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朔方
九月影市尽管惨淡,但《七月与安生》作为华语电影的一股清流还是令人耳目一新,虽然票房还远远未能达到各方满意的程度,但从影片自身品质来说,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
相信一百个人能从这个项目中分析出一百种成功秘籍,什么小镇青年啦,什么中等成本影片崛起啦,什么IP不死啦……
但其实秘籍就一个,这个电影项目里起决策作用的三个人:投资人、制片人和导演,都非常专业,他们兢兢业业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并给予其他人充分信任,在与创作相关的重大方向性事件上碰撞想法,打磨出共同认可的解决办法。
极致的分工,专业的准确,清晰的路径,《七月与安生》堪称典范
或许你不相信,但我的这个结论来自于各类媒体对该片投资人、制片人和导演在过去一个月里采访的总结,他们每个人谈的都是自己的身份该谈的事:
投资人谈的是为什么做这个选题;
制片人谈的是为什么选择这个导演来拍,谈如何根据对市场的预判来推进影片开发、制作过程和成本控制,谈如何对投资人老板负责;
导演谈的是人物和情感,谈理解谈表达。
这些散见的访谈集合在一起,就大致可以整理出这部电影创作过程的时间线:
这是一个由初始投资人(极客影业)最先看中的选题,看中这个项目,是因为“觉得这是一个讲述’女性成长’、’发现自我’、’学习选择’的故事。”在市场上大有可为,有非常好的获利前景。
初始投资人从一众购买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购买版权的机会。拿到版权后,初始投资人开始委托编剧进行过初步的改编工作,试探开发方向的可能性。
初始投资人没做过电影,经验有限,运作困难重重,于是接受了主控投资人(嘉映影业)进入。主控投资人引入新编剧修改剧本。
随后,主控投资人说服陈可辛以监制身份进入,实际完成制片人工作。制片人对题材与主控投资人充分沟通后,选择小说家林咏琛对剧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先后又由编剧团几易其稿,历时一年。
考虑到其中复杂纠缠的人物关系和感情戏,制片人选择了非常熟悉的拍摄过《恋人絮语》的曾国祥作为导演,并为导演配备组建了主要的制作班底,由制片人自己的公司(我们制作)提供专业制片服务。曾国祥能够驾驭这样一批专业素养过硬、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与制片人(监制陈可辛)的帮助有着重要的关系。
影片拍摄完成后,此次共使用了四位剪辑师也是一个令人玩味的信息,相信在影片从粗剪到定剪的过程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市场相关的事务,由主控投资人的专业团队为主负责,他们综合协调情况确认档期,负责影片的宣发、商务、版权销售、海外发行等一系列工作,同时整合各家出品方的优势资源。
左起:曾志伟、曾国祥、陈可辛
《七月与安生》以极其规整的商业片操作方式,讲述了一个非常走心的故事。如果有人想要参考它去操作新的选题,请参考这种方式,千万别盲目地又上马一百个少女撕逼大战的故事。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案例确实存在一个值得我们检讨的问题——
《七月与安生》算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呢?
同理可问:《无人区》《让子弹飞》《老炮儿》《道士下山》《聂隐娘》《太平轮·上》《让幸福来敲门》《盗梦空间》《黑客帝国》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
商业片和艺术片这个分类真的存在吗?这种分类能够帮助观众理解我们的电影吗?能帮助到投资人、制片人、导演去准确地操作这个项目吗?
一个更能指导投资人制片人操盘的分类:商业电影 VS 作者电影
尽管习以为常,但这种粗暴的分类方法实际上长久以来不仅让我们的观众困惑,也让我们这些电影从业者本身困惑。
认真分析一下,电影项目从操作方法来讲,根本不存在商业片和艺术片:
1、只要是电影,必须有电影化的艺术表达:即便是好莱坞,也尝试过请李安来导演绿巨人,试图给一部轻而易举就可以拍摄成乏善可陈动作大片的超级英雄电影注入更多的人性和情感;
2、只要是电影,必须考虑投资回报:贾樟柯的电影也得不赔钱才能有人请他拍下一部。人家对于自己的受众目标清楚得很,同样有着非常明晰的商业运作策略和渠道。
实际上,如果必须给电影项目分类的话,更应分为商业电影和作者电影。
商业电影:以主控投资人的投资回报需求为核心完成的电影作品,决定权在投资人;
作者电影:以导演的创作表达需求为核心完成的电影作品,决定权在导演。
从根本上弄清楚商业电影和作者电影的不同诉求,对待项目的操作上就能更好地理顺运作方式:
主控投资人、制片人、导演三方,应该在特定项目上,紧密围绕着一个核心决策者,站在自己的权责角度,充分表达对于项目发展方向和重大操作决策的不同意见,最终由核心决策者来衡量、消化各方的专业意见,做出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决定,避免长期扯皮。
通过这样的力量制衡,为每一个项目,在综合商业价值上的“卖座”和艺术价值上的“叫好”当中找到平衡。
商业电影的操作模式:
