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亲任“粮草官”背后:是借汝一物、找钱续命还是断臂求生?
2016-11-15 08:13

贾跃亭亲任“粮草官”背后:是借汝一物、找钱续命还是断臂求生?

文 / 秋源俊二



13日下午些时候,贾跃亭发了一条微博称:




图中建筑物是香港地标性建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里聚集了瑞银集团、美国道富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等全球性金融机构。 


随后还有一条彭博社的消息:乐视控股旗下乐视网信息技术(香港)有限公司(简称:乐视香港)于10月份刚刚完成了一笔1.5亿美元(约合10.14亿元)的借款,该笔借款的利息为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向上浮动300个点。 基本信息就是这些。 对,今天的任务就是解读这两条商业信息,判断乐视的动态。 



2014年,贾跃亭以治病的名义去了香港,在那里度过了他人生中可能最艰难的时光。 当年他去香港的原因,大家可以查一下网上的传闻,我这里就不重述了。 在香港那段期间,关于乐视将被接盘的传闻,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股价连续大跌。然而随着贾跃亭的回归,2015年乐视开始进入了新繁荣时代,直到最近乐视资金链紧张才宣告结束。 


因此,在贾跃亭眼中,香港无疑是一块圣地;对于很多股民而言,那是一种类似“信仰”的东西,是一种“相信即将度过危机”的乐观。 因此,昨天乐视的股价,也作出了回应,开盘后迅速上涨。



在上一文章里《乐视是庞氏骗局吗?乐视是洗钱吗?乐视的真正困境是什么?》,我们谈论过,乐视眼下最为重要的就是重建信任。


贾跃亭此次前去香港,融资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重建信用。对于乐视前景,人们目前摇摆不定,对其有一定怀疑。这怀疑是会带来一系列交易成本,加剧乐视资金链的断裂。


如果持续融资,是乐视能够成长的原因;那么商业信用的恢复与否,将直接决定乐视眼下的生存。


信用的重建,会让供应商继续安心合作,甚至放宽对乐视的回款要求,使得资金链有一丝喘息;同样,也会让员工和高管彷徨不定的内心安定下来,不再想自己的退路,而是兢兢业业,高度有效投入工作;也同时使得客户,恢复对乐视的认可,进而销售端的业务迅速回暖。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案例一:


曹操在攻打袁术时,两军会于寿春。寿春守军李丰闭门不战,曹军相拒月余,粮食将尽,士兵即将哗变。



很自然,如何让军心稳定,成了最为致命的任务,更自然有了下面一幕。曹操把粮草官喊进帐内,发生了下面一段对话:


“我欲借汝一物,以压众心,汝勿吝。”

“丞相欲用何物?”“欲借汝头以示众而。”“吾实无罪!”

“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心必变。” 

于是无辜的粮草官就被杀了,不明真相的士兵一片欢呼,为主公叫好,军心得稳,随后获胜。 


案例二:


2009年,正当稻盛和夫潜心佛学、安度晚年之际,日本航空公司负债1.5235万亿日元(约1220亿元人民币)宣告破产。日本航空公司不仅是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更是日本的“翅膀”。“必须拯救这家公司”,时任首相的鸠山由纪夫登门邀请稻盛和夫出山担任这家破产公司的董事长。


几乎所有人都为后者捏了一把汗,怕他“晚节不保”。但是,没有想到,稻盛和夫欣然应允。 在他的领导下,日本航空公司接受了日本政府企业再生支援机构3500亿日元的资金援助。同时,各交易银行也最终同意放弃5215亿日元的债权。


日本航空公司在实施一系列“重建计划”后,在宣告破产重建的第二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2011年,公司不仅继续保持了黑字经营,而且纯利润高达1866亿日元。2012年9月,日本航空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再次上市,宣告:我回来了! 


