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 首席设计师首次大陆分享:让全世界上班族羡慕嫉妒恨的Airbnb办公室,是这样被设计出来的
2016-11-02 19:24

Airbnb 首席设计师首次大陆分享:让全世界上班族羡慕嫉妒恨的Airbnb办公室,是这样被设计出来的

虎嗅注:为了凸显自己的品牌理念和个性,也为了吸引更多求职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注重办公环境的设计。


除了被奉为开放式办公经典的谷歌,Airbnb 在全球各地的办公室也是上班族们心目中“别人家的公司”。在咖啡馆里喝杯咖啡吃个小饼干回邮件、在小帐篷里和团队开策划会、半躺在榻榻米上做PPT、甚至在懒人沙发上葛优瘫放会儿空……这些你幻想的、想不到的办公场景都在 Airbnb 成为了现实。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是 Airbnb 专门成立的一支 10人的内部室内设计团队做的。上周日(10月30日),Airbnb 首席室内设计师 Rebecca  Ruggles 和设计师 Julianne Rodriguez 来到北京,首次在大陆分享了 Airbnb 办公空间设计背后的理念与逻辑。


以下是两位的分享实录,由本次小型分享会的组织方 ELSEWHERE 提供:


从 Airbnb 起源说起


大家都知道 Airbnb 的故事。三个创始人中两位是设计师出身,他们从2007年开始在旧金山居住的公寓,将气垫床开放给旅客,通过 Airbnb 他们逐渐让全世界的旅客住进了别人的家里,使游客能真正像当地人一样生活。


最初的一个小小想法,现在已经传播到了全世界,并打开了很多旅行的可能性—— 找寻当地⼈人的 家,探索当地⼈人的⽂文化,变成了一个新的旅行概念和文化。Anyone belongs to anywhere. 


Airbnb 2007 年创建之后以飞快的速度成长。现在光旧金山就有1500人,同时还未停止在全世界扩张的脚步,许多城市开设了 Airbnb 当地办公室,包括北京。


在 Airbnb 扩张的过程中,三位创始人,包括CEO、COO本身就是是设计师背景,他们知道设计的价值、重视用户体验和设计感。他们希望在 Airbnb 工作的人会感到发自心底的愉悦,于是他们成立了一个内部设计部门 。这就是我和 Julienne 现在在做的工作了。



这个团队非常小,只有10个人。每个人任务繁重但也非常幸运。我们在全世界的城市之间飞来飞去,我们会给大家看全世界各个 office项目的照片,你们会看到,在每个城市的项目中,我们的设计哲学是如何的。


首先,这些 office 都是和 Airbnb 整体风格一致,当你走进任何一家 Airbnb 办公室,你首先感受到的就是 Airbnb的 风格,但是同时,你又能感受到和这个城市脉搏一致的设计跃动,带有这个城市一呼一吸的细节。


我们使用所在地的有特色的材料、 我们和当地的家具制造方一起工作,创造当地的体验,我们和当地的员工密切合作,为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办公室如同家一般。

 

1、旧金山办公室


先简单说说我们在旧金山的办公室,这里容纳了 1500 位员工,是2014年建好的,至今还在不断更新。



空间尽量开放、有绿植、greenwall。开放的座位可以用来开会和休息。work from anywhere.


不同的区域会有全世界不同的场景。 选择对自己最好的。总部在最早其实是一个火车的电池厂,至今还保留有当时的火车轨道。北京现在也有很多老建筑的更新改造工程。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司,希望我们的各地办公室出现更更多全球的特色元素。每个人都 belong to anywhere. 



这是另一个 work from anywhere 的例子,这些区域里的小帐篷作为迷你会议室使用,使用者感觉⾃自己就像在野营,非常的放松和舒适,有很多面试和临时会议,都会在这些区域进行。


2、 都柏林办公室


除了总部之外,我们最大的 office 在都柏林,也就是 Airbnb 的客户服务呼叫中心。 这也是我此生见过的最美好的电话呼叫办公中心了。     


这是内部设计部门的第一个项目,是从0到1的设计和建设。


很多 Airbnb 的办公室都是从一些老旧仓库或者建筑进行改造而成,我们利用这点,进行了最大化开放空间的设计,让使用者有开放和流通之感。同时,我们使用很多当地特色的设计元素,以及异域⻛风情的设计元素,为的就是让身在其中工作的人,可以在忙碌的一天中,还能产生如同穿梭于不同城市、游览于世界各地一般的感觉。


比如都柏林是个工业城市,我们使用了很多工业钢铁材料,顺应了建筑原有的钢材料仓库原型,保留留和还原了这个城市的特点。


都柏林有 500 个员工,我们希望工作环境能够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图上的设计有点像大家现在坐着的地方。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增加相遇的可能性。



