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张雪峰,警惕张雪峰
2023-06-29 19:57

感谢张雪峰,警惕张雪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咸鱼人生自救指南(ID:Liduoyu01),作者:二当家李多余,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好哇,我是多余。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张雪峰”。


或许你没看过他的视频,不需要他的服务,但你一定知道他是“考研名师”,看到过他在B站首页皱着眉头骂脏话的样子,听过他“选新闻专业就一棒子打晕”的言论,刷到过他给无数学子的人生建议。


有人觉得他提供信息,有人觉得他贩卖焦虑;


有人觉得他情绪激动,动辄脏话,屡出暴论;


也有人赞美他坦诚耿直,痛心疾首,为众人抱薪。


无论你对他的态度是推崇还是鄙夷,你都一定知道他。


为什么我要聊这个人?


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言论有太多迷惑性,我希望能够有一个角度提醒你保持清醒;


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太典型了,也太矛盾了。他身上的归顺与叛逆,他的成功与争议,都深刻表现出这个国家的教育痕迹,能看到一个小镇青年的成长与变形。


通过深刻读懂一个人,去理解一类人,也就能看清自己,窥探到何谓“个体命运”。比起他“说了什么”,我更在意他“为什么说”。


诚然,哪怕我看完了所有资料也无法真的了解这个人,因此我所分析的对象并不是绝对真实的张雪峰——没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他自己也不能。


我所分析的,是呈现在这些信息当中的张雪峰,是那个80年代出生在东北小县城拮据家庭的小男孩,是那个在中国教育模式中奋力一搏却最终高考失利的高中生,是那个辗转在东北,河南,北京,苏州的小镇青年,是那个屡屡登上热搜的网络红人,是那个获得了事业巨大成功的商人。


是那个渴望成为好丈夫,好儿子,好父亲,却唯独无法成为自己的男人。




张雪峰是谁?


(以下信息均来自可信渠道。包括:天眼查,百度百科,张雪峰微博,张雪峰采访,国家图书馆,学信网,高校官网)


张雪峰,1984年出生在东北齐齐哈尔市下属的一个县城,家境平平。


他小时候的梦想是踢足球,但是因为踢球要交钱所以放弃了。


据他自己所说,他一直成绩不错,高中因为谈恋爱导致成绩下降,高考时考了全县第60名——还不错,但不够好。


这个成绩够他上郑州大学这个一本院校,但是不足以让他读一个好专业。张雪峰从第一志愿计算机调剂到给排水专业。


大学期间,他的关注点并不在水利,而在主持。他曾两次参加校广播站的选拔,但没能入选。后来拿过一次校节目主持人大赛的金话筒奖,也算能力得到了认可。


张雪峰自言一直想成为一个主持人,后来阴差阳错做了培训。却没想到凭借这份工作,在许多年之后真的站在了舞台中央做主持,现场的嘉宾是汪涵和诸多明星。


一个从计算机专业滑档到给排水专业的人,毕业后做了考研培训销售,却最终实现了当主持人的梦想。命运的急转弯一次次发生在他的身上。


(左3张雪峰,真名张子彪)


就这样到了大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据张雪峰自己所说:


“大学毕业我本可以保研,但是因为受不了河南话上课而放弃,后参与考研备考。”


“我研究生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上的。”


“我是清华大学的。”


是的,这本身就存在冲突。


而目前在百度百科中显示他的学历是“北大”,但无具体来源。


然而,我对这部分存在很大疑惑:


第一,我在知网,万方,国家图书馆网站,北大官网,清华官网,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均做了查询,并没有查到任何署名张子彪(张雪峰的真名)的论文,发刊,在校活动信息。


第二,无论是北大还是清华,我都没能在他的公开发言中找到具体的专业,学院。


第三,在维基百科中,他的学历仅有郑州大学。


第四,所有的公开资料都承认这段经历:大四时,张雪峰因为帮助同寝同学收集考研资料而产生兴趣,毕业后去往北京一家培训机构,从业10年后单飞。据此推算时间线,2006年他大学毕业,2015年公司成立,如果有“全日制”的研究生求学经历,那无疑是冲突的。



