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傲娇如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向自己的客户承认:“ We were wrong”,应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是成功办成这件事的另一位当事人LinkedIn.应该也不是太开心。
日前, 摩根士丹利承认了自己之前对LinkedIn.的错误判断——给出“增持”、看涨评级,并将目标股价定在了$190。而在被LinkedIn.二月份的股价大跳水惊呆后(你可能也都听说了,2月4日一开盘,LinkedIn.便立即暴跌,收盘后公司股票跌掉超过40%,市值减去100亿美元。),他们决定将对这间公司的评级下调至“持股观望 ”,并将目标股价减到了$125。
在分析师Brian Nowak看来,LinkedIn.第四季度的财报,全年的表现以及不断下降的用户增长都有理由让摩根士丹利相信自己在过去“高估了LinkedIn平台扩张的能力,同时低估了增长所需的资金投入”。他表示,“我们现在甚至认为LinkedIn的发展规模远没有预想的可观。”
而就全年来看,LinkedIn的股票已经跌了51%。
所以,大摩“变心”的原因在哪?
曾经让摩根士丹利看重LinkedIn的那些理由正变得不再那么突出,比如说:
LinkedIn“人才解决方案”部分的营收增长缓慢
我们知道,LinkedIn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人才解决方案(Talent Solution)、市场营销解决方案(Marketing Solutions)和高级会员订阅服务(Premium Subscriptions)。而人才解决方案这一部分收入占比最大,超过60%,其中包含了会员费之类的收入。摩根士丹利认为,LinkedIn这一部分的营收似乎正面临某种瓶颈,不管是在海外还是在国内。而当公司越发将重心向一些中小企业倾斜也从侧面反映了该公司在大企业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很难有新的增长力,目测,2016年里,LinkedIn大公司客户的增长率会从2015年的30%跌至2016年10%,sad。
又比如说,Lynda、sales Navigator的前景不明
收购Lynda,LinkedIn曾花了15亿美元,而这也成了其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将Lynda收入囊中,LinkedIn的解释是:“我们有众多的机会和职场人士,不同的机会对技能要求不一样。在收购 Lynda 之前,LinkedIn已经可以帮助用户找到工作,以及帮助用户在职场中得到提升,但是对于不具备某些技能的人,想要得到工作机会或公司内晋升和发展的机会的话,用户需要有意识地自己去学习相应的技能,以便获得机会。”而对这些新业务(包括Sales Navigator),摩根士丹利曾十分看好它们的营收潜力,然而这一点也在近来遭到了质疑。“这部分的新的增长点可能来自B2B的广告业务。如果新的产品业务,诸如Lynda或是Sales Navigator,能够重新唤起投资人们的兴趣,尚有可能将股票价格推回高地,但要是下降的速度还是要远超预期的话,股票价格很有可能会径直跌至$60。”
撇去大摩评级,LinkedIn.问题到底在哪里?
好吧,关于LinkedIn.的降级一事,近来也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对于摩根士丹利给出的理由,也尽非认同,当然除了着眼于股价、评级这些点,更多人借由此,开始探讨LinkedIn的发展模式本身,以期找出问题所在。
在 VentureBeat的Hank Nothhaft看来,LinkedIn其实是一家披着2B外衣的社交网络公司,然而问题在于你是不可能在做一家体量可观的社交网络公司的同时又想把自己打造成一家企业级的软件公司的。前者要求你尽可能地开放平台,迎进更多的第三方开发者,而后者要你做的就是将软件卖给企业以获得相应的回报。
去年,LinkedIn宣布仅开放部分通用API接口,功能限于允许用户、企业在平台展示信息,介绍自己,且视企业服务的开发者为劲敌,将其拒之门外,客户的选择被大大削减。LinkedIn也将自己完完全全限制在了服务企业级用户的怪圈里。而更糟糕的是,他们又试图不断去扩展服务的范围,而不少业务是他们其实并不擅长的。
限制API接口可以看作是LinkedIn转企服的一个标志性举动,然而效果如何呢?很多的人成了LinkedIn的僵尸,不仅是那些第三方的开发商,还甚至包括Sales Navigator等工具的个人用户。
Twitter以前也这么干过......后来的事,还用我多说么?
LinkedIn现在就是哪里都想抡一锤头,结果一个亮眼的业务都没有。你可以说它是一个社交网络,一个广告平台,一个人才招聘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一个销售勘探工具,一个在线培训平台........
也许对于LinkedIn而言,收收心,重新回归它最擅长的业务,才是力挽狂澜的正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