而对于房间内部,我们主张世界性,这张图上是另一个戏剧化会议室的例子,如你所见, 它是个北⾮非agedier主题非常鲜明的会议室,会让你恍惚觉得已经到了另一个大洲:




开放办公区域又是另一种风格了,我们确实以 work anywhere 为设计理念之一,设计时,我们就考虑,每个人只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在开放区域的任何一个角落立即开始办公,一切都是准备就绪的。





不论你是想站着、坐着、在大厅还是在 cafe,更加安静还是更加 social 的区域,甚至有的人想要瘫着,我们试着覆盖所有需要的场景。我们希望办公室更加像家,感到舒服和随意。


3、东京办公室


东京办公室比较小,今年夏天刚刚开放。是我最喜欢的 Airbnb office 之一。我们花了非常多时间进行研究。


这个cafe区域的理念在于,我们认为食物在办公环境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了,食物其实是连接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链接途径之一,我们也相信,通过提供给员工健康美好的饮食,能带来更多工作上长远的质的飞跃。


事实上,Airbnb 很多办公室都会为员工提供内部厨师们自己烹饪的早中晚三餐和零食水果,不用任何包装,也没有瓶装水,减少浪费。


东京办公室装潢非常日式,毫无疑问,我们尽可能地采用更多的日式材料和日式理念进行设计和改造。


东京是一个工作压力比较大的城市,我们采访了很多当地员工,问他们,你们最希望办公室里有什么? 排名第一的调查结果是“绿植”。于是,我们将一些功能区设计成禅意和户外咖啡结合的形式,两层的形式将区域进行功能的区分,当你非常需要从繁重的工作中喘口气时,你可以立马到咖啡区进行深呼吸,或者聊个天。



融入自然的感受大不一样。脱下鞋子,舒服地坐在日式榻榻米上,被绿植环绕,随时享受窗外的远景和⽇日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你更加健康舒适地工作。每个 office 都有一个图书馆区域,在那里,安静被认为是rule number 1. 


当你想要一段安静的工作时光,你可以放心地前往这个区域,去享受片刻宁静和聚精会神。


而会议室的设计理念,依然是“home”.  我们和当地的 Airbnb 房东进行交流,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的“家”带入到办公室来,同时在设计师帮助他们把这些家的元素转变成具有功能性的元素,进驻办公室和会议室。



4、 悉尼办公室



悉尼办公室只有25人,感觉就像一个家。为了呈现澳洲文化,运用鲜亮浅色明亮的色调,阳光充满每个房间,让人积极和充满能量,颜色也是帮助区分功能的元素之一。



公共区域和咖啡厅还是一如既往地舒适开放,配有食物。



有趣的是,设计办公室的最后环节:装饰物挑选,是由普通员工们自己完成的。使用者自己参与最后一公里的设计,找到自己心仪的每日陪伴和灵感之物,让周围的环境更符合使用者的审美和心理期待。


5、波特兰办公室


波特兰办公室 3 年前开放,现在有300人。


厨房元素处处可见,给人家的舒适感。红砖特点非常明显,这里多数都是时下流行的扁平式开放办公区域,CEO可能就坐在任何员工旁边。



当你需要安静的⻆角落时,你可以去一个小小的隔间中聚精会神。


我们也会设计家具,包括座椅、沙发、桌子等等。图上可以看到 standing landing,你可以站着办公。 围着聊天或者站一会儿,或者作为充电站,挂衣服、摆放东西。设计时会用到当地的材料。


空间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创造是无限的。空间也是一样,越来越“多功能性”。



照片墙是人情味元素的体现,是一种文化带入的方式,也让员工充分感到被重视,感到是和其他人相连的。

 

Q&A环节摘编

参与者:ELSEWHERE CEO 范阳、Rebecca  Ruggles 、Julianne Rodriguez、Meta-Project 创始人 王硕


ELSEWHERE 范阳:你们怎么看待胡同,以及胡同内越来越多地藏有的现代建筑和现代内部设计?


Rebecca:今天下午 ELSEWHERE 的两位朋友带着我们游览了 Temple Hotel 和 Hutong Bubble,对于这两个最早在 ELSEWHERE 上对外开放预订的工作室和会议室,我的印象很深刻。它们都是结合了传统北京元素和现代建筑元素的建筑空间。


这次是我第二次来到北京, 胡同对于我而言就是活历史,我能看到古老的胡同加上现代化的影子,每一分钟都仿佛在让古老的故事重新上演。


就像 Hutong Bubble 一样,大多数胡同四合院中依然保有一棵老树,院子的各个角落都在反射出历史的影子,同时也在教会下一代认识到这些的弥足珍贵。 


另一方面是邻里,胡同四合院不同于现代写字楼,四合院的主人更迭,新来的富有居民住进了四合 院,带来了一些新的东西,还需要学会和原来的邻里互相尊重、融洽相处。比如 Hutong Bubble, 院子里里有一棵上百年的香椿树,新来的院子主人很能理解原有的传统元素,并且在非常用心地留存和保护它们。


我感到北京的现代生活十分缺乏“邻里”,而胡同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社区。这一点对于城市空间设计是浑然天成的优势。


ELSEWHERE 范阳:下面这个问题我想提给 META DESIGN 的创始人王硕,作为一个建筑师,你怎么看待现在的共享经济概念,以及它对建筑行业、社区的影响?