当然,因为无法查询学信网信息,这部分也有可能是我的检索能力不够。


进入社会后,他努力工作赚钱,期间完成了“在30岁前结婚”的KPI。


比较值得一提的事,在婚礼前40天他遭遇女友分手,为此他火速找了一个新女朋友,两人仅认识45天便结婚,之后更是快速诞下一女。


对此他的解释是:“和谁结婚都可以,但是不在30岁前结婚就是不孝。”


比起“找到对的人共度一生”,完成既定的社会责任,似乎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更符合他的价值追求


2015年,“北京志翔海天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张雪峰任法人代表。


2016年,凭借一支名叫《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张雪峰在网络快速走红。东北腔,段子式交流,啤酒摊上常见的脏话,令人意外的“大实话”,让他涨粉极快。


同年,“苏州研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获得沪江投资旗下互桂基金近1千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资,张雪峰任高管。


同年9月,他出版《你离考研成功,就差这本书》。后陆续出版多本关于考研和高考志愿填报的书。


2021年5月,张雪峰在苏州注册成立公司“峰学蔚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


他所销售/推广的产品包括:


价格为1.6万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599元的《志愿填报课程》,999元的峰学志愿选课服务、售价8999元的峰学志愿梦想卡,4.8万的研途考研集中营,1~2万的考研专业课定向辅导,售价29.9元的考研专业讲解课。


此外还有,抖音上销售的周边产品,淘宝上在卖的书等等。


需要注意,所有这些服务都不是由张雪峰本人提供的。


这些价格从几十块到几万块的产品,带给张雪峰的是保守估计千万的年收入,以及数亿的公司估值。



我总忍不住会想:


张雪峰口口声声说着“我面对的是那些有生存压力的普通人”,但是对那些真的面临生存压力的,缺乏信息渠道的普通工薪家庭来说,上万元的咨询费对他们来说得是多大的一笔支出?


而当他们犹豫再三拿出这笔钱时,得到的建议又真的能够换回一个光明稳妥的前程么?


但,即便不花这笔钱,他们的焦虑迷茫又该找谁化解呢?


他们需要张雪峰。但是他们不该需要张雪峰。


2023年1月9日,张子彪(张雪峰)当选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23年6月,张雪峰言论再次引发网络争议。


以上,就是这个40岁男人前半生的简略缩影。




在上面这些信息里,我希望你能注意到三件事:


第一,作为一个“考研名师”,张雪峰自己的研究生学历存疑。


同时,作为一个“高考志愿填报名师”,他自己的高考志愿填报也并不“成功”。


但请别误解,我并不是在质疑他的“填报咨询服务能力”,恰恰相反,我想表达的是:


“求学成败”用来证明一个人的能力么?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么?


第二,张雪峰一直在强调专业/志愿/考研/985211/学校地理位置对于普通人的重要性,在他的表述中这种关联性甚至是致命的,是决定性的。


但现实中,他自己并不是名校毕业,从事的内容并不和大学专业对口,生活工作也和学校地理几乎毫无关联(学校在河南,工作在北京,创业在苏州)


这些也并不影响他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所以,一个给排水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成为教育领域的“名师”,是否说明专业本身并不重要呢?


第三,虽然张雪峰一贯的态度是“理科大于文科,现实大于理想,求职可能性大于个人热爱兴趣”,但他本人的事业源头恰恰始自文学院举办的“业余活动”,源自他对于主持和表达的个人兴趣,而非水利专业。


所以,热爱的力量是否真的抵不过专业的现实性呢?


我指出这三条并不是为了批评他,恰恰相反,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反规定路径”的例子,这正是我想要鼓励的,也是我想要看到的:


一个来自小镇的青年,一个一心求学求职赚钱养家的普通人,并没有被自己的学历和专业所困,并没有因为高考失利或者专业调剂而消沉。相反,他遵循自己的热爱,天赋,做出个性化的选择和过人的努力,最终得到成功。


换句话说,张雪峰本人恰恰就是他理论的反面证据。


但遗憾的是,虽然他的成功本身是反默认路径的,但他的成功却来自于对默认路径的认可和强力推崇。


他以帮助别人遵循模板的方式跳出了模板。这很黑色幽默。


而这本身即说明了一件他和许多人都无法说出口的事实:


当下能够在“国内教育制度”这个模式里赚到钱的人并不是老老实实遵循它的人,而是跳出并且利用它的人,是审视它的人,是明白求学只是工具而非目的的人,是摆脱了学历迷信的人,是找到自己而非盲目赛跑的人。


然而,教育本身不会教你“跳出”,它在教你“归顺”;


单一的成功标准不会帮你“找到自己”,只会让你“成为别人”。


有人批评张雪峰贩卖焦虑,但他在访谈中回应道:“难道我不做这件事焦虑就不存在了么?”