案例三:


1991年,所罗门兄弟因“违规操作中期国债”,遭遇到了倒闭危机(相当于327国债事件,对当时国内最大券商万国证券的影响巨大,最后万国被申银并购了,也就是后来的申银万国,几大主角为管金生、刘汉、魏东和周正毅), 巴菲特着手对所罗门公司的文化进行重整,大幅压缩成本,希望让公司逐步恢复名誉。所罗门公司被监管人员彻查,巴菲特也被召见到参议院作证。


巴菲特被折腾的筋疲力尽,但所罗门公司也逐步出现好转,股价也慢慢在上涨。 1992年6月,在所罗门逐渐好转后,巴菲特辞去所罗门公司的董事长职务,回归奥马哈。


对于乐视而言,也面临类似的情况,急需一个“借汝一物”的事情发生,改变当下人们对于乐视的不信任。商业信用急需重建。 供应商们,与乐视继续合作;员工们专心工作;客户恢复对乐视产品的信任。



在第二部分,我们谈到了贾跃亭曾经在香港度过那段危机时光,也明白了香港对于乐视的含义。 我猜想,贾跃亭此去香港,有着同样的动机。虽然只借款了1.5亿美金(其实杯水车薪),但象征意义,不言而喻。股市也给出了积极回应。 


即便如此,我个人认为,这些还是不够。贾跃亭即便有“借汝一物”这样类似的想法,明显效果差了档次。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贾跃亭个人想要挽狂澜于既倒,积极寻求解决途径。这一点上还是应该肯定这个企业家的。 


作为一下商业财经学习者,密切注视贾跃亭将如何行动,于我而言,就是一种实践学习。说不定以后创业过程中,我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先看看贾跃亭是怎么解决这个危机的。 或许他没做好,我们将吸取经验反思过程;或许做好了,我们更要学习如何处理这个困境。目前贾跃亭的表现,还没有惊艳到我。 


当然作为分析者,信息肯定不足够,我只能从公开的信息,予以解读。或许会出现过分解读的现象,也或许出现解读错误。希望读者朋友多多包涵。 


言归正传,乐视信用重建一事,还得继续观察。 



贾跃亭的“借汝一物”,目前来看,还看不到效果。对于贾跃亭而言,还得在香港找钱续命,融资还在紧张的进行中,目前不好妄下定论。 但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或许对于贾跃亭而言,断臂求生是最后的选择。 


大家看了稻盛和夫和巴菲特的例子,就明白了什么样的人,才能有能量,进行“信用重建”。 


其实乐视急需这样的人,比如马云或者国资,直接入股,或者接盘乐视生态某一部分业务。选择断臂,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也可以让出股权,以很便宜的价格入股,给很好的条件。 


救命之钱,不可言贵。 


回想05年,雅虎入股阿里之前,阿里面临同样的困境,在eBay的凌厉攻击下,选择断臂求生,卖掉了大股东地位,让出40%阿里集团股份,换来雅虎10亿美金,这才有后来阿里的成功。(实际就是被雅虎并购了,不过阿里公关牛,居然说成“阿里收购雅虎中国”。当年的支付宝什么的,都在集团里面,马云为什么要把支付宝分离出来,不惜违背契约精神,构建蚂蚁金服,是为了把坑填上。)


京东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际,也是类似的。京东缺钱的状况,比现在的乐视强不到那去。当时今日资本的徐新投资了2100万美金,想想后面经过多少轮稀释,直到上市前今日资本还持有京东7.8%的股份。(救命之钱) 虽然也是扛过来了,但是京东的资金缺乏症,一直都饱受质疑。 


特别强调一点:乐视生态相关产品和服务,比京东差远了;同时,创始人贾跃亭也过于激进,企业问题不仅是资金问题这简单。 


还是那句话,产品或服务有价值,才是你不死的根本原因。 



但是大家不要的错误的归纳,说乐视即将转危为安。 


这里来谈一个心理学概念——幸存者偏倚(Survivorship bias)。 


这是一种常见的逻辑归因错误。它强调人们在认知中,只看到某种筛选的结果,而忽视了筛选过程,从而导致最后推理归纳出错。 通俗的讲,就是死人不会说话,活下的人才能说话。比如常见的“沉默数据”。 


举个例子:史书撰写的明成祖朱棣成功谋反,读那一段史料的时候,会让人热血沸腾,进而得出“原来王爷造反,其实没那么难成功”的错误归纳,得出谬论。 但实际上了,中国历史上造反的王爷,有其他成功的吗?貌似我的印象中没有。 


回到乐视,我们看到了曹操战争胜利、日本航空重新起飞、所罗门兄弟起死回生、阿里断臂求生、京东资金饥渴症,都是成功的。 但背后呢,其实是不为众人所见的累累尸骨。 


无数企业走到了这一步,失败了。他们没有讲话的权利,我们只看到了活着的企业,它们描述当年的历史,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忽然想起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败走华容道。发出这样的感叹:


“若奉孝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其实,你们懂我说的是谁。


作者:秋源俊二,公众号:QYJEQYJE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