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易迅前一段供应商大会的机会,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易迅网CEO卜广齐,对方的回答总结起来就三个字:我不急。详情如下:
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我们的打法和京东很不同:
首先,在区域扩张上,我们首先在乎的是商品和服务,而不是在意在一个地区短时间能拿到多少销售额。但京东拿到投资以后,扩张办法是不管运营有没有ready,先上市场,先把客户找来,客户来了以后,体验或者糟糕点,但没关系,我快速补上,先牺牲一点用户体验,快速拉动销售。我们如果没有Ready,就不做,大促的时候,甚至我们感觉运营跟不上,就先把商品下架,贴个通知和消费者说,对不起,订单已经到达产能极限,为了保障服务质量,建议您明天再来,然后补偿他一张优惠券。
其次,品类扩张时候,我们不会追求大而全。因为我们曾经有过教训,扩张一个品类,看似架构完整,各种商品都有,但实际点进去,品牌不多,可选范围小,这很损伤用户体验,给用户造成买这类商品不应该到这儿来的感觉。比如家电,我们做了有两年,但真正快速拉动是在去年下半年,因为以前,你觉得我们也卖家电,但却不专业,东西不够多。
所以,我们现在虽然公布了自己的品类扩张计划,但我们还是会特别关注自己已经在做的品类,如果现有品类还做得不够专业,我们宁可把更多资源放到现有品类上。
我们过去一年,家电类目成长了几十倍,比如电视机,一年前我们和京东差11倍,现在差不到3倍。说明专注以后,单类目才能快速增长。而且从区域覆盖角度讲,我们的家电覆盖范围比京东小很多,所以在已经销售的区域,其实我们的规模和京东已经不相上下了。
之前百货类目的VP给我看他们的计划,结果打回重做,因为想做的太多,我只允许他们做百货类目里的两到三个细分类目,把快消品、食品先做好。我不在意说是不是一下能把品类扩得很大,而是看在每个细分类目里,我们是不是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
当然,还有价格战。在这方面,我们也更加实在,不是口水战。今年做了贵就赔(针对竞争对手),和24小时价保,如果24小时内降价,不用客户申请,系统自动把差价退还给消费者。
怎么用腾讯的流量跟钱?
眼看着京东十倍于自己的销售额,卜广齐显得很淡定,我区域还没拓完,品类还没拓完,平台还没开放,你京东的牌出完了,我还有大把在手里。按照卜广齐的说法,易迅有腾讯的支持,有的是流量,有的是钱,只要自己埋头练好内功,后劲很足。在流量和钱这两点上,卜广齐还举了两个例子:
流量:
腾讯的整个产业布局比较宽,媒体、互娱、无线等等,加上易迅,那么所以供应商如果有一款商品想要迅速造成知名度和影响力,从品牌到流量,到销售到后端服务,能够打造一个清晰的闭环,我们是可以做的。
我们现在和腾讯无线是有一个联合组织,这样对外可以对接更多品牌,了解其需求,然后调动市场和销售资源去配合。在手机这块,我们现在已经摸索出一个比较不错的打法。华为荣耀在我们这儿首发,预约量224万,HTC、海尔、中兴都做过这样的尝试了。
打新品其实需要庞大资源去支撑,电商的流量还是有限,京东一天一千几百万流量,但腾讯每天的曝光流量300亿,如果我们能联动腾讯资源,就有可能瞬间把一个品牌曝光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用户面前,这种能量是很大的。
我们未来肯定是很大一部分流量来自腾讯。
资金:
京东之前做一日四送,但其实一日四送的成本压力太大,京东有IPO压力,不可能这么做,所以他的一日四送设置了很高的门槛,要消费者付几十块钱。所以,要么他们是宣传噱头,要么是物流部门为了应付老刘。
亚洲一号他们喊了很多年,现在终于开始做了,以前说是20万平方,现在看,大概就10万平方。易迅现在在奉贤的仓库就有6万平方,我们在青浦将要建的新仓库,会有23万平方。光土建的部分,就是10亿投资,加上软硬件设备,10几亿的规模,秋天会正式开工,明年年底试运行。
易迅在物流上是真的舍得花钱,我们在青浦的仓库,离虹桥机场非常近,所以非常贵,如果买到嘉定、昆山,能便宜很多。但我们要做快物流,必须要这么做。
好了,转述完毕。评论的活儿,留给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