正是如此。


因为有焦虑,才有张雪峰。


张雪峰解决不了这种焦虑,他只能利用这种焦虑赚点钱。



但,请别误会,这也并不意味着我觉得这“正确”。


因为这来自的是一个错误的“因”,是这一代年轻人所面临的高昂生存成本,贫富差异,企业岗位缩减,降本增效,以及背后所牵连的教育悬浮,学历泡沫,乃至于单一价值观,高信息壁垒,弱素质培养等等等等。


在此之上结出的“果”并没有对这一切进行厘清和优化。


相反,雪峰所秉承的现实主义,功利思想,恰恰是对这一切的认可和强化。


面对来咨询的家长时,张雪峰总会问对方:“你希望孩子将来能有怎样的薪金待遇?”这是他认为非常重要的判断标准。


在引起争议的表达中他直言“学新闻就是找不到工作,考公务员也不如学汉语言文学,出路和岗位更多。”


在节目里他面对“学历没有那么绝对重要”的言论,直怼对方“所以你不是500强企业”“想找到好工作就是得考研”“你去看看一般学校里都是什么企业在校招”。


家里没关系别去学电气,没资源别搞金融,选小众专业是不是不想找对象了。


收入,出路,买房,结婚,考公,考研,他的每个关键词都戳在人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上,而这一串东西又都押宝在“高考志愿”和“考研选择”上。


从中你不难看出他的价值判断标准:


一个人求学的“成功”要看ta毕业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考研考公。工作是不是“成功”要看能不能赚到钱,能不能买起房。能不能在婚恋市场占优势,能不能早早结婚生孩子。


对他来说,“成功人生”的标准是做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


这不仅是他对别人的说法,也是他自己践行的人生:


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而”30岁之前必须结婚,对象是谁不重要”。为了当一个好丈夫而努力赚钱养家,让妻子生孩子的时候可以去私立医院,每周至少回家一两次。为了做一个好父亲而给女儿赚到够用一生的钱,让她不需要考研。


这些都是他的成功。


当然,也就是最广大普通人所普遍认可的成功,是爸爸妈妈亲戚朋友们认可的成功,是最直观的单一标准下的成功。


至于理想,爱好,个性,自由,快乐,真爱,这些“理想主义”的词并不在他的考量里。


如此赤裸的现实主义很容易让我联想到一个经典人物,谢若林。


谢是电视剧《潜伏》里的一个小角色,出身寒微,早年做生意,后来在国共紧张时期靠倒卖军政信息发了财。


他是一个不存在家国情怀的人,他鄙夷理想,拒绝政治立场,经典名句“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把他的现实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种“抛开主义谈金条”的态度和张雪峰“抛开热爱谈收入”的思考方式是如出一辙的。


“谢若林式”的人,是被金钱深刻捶打过的人,是穷怕了的人,是没资本但是有野心的人。对他们来说,“经济”就是是衡量一切的方式,而现实就是一切。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再展开写写这个人物,此处只需要记住一点:他们的现实并不来自贪婪,而是来自求生,他们的冷酷并不来自蔑视,而是真的急眼了。


我并不“批评”这种价值观,因为我深刻明白对于一个来自小镇的普通人而言,想要在大时代获得财富是一件多么险峻的事,必须让自己现实起来才有成功可能,甚至要抛弃理想和道德。


渴望财富,安稳,体面,世俗成功,都没问题,


我也认可他们“聪明”,“有用”,“清醒”,“无奈”。


只是,我不可认同这“正确”。


因为这不该被模糊为正确。不该成为唯一的正确。


不该因为认可而接纳错误的现实。不该从一开始就将理想湮灭。



如果说张雪峰的“现实”源自他的原生身份——一个家境一般的小镇青年,那么他的“强势”则源自他的社会身份——一个培训机构的销售。


前者是家庭的赋予,后者是社会的习得。


前者决定他的追求,后者决定他的行为。


张雪峰是什么人?


