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哲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174487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知乎live团队邀请我开一场live,大家想听我说什么请留言,不要要求过于专业的内容,因为大家一起花钱来听的,我会挑选大家都能很快听明白的内容,先收集一下需求。
从已经在其他渠道收到的反馈来看,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房事。关于房事的讨论,早已汗牛充栋,笔者也看过不少。正好讨论一些关于房事常见说法中的问题,来阐述一下我想与大家探讨的主题——央行的直升机撒钱,真的是天上掉馅饼吗?
最常见的两类言论,推升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货币超发,也就是央行印了太多钞票。另外,如果不是房价的高价吸收来放出来的海量钞票,那么通胀会更加肆无忌惮,某人著名的“池子论”比喻就是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
第一个货币超发观点,比较典型的对比论证如下图:
简直铁证如山,货币增长快房价也快,货币增速回落,房价指数也同比回落,那还有啥疑问,货币超发导致房价高企呗。
这是一种典型的思维漏洞,也是知乎上大家反复吼的:相关性不代表因果。
我们看到的只是货币同比与房价指数同比的相关性高,并不能就此断定它们的因果关系。虽然货币多发则物价上涨是比较符合直观常识的看法,但事实有时候与直觉不一定完全一致。
傍晚散步的时候,正构思怎么来说房屋交易行为和货币的关系,构思到一半到家一刷,正好有篇公众号文章说这事,与我想说的一模一样,非常巧。
房地产到底是不是“蓄水池”
要更加的理解文里说的内容,可以参考旧文:央妈的更年期烦恼 - 天上不会掉馅饼 - 知乎专栏
我们假设有购房者A B C 三人,商业银行一家与房地产开发商一家。A 是储户不买房,B是贷款买房这,C是全款买房者。
A 储蓄了一千万现金做定存,存在银行里。B 购买一套房子价值八百万,首付两百万后向银行贷款六百万。此时,银行用A的存款贷款给B作为房贷,A的账户存款余额并没有发生变化,B的存款额度变少了两百万(首付款支出),而房地产开发商的存款增加了八百万。
整个过程中,账面上余额减少的只有B的两百万,而开发商存款增加了八百万,A的存款余额不变,净增长了六百万。这个过程就是货币派生。
同样买一套价值八百万的房子,C是全款购房者没有使用银行信贷,C的存款额度减少八百万,房地产开发商的存款增加八百万。整个系统的货币总量并没有发生变化。
信贷行为本身创造货币。
整个过程里,是不是八百万钱就和房子永久捆绑在一起,一个萝卜一个坑,八百万变成了房子,然后一一对应,像池子一样把货币给吸住了呢?
当然不是这样子的,房地产开发商的存款增加了一千六百万之后,要缴纳税款,支付工程开支,建筑材料费用,股东分红之外,还会用于新一期的项目开发。并不会藏在房子的地基之下,安安静静得躺着,变成发行货币的终点。
而新一期项目的开发到销售,只要新的购房者还是用信贷来买房,则整个系统的货币派生又增长了。两个项目并没有吸住流动性。相反,因为购房者信贷行为,货币是越来越多的。不仅仅是购房者,开发商通常会利用金融市场融资,施工队和建筑材料生产部门也会使用信贷,整个项目的开发销售过程中都伴随着信贷。
原理是一样的,储户D存款了五百万,施工队也有帐期问题需要信贷,那么银行给施工队贷款的同时,储户D的存款余额不变,施工队的存款变多,整个系统的存款总量是变多的。
信贷新增的货币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信贷行为本身从无中生有的,这就好比是从虚空中突然冒出来的一样。信贷会带来结对的效果,一方多了存款,另一方多了债权。就好比量子涨落一样,从虚空中突然有了正反物质。
这种无中生有结对出现的方式,是可以不断循环下去的,而已经交易完成的房产,只要不再进入市场,完全自住的话,则与货币体系脱钩了,并不能储蓄住货币,更没有对冲超发通胀的神奇功效。
相反,房地产的火爆和房地产行业整条产业链的普遍使用信贷工具,高价房恰恰是货币创造的强力发动机,而非蓄水池。
那是不是可以说,货币增速与房价增速的高度一致,是因为房价高企造成的信贷创造货币更加高效呢?不是流行的货币推动房价,而是房价推动货币?
也不尽然,房价高企是货币创造动力强劲的因没错,但创造出货币也确确实实推高了房价。活跃的货币派生过程,造就了更大的货币总量。换言之,不能简单说谁是因谁是果。而是一个互相增强的正反馈过程。
那是不是就可以一路这样互相增强到天上去呢?
