什么道德败坏吧?

我倒是想说上一说科技新闻这个门类。这个门类以前是比较偏的,因为科技的东西,貌似比较复杂比较不能让人理解。有很多高科技的东西,离人们生活很远,热闹度也偏低。专业词汇更是比较多,一扔文章里,读者们望而却步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时代变迁,今天科技离人们是越来越近了,我个人以为,信息市场里存在着大量对高科技文章阅读的需求。

当然,拜互联网和新媒体蓬勃发展所赐。

上周回了趟母校。当年的导师现在已经高升成了传理学院院长。在他这几年的苦心运作下,浸会新闻一脉,有了比较大的发展。研究生这块,就有财经新闻和国际新闻两个方向。导师和我商量说,新媒体这块,还是要搞上一搞,但该怎么搞法呢?我的看法是:以科技新闻为切入口,做一个科技新闻与传播的方向。

隔壁的中文大学据说就有一个,还是个理学硕士(新传一般都是文学硕士),科技含量听着就很重。

搞科技新闻这个专业,新闻采访写作之类的基本课程自然是要教的,但它其实是一个交叉专业,还有很多非新传专业领域的课程,是需要学生学习的。当然,这些课程,也可以用传播学的视角来教。

第一个,基本的经管知识。这个一般意义上属于商学院的东西。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这句话其实有个前提:科学技术要能转化。转化的动力就是商业化。科技离商业非常近。大量互联网现象的背后其实都是商业问题。风险投资是科技行业的重中之重。一个受过训练的科技记者要明白资本的力量。这一块,传播学可以贡献一个“组织传播学”课程,旁的,还是要找外援;

第二个,财务知识。前面我说到“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最后一环就是上市。高科技公司上市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甚至可以说,大多数网络公司上市才意味着它真正拿到了进入游戏场的门票。早年国内的网络公司上市不多,今天已经越来越多了。看懂财报是一个合格的科技记者的吃饭家伙,需要学习。

第三个,设计行当的知识。以前互联网仅仅是软的层面(内容服务提供),现在已经进入硬件层面。移动终端是讲硬件设计的。当然,软的层面也是有设计的,比如所谓用户体验。理解设计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去理解科技产品。这一块,也是不能回避的。在某些院校里——比如交大、中山大学——设计属于传播。交大叫媒体与设计学院,中大叫传播与设计学院。

第四个,营销方面的知识。我倒不觉得这是要训练营销业者——诚然,传播学专业是可以培养营销业者——而是作为一个未来的科技记者,要明白营销套路。举个例子讲,高科技产品其实鲜有“饥饿营销”,因为高科技产品开发成本很大,需要用产品发售发布后的超常规模发展来填补前期开发成本。所谓的饥饿营销,那是产能跟不上。跟得上,谁有这个耐心搞什么饥饿营销。从iPhone到小米,概莫如此。饥饿营销不是不成立,而是品类不对。一般情况,只有奢侈品才搞那个。这一块,传播学能贡献的课程就多了,从营销传播到危机公关,颇有一些课程

第五个,技术逻辑与技术哲学。这是稍微务虚一点的课程,有助于学生提高思维level,而不是低着头去关注登陆框到底该放页面左边还是右边。用户量极大的高科技产品,都有着它自己的逻辑和价值观。有一定的技术哲学底子的人,写出来的报道会更高瞻远瞩一点。这一块,新传一脉能贡献一门课程:媒介环境学。

第六个,新媒体及新媒体史。媒体的变化是个人都能发现,但变化的核心是什么。我一向认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故而新媒体历史即便不长,也值得学习。但这块,教授的教师是不能只谈现象的,要知晓其中规律。建议用《浪潮之巅》、《新数字秩序的革命》、《美国创新史》之类的书做教材。

还可以辅助以一定的选修课程,比如商业创新、比如软件编程、比如动画设计、比如网站与APP开发,这个看学生喜好,理工科偏重的大学可以贡献很多教学资源。

科技新闻与科技传播当然要培养这一行的记者,但也可以附带产出一些别的职业选项。比如:产品经理。

这个专业,前途大大滴。

作者博客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