很多人在想到他的“身份”时第一反应是“老师”。


但,这是错的。


“老师”是以教学为第一要务的人,但张雪峰显然不是。


他花最多时间,精力,最努力想要做好的身份,是教育培训机构的销售,是咨询服务的提供者,是一个老板。


直接面对客户,销售信息差,提供咨询服务,为了做好销售又成了流量网红,销售做大了就成了老板。


但也不是技术型或者资源型老板,而是销售型老板。


如果你无法分清这之间的区别,可以将他和两个人进行横向对比:


同样是“网红老师”的罗翔,和同样是“网红销售”的李佳琦。


说到罗翔,我们会下意识觉得他是个“老师”,为什么?


——因为他的工作是解决明确的学术问题;


——因为他不直接参与销售工作(哪怕他也同样是销售机构的人)


——因为他有行业认可的学术头衔,学术能力。


但张雪峰不是。


他做的事情是帮助你填志愿,选学校,了解专业,规划选择。这个工作性质其实和李佳琦更相似:


——对众多品类进行深入了解,做选品推荐;


——用简单明了的话说明白什么产品适合什么人;


——通过自我曝光获取流量,推动销售;


——对于所推荐的东西不保证交付质量。


甚至两个人入行的方式都很类似:进入一个机构,做了十年销售,开始尝试短视频和直播,因为够“实在”“为消费者着想”而被大众认可,有独特的口头禅和展示方式,在公司的帮助下获得流量曝光,成为顶流。


不夸张地说,张雪峰就是考研圈子里的李佳琦。


而基于“销售身份”的认知,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比如,在这次热搜事件后他接受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时说:


“一个985院校教新闻传播的教授,自媒体账号粉丝数和流量不如我,一个郑州大学给排水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这里面是不是多少有点问题?”


这句话确实能说明问题:说明张雪峰对于自己的身份和教授的身份都认知不清。


张雪峰的粉丝流量是怎么来的?


以段子式的上课方式出圈,时刻表现出夸张的个人风格,发表绝对化的观点,制造争议话题,主动大量曝光,包括直播,视频,综艺,网剧,言论等等。


他为什么要做这些?


——因为他这样做可以被看到,可以获客;


他为什么能做这些?


——因为他不需要进行严肃枯燥的教学,他只需要实现说服;


为什么他会被关注?


——因为他是反常识会引起好奇的,他卖的东西是有需求的,他的话语是有煽动性的。


这一切都源于他的“销售”身份。


而985院校的教授为什么没有流量?


——因为他们不靠吸引人来赚钱;


——因为他们内容往往是严谨的,枯燥的,有理解门槛的;


——因为新闻传播学并不以“粉丝量”为教学和学习目标。


普通人不会关心普利策奖的得主是谁,也不会有人记得是谁揭露了真相,是谁在现场报道,哪怕是央视记者主持里也没几个人有百万粉,几大卫视的也一样,更别说那些在做舆情/运营/公共关系等幕后工作的传播人。


销售,网红,自媒体人,学者,教授,这是完全不同的工作,仅仅用“学新传也当不了网红”或者“不学这个也能当网红”来推论“新传专业/新闻行业不行”,实在有点莫名其妙。


如果你还没想明白的话,就干脆把他们的这段话换一下主体:


一个商人对一个商学院的教授说,“你看你卖东西还不如我一个小学毕业,这里面多少有点问题”。


是不是就能感受到其中的不对劲了?


