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走下神坛,万众创业终结
2016-08-10 21:17

小米走下神坛,万众创业终结

小米和万众创业,这两个话题有什么关系?


小米的快速崛起,是因为连续把握了三个风口:微博、APP、微信。现在这三股风都停了。与小米进入瓶颈期相映成趣的是,昨天新浪微博发布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516%。微博在大幅收割利润了。


微博股价飘红只是一个缩影。大的趋势是,TMT公司的线上成本越来越高,与大家通常认为很贵的、传统厂商的线下成本,正在趋于一致。所以小米这种善于走线上流量,空军打法的公司,如今已不再有优势。


为什么线上成本越来越贵?


前两年,线下成本看上去会比较高,于是企业全部涌到线上来拿用户,于是线上流量价格一直在涨。BAT包括新浪微博,都是自然垄断的公司,他们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几座大山,雁过拔毛,于是流量价格节节高。


而企业永远要去找有效的渠道(参考公号“新钱”上一篇《爱恨咪蒙》,哪里的用户价格低,企业就会去哪里。现在线上流量太高,大家又要去线下找用户了。市场起到了资源配置的作用,自动填平所有的“价值洼地”。


甚至,一些电商品牌已经在拼命找影视剧植入的机会,甚至投资影视了。因为娱乐是很大的流量入口。雷军和刘诗诗、吴秀波站在一起,不是因为他有多爱娱乐圈,而是流量太特么贵了。


所以小米的被动,核心并不是“小米模式”不行了,而是互联网流量的基本面变化了,进而导致中国商业结构的基本面发生变化——线上和线下的成本已经高度一致了。


实际上这个趋势从去年底开始已经较为明显。小米越来越吃力,其实就是一个信号;而新浪微博的暴利,可视为一种迟到的解释。IP和娱乐业的崛起,则是线上线下的老钱们,都在找新的价值洼地。等明星和IP价格涨到一定程度,这块红利也会被吃尽,明星也就没那么傲娇了。


再来说万众创业


2012年起,创业有无数机会,是因为新流量(社交媒体+App)崛起。用户迁移过程当中,各行各业都有低价截取用户的机会,从而造就万众创业的场面。如今用户已经迁移完毕,市场格局也已经基本底定,线上线下的成本高企更是树立了门槛。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基本没有屌丝创业的机会了,而是要有专业技能+专业资源才行。


小米进入平台期,和万众创业失色,看起来没有关系,背后的本质却是相同的。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小米需要猛攻线下。以及,如果有一天,阿里在全国各地万达商场对面开店,与思聪他爹全面展开巷战的话,我一点都不会奇怪。首富二富必有一战,只不过没想到这一战不是在线上,而是在线下。


你们两个爸爸要打起来了,你们看好谁呢?是不是好难选择。


其实我还是看好互联网公司。包括小米,我依然看好。小米的战略失误有两个:


  • 一个是进军线下不够及时,当然现在也不晚,看起来魄力也不小;

  • 第二个是智能硬件上花的时间太多,而智能硬件这个市场并不存在。


不过,小米的法宝并不仅仅是社交媒体。“互联网思维”也并非只在线上有效,参与感对线下模式一样重要。而且互联网的弹性组织结构,全员持股激励模式,以及野蛮生长的基因,都是对线下老钱的一种威胁。对于即将到来的中国式商业巷战,我是无比期待的。


而且,你们有没有想过,有一种流量天然打通了线上与线下,而且是跨平台的——就是明星。


所以周末看《盗墓笔记》,正片开始前的贴片广告几乎全部是不差钱的TMT品牌。电影很无聊,但是说起来,这电影之外的屏幕上的商战,才刚刚启幕,而且越来越性感了。


还真是一场好戏呢。


至于本文提到的其他一些关键词,比如电影,比如App,比如微信,比如智能硬件,新钱公号(xinqianxinqian),都还会有后续评论。但是理解具体的细分领域,都离不开我们对基本面的认知。


PS:昨天有人说“不要做App了”。其实这是一年前我们就说过的话。因为App需要大量的运营、推广、开发资源,事实上是一个不断消耗资源的黑洞,尚未打通商业闭环的创业公司,完全没必要做。一般内容类和轻量级商业应用,微信已经足以应付。一条和罗辑思维都是千万微信用户之后才开了App啊。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