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约车司机加入全职的行列,滴滴等开始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他们认为这种模式跟传统出租车并无区别,这其实是伪共享经济。对此,你怎么看?
@ 子言浩然
快车、专车与顺风车的不同:顺风车,乘客与车主是合作关系;快车、专车、出租车,乘客与车主是雇佣关系。所以啊,顺风车、快车的拼车是共享经济,其他的都是伪共享经济。
2016年7月6日,上汽与阿里合作的荣威RX5搭载着YunOS风云上市,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汽车正式推向市场,“互联网造车”这一概念再次被推向舆论的高点。
@ 中华脊梁
百度和阿里走的都是和传统汽车厂联合造车的路子,阿里是通过YunOS,百度是通过无人驾驶技术。而乐视和腾讯则是倾向于自己造车。和谐富腾,蔚来汽车都有腾讯的投资。乐视则更激进,不过Faraday虽然融了很多资,但是目前仍然处在PPT阶段。
目前来说,我还是更看好BAT。阿里的汽车虽然有一点噱头在里面,但是却是最实际的,产品是需要迭代的。而百度的无人驾驶技术应该在国内是领先的,这是一个利好。至于腾讯,挖了宝马电动车的高管到底能带来什么,目前还不知道,不过以后汽车是否也能变成代工生产(富士康),这一点很值得期待。
今日头条至少投入10亿元人民币补贴给头条号上的短视频创作者,同时给予每一条优质原创短视频至少10万次加权推荐。
@ 悦咿呀
第一,以流量广告补贴内容,并不能催生优质内容。
第二,短视频的生产门槛并没有下降。你不能因为手机都能拍摄短视频,流量在下降,就以为短视频的生产门槛在下降。
第三,今日头条上的短视频,大多是炒冷饭和挖坟,把本来就优质的作品再重新发布一遍,播放量能不高吗?
第四,短视频的生产成本与变现问题。如果仅靠流量广告,那点变现钱对于短视频的生产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第五,IP的培养需要时间,当然不排除部分优秀的作品可以迅速脱颖而出,但今天爆红的papi酱,更像网红而非IP。另外,IP的价值,更多应该体现在商业上,而非流量上。
互联网本质上主要还是一种营销渠道和营销手段,改变不了组织的逻辑和商业的本质。
@ taiyangqihuo
“渠道为王”是商业社会亘古的话题,21世纪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说小点是商业社会引来的最大市场机遇之一,说大点是社会进入专注于比拼产品创新循环的时代。“千里马”(人和物)在历史上进入了最有可能遇到伯乐的时代。
说理的过程并不是打开蚌壳取出珍珠的过程,而更像雕琢石材形成雕塑的过程。真正的道理往往隐藏在整块的石材里,在雕像完成之前,你是看不到它的真实面貌的。读书也是这样的道理。
@ 不要芹菜
层次不同,需求也不同,可能没有最好的读书方式,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读书。
@ consdant
读书无法省时省力,别人读出来的,即便是真知灼见,也是带着个人色彩、生活阅历甚至是商业背景的,与自己读,完全不同。
@ 空空不不
其实有些很有意思的书都是闲书,不值得深究。读书是生活一部分,不是为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