当然,如果我是新传教授,我绝对不会顺着对方的逻辑进行自证,更不会说出“我们需要反思”这样的话。


但偏偏最有趣的是,一个传播学的专业人士居然真的会默认一个错误且对自己不利的前提,做出无效的反驳,落入舆论的下风,反而成为对方观点的佐证,上演了一次错误的传播行为。


在我看来,这远比“粉丝量”更能说明问题。


而之于张雪峰,他所做出的这样的“错位对比”,至少可以证明一件事:


他判断事物的方法始终是唯结果论的。他对自己的成功是颇为自得的。他始终处于一种高度自洽的状态中。


而这依旧源于他的“销售”身份。



在思考张雪峰时,我总会有意无意地想到“樊登”,这个曾经在全中国掀起“传销式读书”的热潮的男人。


在很早之前他上过一次《奇葩说》,当时他单手插兜,发表了一套“读书救命论”。其中包括三个核心观点:


1. 读书是必需品, 是一件要命的事情。


2.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如果你觉得痛苦, 一定是方法不对。


3. 在你的生活中有任何困难, 都一定有一本书等着你。


在之后的交流过程里,他都一直坚守着“读书救大命”这个核心信念不松手,不管别人如何质问他都能自圆其说。


这个观点本身“正确”么?说实话,很难评。


至少我本人并不认同。


但这并不影响我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被他那套完整自洽的逻辑所打动,被他坚定的“信念感”所感染。


在樊登和张雪峰身上你会看到相似的“强势的自信”,比如会经常用“一定”“绝对”“不可能”“我保证”“你去看”这类斩钉截铁的词;


会用脏话来强化情绪,用压迫性的手势来强化外显的力量;


会用打断别人的方式来争夺表达的权力;用快速的交流和反问让对方来不及反应,等等。


这些都是“强信念感”的表现。


他们绝对相信“读书治百病”和“专业定人生”的前提,据此形成了一套牢不可破的逻辑闭环,让人在短时间内难以反驳,并在持续的对外输出中不断自我强化,有意无意地收集相关信息,最终形成一种认知上的势能。


这种“百分百确信”的坚定力量是强大的,是不容置疑的,大多数迷茫摇摆的人会下意识关闭大脑,本能跟从。


而这也是我之所以会在标题中打上“警惕”二字的原因之一:


当一个人过分相信某件事时,他总会无法进行全局思考,会说出极端片面的话,会本能地美化自己的言行。


当一些说法过分言之凿凿,过分具有煽动性,过分结论而缺乏分析时,总离偏见不远。


那些看似“一语惊醒梦中人”的金句,往往经不起深究。


我当然承认张雪峰的产品和言论自有其正确性,但我同时也希望你可以本能地对一切“这类形式”的东西保持冷静和距离。


因为盲目很容易,片面很容易,单一价值观很容易,加入内卷很容易,热血上头很容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很轻松。


但我深知,个体的幸福并不由此而来。



说了这么多,我似乎话里话外都在反对张雪峰,是这样么?


不完全是。


对这个人,我认可他的能力和头脑,佩服他的勤奋和豁得出去;


对他提供的产品,我认可它们的必要性,也相信它们在某些角度对某些人来说是确实有用的。


但是就像我对谢若林的价值观不认同,对李佳琦所服务的消费主义不认同,对樊登对洗脑式营销不认同一样,我无法认同那些塑造他的东西。


专业重要么?


如果我说不重要,一定会有人跳出来说“选错专业毁终生”“普通人没有试错机会”“赚钱最重要”。


但是说真的,“失业”这事儿大多数时候都不是专业的问题,也不是学历高低的问题,而是就业机会的问题,是社会经济的问题。


这绝对不是仅靠个体选择就能完美规避的。


我自己这些年看到越来越多人的结局,经历,就越来越相信一件事:


个体无法控制命运的流向。


这话听起来有点丧,但是我想表达的真实意思其实恰恰相反。


一个人真正能够控制住的东西非常非常少,哪怕你自以为费尽心思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也有可能在很久以后发现是错误的。


比如过去以为“金饭碗”的专业和行业,在10年后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


当初觉得体面轻松令人向往的工作,在当下反而成了无法摆脱的困局;


当初觉得样样都好的爱人,在20年后成为人生危机的主要源头。这都是很常见的事。


人是永远无法在事前做出“完美选择”的。


国家,社会,行业,周围的人,你的身体,心境,遭遇,能力,头脑。这一切都在时刻发生着缓慢而巨大的改变,并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给你当头痛击或者意外惊喜。


现实的粗糙,波动,偶然,不合理,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多得多。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你当下以为失败的遭遇,在未来或许恰恰会成为命运的转折点。


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我经常会想:


如果当初张雪峰毕业后按照自己的专业去求职,或者高考时有幸选择了“更好”的专业,他还会有今天的成就么?


