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张在发行后还在不断更新的唱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016-08-12 09:47

世界上第一张在发行后还在不断更新的唱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文 / 曲凯


今天,在准备下篇文章素材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么一件事情,觉得很有意思:


2016年2月14日,Kanye West(格莱美最佳说唱歌手)在音乐流媒体平台Tidal上独家发行了自己的新专辑《The Life of Pablo》,而重点是Kanye公开表示“他不会再发行CD”,而且,“这张专辑会不断地被更新、甚至删改”。


Kanye说音乐专辑应该是一种“有生命和呼吸的不断改变的创造性表达”。


"living breathing changing creative expression"


事实也的确如此。


  • 2016年3月初,专辑发行一个月之后,Kanye更新了专辑中的一首歌,加入了更多地和声,并且把之前的这首歌又分离出了一个新的版本。


  • 2016年3月底,整个专辑又有一次更新,这次专辑中的12首歌都有了新的改变,包括和声、混音、伴奏和歌词等地方的多处修改。


  • 2016年6月,专辑在发行四个月后又有一次更新,而且这次更新竟然是加入了一首新歌。


最初看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可能很多人像我一样会觉得是“创新且胡来”。但是,我一直觉得,最天才的创新往往一开始的时候都是被大家当做玩笑的,大多人会对某个想法嗤之以鼻哈哈大笑,而只有少数人会停下来问一句 why not?


专辑之所以不可改变,是因为从有专辑开始就是实体的唱片,制作分发出去以后自然不能更改,但既然专辑的制作和发行渠道都已经几乎彻底改变,那固定的一张张专辑的发行方式是否还有必要?


这让我想起了Microsoft和Apple之间的故事


直到2015年的Windows10系统为止,过去的N多年,Microsoft一直是通过软件更新,每隔一大段时间就会出一张光碟,就像憋一个大招一样,然后让用户购买、更新。而Apple则一直是线上的更新,每隔一小段时间就会出一个升级版。


前者是上个世纪的软件销售的商业模型,而后者则是新世纪的服务销售的商业模型。又正如Lean Startup这本书中所推崇的,所有的公司、商业、乃至是人生,都应该是用最小可行化模型快速试错、不断依据反馈而改进的循环流程。


三条假设


Kanye的这张专辑表面是“持续更新”,实际是把音乐专辑的属性从“产品”变为了“服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切合了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不断地吸收用户反馈并且加以改变。


所以,从这张不断演进的音乐专辑的故事,我们是否能得出以下三条假设?


1、一切非物质消耗品都将电子化

2、一切电子化产品都将云端化

3、一切云端化产品都将服务化


而说到服务,自然就离不开个性化,说到个性化就离不开大数据。所以,云是一个战场,大数据是另一个战场。而在那之后,个性化的免费增值模式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手段。


再说回来,音乐和文字、影视一样,都是娱乐消费内容


而从韩寒的ONE、到湖南卫视的芒果TV都验证了一个道理,就是最头部的内容是能够跨越渠道、凌驾渠道、甚至于再造渠道的。那么音乐领域,是否还缺少一家类似的公司?这就是我的Investment Thesis。


试想,如果周杰伦站出来摇旗呐喊,带上一路音乐界亲朋好友,只在某APP上独家发行专辑,并且这些专辑可能已经不再有传统专辑的意义,每个歌手就只有一个不断更新的专辑,每首歌会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会不断更新幕后制作流程,制作过程中会融合粉丝意见,歌词还可以众筹创作等等,这样的APP,我相信是有其存在的市场和价值的。


好吧,哪怕不开那么大脑洞,至少,中国还缺一个SoundCloud。网易云音乐还欠些火候,喜马拉雅更是不行。


哦对了,那个音乐流媒体平台Tidal现在的老板就是大名鼎鼎的说唱天王Jay Z,当初他用5600万美元买下了这家公司,并且推动了各方的合作。比如Kanye专辑的独家发行给Tidal带来200万的新增付费用户,而碧昂斯的独家单曲发行则给Tidal带来120万的新用户。


最近,又传闻苹果在和Tidal洽谈收购的事宜,据传其估值已经涨到了5亿美元。


周董,要加油了。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42章经(ID:MyFortyTwo)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