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李克强总理发表演讲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总理李克强第一次发出“双创”的号召,他号召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初的两会,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同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发展国有资本创业投资”,以及“推动创业投资‘引进来’与‘走出去’,放宽外商投资准入”。
政府搭台,资本唱戏。企业界纷纷响应,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合资、外资,一时间,公司们纷纷在对外宣传上围绕“双创”做起了文章。举办创业大赛、成立创投基金⋯⋯不一而足。海尔是以“创客加速平台”等内部创新形式最早紧跟中央“双创”政策企业之一,李克强在听取张瑞敏的报告时点评,海尔的模式可以让大企业的员工成为创业者。联想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除了联想之星旗下的孵化器、联想系的创业企业等诸多响应“双创”的企业行动之外,71岁高龄的柳传志更是到中关村创业大街陪同李克强视察。
有人说,在中国,做大生意,一定要懂政治。这话不假。对中国市场垂涎三尺的外资企业,自然也不能落后。其实,早在中国推行“双创”政策之前,科技创业的潮流已经席卷了全球许多国家。顺理成章地,一个个跨国公司纷纷将它们和创业相关的项目搬到了中国。比如英特尔在中国一些地区开设了众创空间、启动众创加速器项目,比如高通在中国内地投资的创业公司已达20余家,承诺投资总额将达1.5亿美元。同为IT公司的微软、IBM也不落后,或是组织“双创”主题论坛,或是成立“孵化器”,在过去两年里为“双创”站脚助威。今年,支付科技公司MasterCard也将该公司在全球的创业项目Start Path引进了中国,该公司表示,为了响应中国政府“双创”的号召,将“不遗余力”。
现在看来,“双创”作为一个政府大力推进的发展政策,其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但是“双创”的实际效果如何,却始终有质疑的声音。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去年的一篇文章曾经指出,在这种政策引导下,中国逐渐变成了一个创业的国度,每个人都梦想着白手起家、一夜致富,评论人士则认为这种“大跃进”式的政策到底会有多少效果,还要画个问号。
海尔以“组织创新”牵头开始的内部创新方式,曾经遭到了一些质疑。创投业务做得风风火火的英特尔今年3月被曝将出售价值10亿美元的投资资产(之后英特尔未作直接回应,但表示正在进行组织重整)。做创新创业,必然要面临风险和变数,甚至还会有负面的丑闻,从“游侠汽车”到“P2P金融平台跑路”,中国“双创”的大众中,也有一些“害群之马”。尤其是,在“风口”到来的时候,那些为了讨好政府而拥抱创业的大企业们,谁也说不好会和哪些丑闻沾上边。
通过MasterCard此次在华初选项目的创业企业中,有创业者明确向虎嗅表示,能够获得MasterCard的认可,将成为未来在与投资人接触时的一个优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MasterCard为项目做了背书。”在谈到入围该公司Start Path项目的创业公司未来的前景时,Start Path全球项目负责人Stephane Wyper对虎嗅表示,有了万事达卡的背书,可能对他们来说信誉是有一些更好的保障,但是失败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在创业的过程当中,失败率还是比较高的,也是不可避免的。MasterCard的目标就是帮助这些创业公司,承诺为这些公司尽量提供资源,但是是不能提供任何保证的,能做的是尽力。
其实,MasterCard的这个全球创业项目,在中国每季度只招募6到8家创业企业,而且要求颇多:解决方案要求已经投放市场,团队稳固且有经验,目标市场具一定规模,获得天使或A轮融资。即便如此,最终只有1到2家公司才能加入全球项目。和其他IT公司的相比,MasterCard的这个“不遗余力”,真可谓是精打细算。毕竟,擅长支付的MasterCard处于一个相对细分的领域,面对高风险、高失败的创投领域,谨慎、稳妥一点,才是一家老牌公司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