树长不到天上去,货币有创生,自然也有消亡。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莫不如是。
货币创生的过程如上所述,总量并不是单调增长的,信贷的结果有两种:违约坏账或者到期偿付。到期偿付过后,借贷方的存款归还部分消失,银行储户的存款没有变化,派生的信用货币走完一生,完成历史使命。如果违约坏账,则银行储户的存款损失了。
存款和信贷,从虚空里无中生有创造出货币。又在偿付结算时重新碰到一起,一同湮灭。
好比正反物质,从虚空中出现产生物质,再次相遇时,一同归于湮灭。
在经济上行周期,正反馈的过程是向总量快速增加这个方向演绎的。货币的内生性派生会把总量推向一个个新高,而价格的上涨又导致了长期项目的利润,债务情况健康。
效率的改进和有限的需求达到自然的天花板时,商人或者一些特色制度下的决策者并不是先知,能够提前预知决策的方向。决定社会信贷投向何处的是凡人,不具备上帝视角的知识,造成的错配只能使得债务结构向庞氏化发展。经济周期蠡测(三)残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 天上不会掉馅饼 - 知乎专栏
债务结构的庞氏化,会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贷量的快速窜升,因为需要借新还旧,而债务结构的恶化,需要新增信贷的数量急速增长才能跟上。关于债务结构最简单的逻辑 - 天上不会掉馅饼 - 知乎专栏
这就是为什么泡沫的末期,名义价格的速度增长总是最为惊人的。因为庞氏信贷结构的速度是指数型的需求,质押的资产必须以超指数的形态上升,否则已经破了。
而庞氏的结构注定是要完蛋的,第二个阶段债务出现黑洞的时候,归于湮灭的速度将变得不可思议得快。
有一种非常流行的疑问:股灾后,原来那么多钱到哪里去了呢?
答案是哪里都没去,股权质押的优先资金,也是一种信贷,创造出了新生货币,造成整个股市的名义货币量剧增,但信贷产生的货币,一旦归于湮灭,就能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问钱去哪里这个问题的前提假设是:认为钱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钱不会凭空产生和消失,是从此处到彼处的过程。但事实恰恰相反,钱会凭空产生和消失,钱哪也没去,就是凭空消失了。
如果换一个说法,信贷产生的货币根本就是个“净值错觉”,是短时间内看似钱的东西而已,不是真钱。(净值幻觉是我自己构建的词,意思主要来自前文关于股市最简单的逻辑 - 天上不会掉馅饼 - 知乎专栏)
崩塌时的速度,必将快于上涨的速度,而且快于最后阶段窜天猴一样上涨的速度。一招看穿一切旁氏骗局——泡沫的形成、发展与破灭,以及复利的魔力。 - 天上不会掉馅饼 - 知乎专栏
而一旦经济体中投资的部分只需要有一部分是庞氏债务结构,那么足以带动所有的上升正反馈走向反面。这是一个有害群之马的地方,而非一个人人自我负责的孤立世界。在去年的旧文图穷匕见 - 天上不会掉馅饼 - 知乎专栏 里我提到十倍杠杆的风控员手忙脚乱挂跌停后,让五倍杠杆的风控下不了班。第二天一开盘后,三倍杠杆的风控也得加入挂跌停的队伍中来。
一样的道理,无论什么行业,货币用的都是一个货币体系。一个庞氏窟窿出现之后,货币创生的过程被反转。信贷创生货币湮灭造成更少的货币,超级大窟窿的崩盘,导致次一级的大窟窿借不到新的钱,依次崩塌。去杠杆从高杠杆开始,高杠杆的去杠杆过程,会导致杠杆怎么样算高这一标准持续变严。每一次去杠杆的过程,是伴随这通货紧缩的,是总量的湮灭,而不是钱去了哪里。
故而,研究房价的时候,只研究居民房贷的杠杆比率是偷懒的(当然这一杠杆率也在飞速提升)。这也是央行无奈的地方,当社会各个部分冰火两重天的时候,货币政策只能有一种,因为用的是同一种货币。
我个人认为,这不是央行水平的问题,而是人类社会给予央行这个制度设计过多的希望。央行能管好货币币值稳定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现在强加一个:央行的货币政策要对全社会的经济负责,这是强人所难的。首先,经济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光是听从货币政策的,货币政策不是万能的,而我们要求央行让经济一直稳定,这是一种病态的奢求,而事实不会给予任何不合理的奢求哪怕一丝一毫姑息,现实从来不冰冷,是人的心太爱暖自己。
换言之,当社会其他部分的债务结构发生问题,会导致原本杠杆程度还算健康的市场,变得不健康。商业银行是现代经济的中心,当银行被一个个不负责任的政绩项目严重产能过剩拖向庞氏深渊,市场心照不宣得让银行市净率破1,彼时信贷员追着放款的场景,是否还被认作是拯救世界的救灾现场?
不太美好的过程:
(1)持续向上的正反馈,不断创造新货币,新信贷与新存款成对增加,持续正反馈
(2)核心资本边际回报下降(经济周期蠡测(三)残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 天上不会掉馅饼 - 知乎专栏),债务结构恶化
(3)庞氏化债务结构借新还旧,总量猛增
(4)庞氏结构崩塌,存款与信贷成对湮灭,进入通缩正反馈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点是,信用派生货币是在基础货币的基础上的(央妈的更年期烦恼 - 天上不会掉馅饼 - 知乎专栏),除了内生派生体系被黑洞吞噬。如果基础货币的基础也在流逝,那么效应是乘数的(具体到中国:关于货币最简单的逻辑 - 天上不会掉馅饼 - 知乎专栏)。
纸面富贵或许能带来真实的愉悦感,却永远无法改变一个事实:货币或许能无中生有,但财富不能。货币作为创造价值的各个部门之间交易的媒介,能提高交易效率,却不能替代价值的创造,无论总量如何灵活调控。
就算这样也不能。
像以前那样画表格会变得太复杂,容易弄错,如果有时间,写个小的模拟程序来说明会很直观,一目了然。
本文转自自作者许哲的微信公众号:天上不会掉馅饼(risk_and_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