可能依旧会,因为不管学什么他都还是会去试着当主持人,去满足自己的表达欲,舞台欲;


也可能他会走上完全不同人生路径,成为一个水利工作者,一个上班族,一个需要担忧孩子高考和考研的普通家长。


但我可以确定的是,不论是哪一种可能性,他都可以活得很好。


因为这并不来自于他的大学专业或者工作选择,而是源于他的个人属性:


灵活的头脑,超强的自我表现欲,简单现实不内耗的思考方式,根深蒂固的对贫穷的恐惧,对财富的渴望,以及被这一切所驱动的,远超大多数人的努力。


这些才是重要的。



什么是“命”?


命就是你势必会走向的方向。


一个支持张雪峰的博主自述,他高中毕业进入了机械专业,结果发现课程特别难,但工作起薪只有5~7k,对比计算机系的同学起薪10~15k,落差极大。


但幸运的是,他大二的时候发现自己对机械不感兴趣,相反很喜欢互联网,因此开始在网上自学编程,设计,产品运营,和同学一起试着开发软件,去互联网公司实习。那是2013年。


大四毕业,他目标明确地选择了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岗位,顺利得到了心仪的工作,收入也很不错。


他由此得出结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当初有人帮我分析志愿我就会进入计算机系了,所以我支持张雪峰。


但你知道么,我觉得这恰恰说明了专业选择并没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他早早开始了对自我的观察,去寻找自己的兴趣,主动自学的耐力和能力,主动做软件开发的勤奋,目标明确地找自己喜欢的工作。


以及隐藏在这一切背后的,对于财富的渴望,对于人生负责任的态度,进入陌生领域的勇气。


这些才是重要的。



人生是很长很长的。这是我现在意识到的很重要的一件事。


只要能活着,遵循一些绝对正确的朴素的道理,时间就可以渐渐摊平一切看似错误的分叉,让生命进入既定的轨道。


譬如张雪峰最终如愿成为了主持人,当护士的毛不易最终成为了歌手,读商科的我大学毕业后却顺利获得了写作工作,来自小镇读管理专业的男同学成了不露脸的时尚达人。


在经过了5年,10年,20年之后,你会看到人生的许多看似重要的选择其实并不重要,或者说,它并不是以你想像的方式发挥作用的。


比如读了错误的大学专业却让你遇到正确的人,选择当下委屈的工作却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外派机会,在北上广漂了几年之后只能回家,却因为这段经历而刚好错过了行业低谷,顺利入职一家初创但是未来很有前途的公司。


“用看似错误的方式导向正确的结果”,这也是意义出现的方式。



我一直相信,在混沌不明的人生里,真正持久的有决定性的,是一些朴素的原理和底层的能力。


比如自学的能力和主动性,勤奋而非懒惰,寻找机会而非事事否定,对自己负责而不是依赖于他人,真诚待人而非处处谋算,积累真实的能力和成果,而非虚假的面子和认可,勇敢地踏出而非固步自封,克己地消费而非挥霍,分享而非贪婪。


这些才是真正可以穿越周期的东西。


所以,如果一定要给即将进入大学的弟弟妹妹们一点选择上的建议的话,我觉得只有以下几件事是重要的:


第一,尽可能去大城市看看,别一直留在小天地,哪怕最后要回来,也至少有过经历,你的思考方式会不一样。


第二,了解一下专业课表,尽可能选择你感兴趣的,至少不反感,不困难。别为了“热门”而折磨自己。


第三,尽可能选择“实多过虚”的课程,做实事儿而非虚事儿,得到硬能力而非虚证书。


第四,在大学第一年里尽可能多的尝试,观察,找到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做什么事情比别人快,好,做什么事儿会让你享受,期待,想做好,什么事情上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点。


第五,别做蠢事,别做坏事,多求助。


第六,允许错误,困难,事与愿违发生。面对,利用,解决,获得。


在此之上,请诚恳地,奋力地,勇敢地去体验人生吧!


不要害怕做出错误的选择,因为你终将走入你的航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咸鱼人生自救指南(ID:Liduoyu01),作者:二当家李多余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赞赏
关闭赞赏 开启赞赏

支持一下   修改

确定
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赞赏文章的用户4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