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作者:B座12楼
昨天接到一个创业者的电话,着实唏嘘了一番。
事情是这样的:
小王原来是一个电商基金的投资经理,同在圈内,就熟了。
2011年小王开始创业,做的是电商导购,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基于电商的图片社交”。
小王的履历还不错,华中理工计算机专业毕业,参与过一家在线教育公司的创办,有6年的互联网经验,还有两年投资公司的历练。
甫一下海,小王就来找过我,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资金支持。
其时,美丽说、蘑菇街已经如日中天,分别完成了B轮和A轮融资,这个时候再来做这方面的创业,显然不明智。
但小王很坚决,硬是凑了50万元资金干了起来。
说来很巧,小王之前买了一套二手房,因为创业,一直欠着房东10万块钱的尾款没付,年底,房东到他公司催帐,看到这帮小伙子没日没夜干活的样子,不仅没提还钱的事,还决定投资200万,做了他们的天使。但第二年年初房东在上海的进出口公司仓库起火,损失2000万,后续的100万就一直没到,公司的运营很受影响。
我不知道这是小王对我讲的故事,还是真的那样,反正很神奇。
这之后,小王还找过我几次,每次都是“我们这边只要稍微增加点规模,就可以吸引外资基金的介入,整个领域平台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前几天,它的邮件变成了“恳请X总能够雪中送炭,哪怕一丁点,渡过这段艰难日子也可以。”
我没有回他邮件,所以今天上午接到了他的电话,听他在电话里急切的絮叨。我打断他说“小王,放弃吧!”,一阵沉默。我可以想象电话那头泪奔的情景。
一个注定要失败的项目,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很坚决地阻止他呢?
但创业者从来就是不一样的物种,不撞南墙不回头是他们天生的秉性,他们创业就好溺水的人需要挣扎,是一种本能。而投资者是用概率思考的动物。
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帮助他呢?
投资人的力量可以叫做无能的力量,如果资金可以让项目起死回生,那投资人就不会过得这么挣扎了,无能的力量是一种清楚知道自己能力边界的力量,屁股决定了脑袋。
承认失败是一件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情,磊落的失败好过苟且活着。我自己在2008年就经历过一次巨大的变故,毁灭性的,但败得还算磊落,我从失败中学到的远比在顺境中多得多。
这两天正好看到LC风格网合伙人在项目失败后的一篇文章,同样让人唏嘘。最后一段话说的很好,“成功并不是我们这代人唯一的路,不创业不会死,但创业至少让你在死的时候回忆更精彩”。
回头看《中国合伙人》是把创业过程刻画得也太轻描淡写了,没有经历过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看作是理所当然。事情做成了当然光鲜荣耀,但过程一定是如履薄冰、九死一生,甚至还要加上卑微屈辱。
成功者总是愿意强调他的成功是如何来自天授,来自神奇的感悟,以标榜自己的独特和唯一。
成功者有选择性遗忘的倾向,粉丝们又有选择性记忆的倾向,两相叠加,故事就变得越来越传奇,以致看起来都变得不太真实,就像金庸小说的情节一般,“郭靖自从喝了梁子翁的蛇血,从此百毒不侵天下无敌”。
但是,生活中从来没有这样的好事。就算神奇如巴菲特,在刚刚开办合伙公司的时候,也是得了老师格雷厄姆的帮助,才好不容易募到了第一笔投资基金,多少?105000美金,直到创业三年以后才有了第一个100万。要知道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还贵为国会议员,虽然美国的国会议员不像中国的全国人大代表这么给力,但小巴少年时代就可以在父亲的带领下拜见高盛的总裁,这样的机遇也并非普通人可以轻易获得。
总之,成功的故事都有相似的情节,失败的案例却有各不相同的原因,而所有的原因看起来也都是理所当然的。创业就像是在沙漠里种树,的确是太难了,至于要成片成绿洲,那更是难于上青天。
因为太难,所以那些茁壮成长着的,蔚然成林的,看起来就特别的耀眼,那些居然种成绿洲的,就更是神乎其神近乎神迹了。于是,他们的田里是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他们的经历被写成故事,他们的头像被做成封面,他们的传奇以书的形式放在了每一个中国机场的书店里,供人们膜拜。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可以膜拜英雄,但一定要宽容失败。
微信公众号名称:B座12楼 微信ID:B1-1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