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近成了互联网金融圈的新宠,先后曝出了众筹平台米筹金服和民营银行小米银行两个重量级产品的筹备消息。米筹金服还未上线,就已经出现在了众筹门户网站众筹之家的首页导航上。
小米做股权众筹这件事,对很多行业人士来说一点都不意外,这几乎是小米必走的一步棋。但小米是入了一个好坑吗?也未必。
小米不得不做
小米作为的销量明星的故事,已经是明日黄花。
从去年年末开始,小米就处于被质疑的聚光灯下。在众多国产手机厂商崛起后,小米高性价比的优势开始没落。作为一个手机厂商,小米能讲的故事已经不多。另一个大概念在向小米招手,互联网金融。
复盘来看,小米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如今已经基本完成了布局,包括支付、钱包、理财、证券、众筹、银行等。这其中,股权众筹的地位可能比较特殊,因为它看似是金融产品,实则另有他用。
在一位行业人士看来,股权众筹这一步,是小米迟早要走的旗。从顺为资本的投资路径可以看出,小米系的资金平台第一个原则就是,要服务于小米的生态链企业。
媒体报道称,小米至今已经投资了50多家生态链企业,顺为参与了其中大多数企业的投资。50多家中,过去一年新投资的大概占到了一半比例。从2014年小米开始布局生态链企业,顺为资本最重要的投资方向就是智能硬件。不幸的是,智能硬件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花架子项目很多,真正的创新依旧是稀有物种。
雷军已经坐不住了。今年年初的内部讲话中,雷军表示小米要实行去KPI战略,“不准再说小米第一,销量数据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应该大胆探索和享受科技的乐趣”。5月的内部信中则直接进行调整,小米手机研发和供应链团队改为向雷军汇报。
在这种氛围下,小米的100家生态链企业投资计划在照常推行。这其中,股权众筹是生态链在资本端的延长。一些VC看不上的早期项目需要出口,或者VC认为风险太大的项目需要分散风险。另外,很多项目也有展示需求。
所以,米筹金服的设立,战略意义不在于完善金融闭环,而在于服务于小米的生态链企业。
股权众筹这个坑
实际上,股权众筹这个坑,不止小米入了, 阿里、百度、京东等也全部入了。其中,阿里系的包括蚂蚁达客和36氪,百度旗下的叫百众,京东旗下的叫东家。有一种说法叫,股权众筹触发了巨头的二次创业潮。
不过,知情人士称,这其中,真正发力的只有京东东家和36氪,蚂蚁达客和百度百众还处于观望中。“巨头的打法经常是这样,先占个坑再说,也就是所谓的布局。”
股权众筹和P2P,由于准入门槛低、市场需求大,成了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两大创业板块。但相比之下,股权众筹的发展速度要慢很多,盘子也小很多。
根据网贷之家联合盈灿咨询发布的《2016年5月众筹行业报告》,截至2016年5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140家。零壹研究院的《2015年中国互联网众筹年度报告》则显示,股权众筹2015年度规模在50-55亿元之间,行业仍处于跑马圈地阶段。
形成比较的是,截至2016年5月底, P2P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396家,仅5月单月,整体成交量就达到了1480.17亿元。
除了盘子小,股权众筹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政策不明朗、容易过度宣传、投后管理混乱等。众筹之家CEO王正然表示,股权众筹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未形成规模化的赚钱效应。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国内优质资产荒严重;
二是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
IPO依旧未放闸,监管意见稿还禁止了众筹平台经营股权转让业务,投后退出难题比之前更严重。之前投资人的退出方式有三种,包括项目每年返稳定的现金流、下一轮融资中退出、股权转让,监管意见稿的规定意味着减少了一种投资人的退出渠道。
王正然认为,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他们的优势在于大流量和品牌背书,劣势则在于一方面决策周期长,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急迫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对投资人的心理了解不够,投资人服务没有一些中小平台好。
让不少投资人忧虑的是,品牌背书的效果似乎也不再那么值得相信。最近一段时间,36氪和人人投前后曝出欺诈事件和疑似坏账,引发了部分投资人不满。
事实上,类似的案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甚至有问题项目同时在多个平台众筹的情况出现过。很多众筹平台在前期尽调和投后管理中表现的并不专业和负责,不少论坛里都能看到投资者的吐槽和不满。36氪和人人投之所以引起关注,是由于前者的品牌形象以及背后的蚂蚁金服影子,后者则是以实体项目为主的老字号。
人人天使只是个梦想。投资人们只能寄希望于,巨头们入坑后,能带动整个行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
本文首发搜狐科技。欢迎关注自媒体“台风口的考拉”,微信公众号搜索“kaolaju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