王硕: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我的经历说起,我从小在城市中长大,在休斯敦读书时也是在城市中,城市之外的空间对于我而言,一直是一处有待探索的丛林。工作多年后, 我忽然有一天发现,其实城市并不是我一直以为的冰冷和讨厌的,城市也在一层层地呈现和成长。


共享经济这个词语我不确定它的正确定义是怎样,但是它给我们生活带来的隐性改变是前所未有的,过去属于一个人的私人的东西,现在可以开放给更多的人使用。比如我们每天深度使用的微信朋友圈,其实就是另一种共享的形式。


Airbnb 等等一系列共享经济的先锋代表,其实都是将过去我们每个人“拥有”的“实物”,推进一个流动的循环中去,“流”起来 ,就是一切共享的关键。传递而非存储,流动而非停滞。


作为建筑师,过去我们对一个城市做的事情,是创造一些属于个人的私有空间,而现在,我们更看重“流通”的空间这个概念,希望设计的空间不再是封闭和私属的,而是开放和共享流通的。


ELSEWHERE 范阳:和建筑师谈论共享和空间这些话题,有太多可以讲的。城市是多维的、多层的, 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空间,不同的空间组成不同的城市风貌。在胡同院子里,和在国贸三里屯的云端,你感受的是不同的北京,而“北京折叠”就是我们看到的城市空间的不同层面: 798也许是⼯工业艺术之都,五道口又是学术浓浓的大学城,二环的红墙砖地院子老树又呈现了一个传统的古都。


过去必须“拥有”才能使用的东西,如今能被更多人获得使用权或者借用权,这成为一个经济现象,我们甚至找不不到一个很特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一个现象。


ELSEWHERE 范阳:最后一个问题,提给三位设计师,都说设计可以拯救世界,但是在设计拯救世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很多冲突,你们的一些新的理念会受到批判,Airbnb 的很多非常华丽的工作空间也被指责不利于高效工作和节约成本,此外还有东西方文化隔阂、新式和传统的冲突,等等。你们是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冲突的?


Rebecca:Airbnb 的宗旨之一,就是连接人与人。我们希望呈现的产品,能够实现最大的价值就是连接不同空间中不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 Airbnb 总是将办公室建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而不同于硅⾕谷的科技公司在城市的郊区进行着科技方面的创造。


我们设计的办公室里面没有健身房,我们鼓励大家走出办公室,进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去,和人群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接触。我们用最环保的设计理念和低成本的设计材料,一样带来更加有利于沟通的场景和工具,让人们开口交流,我们鼓励设计师进行交流和见面,就像今天这样。


遵循这一宗旨,处理冲突时只需要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延伸在连接人与人这一理念上, 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冲突了。


Julie:没错,空间设计的着力点其实是人。设计本身,是来源于人的,每一个空间的设计都经过非常多的使用者而最终呈现,而不是设计师本人的抱负实现。这从源头上避免了很多冲突。设计本身也需要共享,才能创造每个人都能有使用权的、流动的东西,所以 Airbnb的 办公室也是多功能的和开放的,从内到外能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多的使用权。


王硕:作为一个中国的设计师,这个学科本身有很多论证了,关于设计是如何解放全人类的, 但是其实我认为单纯作为设计师是做不到这些事情的。我之前的老板说过一句话,“设计师是一个倾听各⽅方声音的,能够协调各方资源的人”。


我发现,现在全世界在设计领域,所有二元对峙的东西,都在慢慢地消解。以前很多事情有对立的两⾯面,富和穷,黑和白,新和旧,好和坏,它们都在慢慢地融化消失,从一个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逐渐变成一个精巧的过度,就是通过建筑设计等途径进行的。


此外,还有更多的设计在推动这一进程,逻辑设计、结构设计、商业模式设计、软件设计,逐渐变成融合的一个圆圈。观察现实,在现实基础上找到机制,在机制中找到冲突的解决方案,在方案基础上找到自己的设计,这样就会很大程度上避免所谓“建筑师强行推行某种设计新理念或者新风格”所带来的冲突和矛盾。 最终的结果的评价,如果这个设计推动了二元对立的融合,那就是有效力的设计,那些批判自然就无法成立了。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