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饶文渊,本文头图由视觉中国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015年电影票房全国省市排名冠军又是常年称霸的广东!
去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累计突破440亿大关,首次迈入四字头时代。在2014年年底,中国电影年票房仅仅止步于297亿元,而2015年才刚刚迈入12月,就提前完成了400亿的目标。根据“2015名人堂·年度电影”榜分析,2015年还是国产片对抗好莱坞大片大获全胜的一年。
有人对这440亿做了个“拆分”,发现全国有16个省市票房过10亿,而广东省年票房创纪录的达到至62.4亿,江苏省年票房41.7亿元,浙江省年票房总额34.9亿元,三省票房产出达到139亿元,差不多相当于占了2015年总票房的三分之一。
而看似可以用观众数量和排片率来取胜的北京、上海今年并未进2015年全国省市票房排名三甲,仅排在广东、江苏、浙江三省之后。
长期问鼎全国省市电影票房排名前三强的广东再次登顶,赢得毫无悬念,只是在已经拥有超大票房基数的同时,还能以50.4%的增幅保持在全国总票房增幅之上,这倒是显示出广东市场的潜力之大,这也似乎也给了“票仓饱和”的说法有力的回击。
不过江苏和浙江的电影票房总额“击退”了北京和上海,成功挤入这个排行的前三强,让人很“意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2015年全国GDP的数据来看,广东,江苏,浙江位列前四,广东2015年GDP达6.78万亿元,依然保持全国最高;江苏以6.51万亿元紧随其后,这两地是“6万亿元俱乐部”仅有的两个成员,浙江省虽然未能挤入“6万亿元俱乐部”,但是它却在“人均1万美元俱乐部”行列内,2015年位于这个行列的在全国只有8个省份。看来,高额的总票房获得是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才能得以实现。
另一个现象是,这几年电影市场逐渐在向着国内二三线城市迈进,无论从电影的排片率还是电影主创团队的路演,几乎把目光都聚焦在二三线城市里。2015年有不少票房过10亿的电影,路演都选择了在这三个省市以及其他非一线的城市进行,从而拉近与二三线城市观众的距离,达到增加票房的目的。
去年暑期档,《捉妖记》拿下24.38亿的高票房,电影不错,路演宣传阶段创作方从沈阳、大连跑到昆明、成都,还去了银川、东莞、常州、无锡、宁波、绍兴等地,几乎都是二线城市。
收获了11.59亿票房的《煎饼侠》在路演阶段则去了苏州、无锡、常州等地;收获14.41亿票房的《夏洛特烦恼》,路演首站没有选择北京或是上海,而是在沈阳,随后是旅顺、武汉、杭州。就连票房与口碑成反方向“增长”的《恶棍天使》,也是满带诚意的跑到了南昌、福州、西安、南京、苏州、无锡、广州等地进行路演宣传。距离“近”了,票房自然也就高了,毕竟主创团队和宣发团队很清楚,增加与观众的粘性互动,对于票房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路演可以由主创宣传团队控制,而电影排片率则更多的在于电影院。最近正在上映的电影《唐人街探案》,在14日这天的排片情况是:上海和北京的排片率分别是13.02%和14.37%,而在深圳和广州,则分别有17.93%和15.69%的排片率,在杭州、苏州、宁波和南京的排片率都在15%以上。
国产片如此,引进片亦然,《星战7》在14号这天,上海的排片量达43.16%,而北京只有33.90%,广州的排片率达到39.25%,杭州达到42.89%,南京有37.73%,都比北京高。
北京和上海的经济繁荣程度并不亚于广东、江苏和浙江,但是繁忙的程度绝对能拼过广东、浙江和江苏。紧张忙碌的工作节奏,已经令每日穿梭于地铁公交和高楼大厦的上班族吃不消,比起在休息日走进影院看电影来放松身心与宅在家里休息,似乎后者更划算。而这种工作压力在浙江和江苏相对于会少一些。
虽然北京、上海未进票房三甲,但两地的场均人次和平均票价却超越了所有票仓省市,它们的平均票价分别为43.98元和43.17元,不便宜!但它们都不是年度平均票价最高的地区,最高的地区在西藏!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统计榜单显示,在这个低价电影票盛行的年代,去西藏游玩,看一场电影的票价是45.7元,
在这个排行榜里还有一些“藏龙卧虎”的高手们:最有潜力的是东三省,今年的票房增速已“无法直视”,那数字太高我不敢看:黑龙江以69.4%的同比增幅,坐上2015年全国年度“增幅王”冠军宝座,而吉林、辽宁也不甘示弱,两省的年度增幅也在50%以上。此外,县级影院标杆省份河北65.4%的增幅成绩似乎让电影市场又看到了一片新的领地。
总而言之,与2014年相比,票房七强省市排名没有变化,显示出传统票仓在2015年地位依旧稳固。
不过,看完整体的趋势变化,笔者心里默默的想:莫非电影票房市场也准备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战略路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