投资人(主控方,一个人或一家公司)应为项目的核心人物,通过专业经验判断进行电影项目选题,同时兼听专家研讨、市场调研来评估选题的市场前景,初步提出故事创意或购买、合作与选题相关的作品版权;综合预估项目最合宜的发行档期,推断项目未来市场回报的底限、中线和上限,由此倒推出项目运作的周期计划和成本规模;
投资人选择在行业能力和资源方面相匹配,且有共同兴趣的制片人进入项目,与制片人商议可行的开发方向、周期计划、讨论可选的编剧、导演及主演人选预选搭配方案。方案获得投资人认可后,初步框定开发成本。
制片人按照方案推动项目进展,洽谈编剧完成故事大纲撰写,在主控投资人的监督、调整意见下逐步完善,故事大纲完成后,制片人推动剧本定稿,同时洽谈拟选导演和主演,找到合适人选经投资人认可后进入项目。
剧本定稿后,制片人拟定制片预算和周期,经投资人审核认可,进入筹备工作。制片人为导演配备主要摄制组人员。
开发、筹备及拍摄过程中,投资人安排宣传、发行、商务相关人员对接制片人,由制片人配合及统筹完成一系列工作。
影片停机后,进入后期工作。导演粗剪第一版,投资人看片,结合市场宣发需求和审查要求提出修改意见,制片人与导演沟通明确修改意图,导演配合完成。导演若不能或不愿完成,由投资人委托制片人另找剪辑人选,重新处理素材(极端情况)。(投资人应慎用自己的终剪权力)
投资人全权确定影片宣传方案和发行档期,并要求制片人及导演配合全球宣传、发行等后续相关工作。
显然,上一节《七月与安生》的操作方法就是典型的商业片模式。制片人在项目当中作为投资人和导演之间的桥梁,需要作为核心的推动力量,促使导演尽可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时刻提醒、督促投资人在合适的时间点做出正确的决策,不断地推动整个项目健康地向前发展。
陈可辛(左一)和覃宏(中)合作多年,前者有时是导演有时是监制
作者电影的操作模式:
选题来自于导演,导演一般已经撰写或组织撰写了故事大纲或剧本,风格相对固定的成熟导演已有一句话的故事大纲和梗概可以充分表达其创作意图。即使项目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制片人或投资人,导演也已经在最初沟通开发方向的时候,明确要做一个导演拥有绝对把控权的作品,且获得投资人的充分理解和认可。
制片人一般是理解导演表达方式、熟悉导演工作方式和节奏且导演充分信任的人,帮助导演具体落实创作以外的各项工作;也是投资人需要紧密团结的对象,是在这类项目上投资人最大化己方权益的唯一渠道。这类制片人非常难做,又要专业性强、解决问题能力强;又要非常理性,清醒地看清状况,知道怎样对项目最好;同时又要和得一手好稀泥,让投资人觉得心里踏实,同时让导演觉得自己胳膊肘没有往外拐,明早把自己扫地出门。
主控投资人基于对题材的兴趣、对导演的信任以及对项目未来市场前景的预估来判断是否投资项目。如果导演及制片人能力非常强,此类项目可能不会有主控投资方,只会有相对控股的主要投资方,通过投资来获得署名、宣发等相应权利。
整个开发、制作的过程主要由导演把控。甚至未来宣发由哪家公司操作,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也应该充分以导演及制片人的意图为主,最大化地贴近导演的创作意图,而不是导演说一套,宣传宣一套。导致观众走进电影院以后感到货不对板,转头来对导演品牌产生伤害。
作者电影并不是说商业性弱,而是以导演/作者为主导的项目,投资人、制片人其实都是成就作者表达的力量。
《美人鱼》《心花路放》一样是作者电影,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合作制片人、团队和项目运作机制。投资人只要负责提供一些“硬货”:即资金支持和产业链资源支持。
但作者电影不意味着投资人和制片人的力量就不重要。《百鸟朝凤》若只有导演的凤凰泣血,只有投资人的悄然失语,这个项目不会走到台前获得这么多的关注,恰恰是制片人的后期进入,全情投入了一次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行为艺术,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支撑起了这个项目。
无论是商业电影还是作者电影,这两类作品在产业化的电影市场里其实并不对立,而是互相补充,在百花齐放的生态里两者均不可偏废。
后记:电影是集体工作的成果,也是集权独裁的成果
第一篇专栏文章发表之后,有一个评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何止投资人和制片人不专业,导演、编剧、美术、录音……有多少专业的?而且到底什么算专业?”
电影是集体工作的成果:IMDB上,参与《阿凡达》的署名及未署名人员至少3300人,在一个时间段内,协同世界各地的3300人一起完成一个艺术作品,这本身必须仰赖坚实的管理体系以及核心管理者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坚强领导。
电影也是集权独裁的成果:3300人每个都有自己的想法,若没有一个核心决策者指出方向做出决定,这个队伍不可能走到终点,半路上就走散了。
投资人、制片人、导演是决定一部电影方向是否正确的最重要的三个人,那么他们之间三权分立、权责分清、各自制约、共同成长就是电影行业专业化的所在,就是中国电影行业颠扑不破的原理。
作者:朔方,某大型电影公司副总裁。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添加yiyuguancha6开白名单。壹娱观察想做中国电影产业和泛娱乐产业的望远镜和声呐——除了要发现新闻,还想探索那些深藏在冰山一角之下的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