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飞是如何把《黑镜》毁掉的?
2023-07-04 09:53

网飞是如何把《黑镜》毁掉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浪电影(ID:pmovie_wx),作者:牛角,编辑:三水,题图来源:《黑镜》第六季


(本文含大量剧透)


时隔四年,以为不会再有续集,也不想再有续集的《黑镜》,还是来了。


看过之后的感受就是——拍得不错,下次别再拍了。


第六季《黑镜》5集故事,只有两集与科幻有关,剩下3集的题材只能用一句“神马东西”来形容。


每次看新一季《黑镜》,都没法不让人怀念那横空出世的第一季:近科幻的背景,逆天的脑洞,冰冷暗黑的视角,它塑造了一种全新的风格和文本。


以至于后来的续集,尤其是网飞接手之后的部分,观众们总是在弹幕上吐槽一句:“这很不黑镜。”


happy ending


与科幻有关的两集,分别是第一集《琼糟透了》和第三集《海之彼岸》。


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第三集,因为它是这一季里故事讲得最“黑镜”的一集。


这集背景风格很像六十年代的美国,嬉皮士打扮的邪教徒,太空舱里简陋的屏幕和按钮。但这个年代却拥有克隆人、灵魂穿越或者是量子纠缠这种高精尖技术。这种科技点点错了的错位感,让整个故事的气氛很朋克。


这一集的结局也很黑镜,《黑镜》故事的结局,总是不会让人舒服,或尴尬,或悲伤,或残酷。而这一集是整季故事里让人最不舒服的一集。



相比之下,第一集的故事就舒服多了。节奏更快,反转更多,更让观众心有戚戚,而且它竟然还有一个happy ending。


编导很聪明,他们把最能吸引观众的一集放在了最前面,生怕一开场就把观众劝退。


某一天,主人公琼突然发现,她生活中的所有的细节和秘密,都被一家名叫“流莓体”的流媒体搬上了屏幕,被曝光在大庭广众之下。她因此没了男友,丢了工作。



然而她又无法告对方,因为购买服务时签下了合同,合同里有可以把她的生活搬上屏幕的条款。



看到这里谁都会心头一惊,我们下载App时给多少份合同点了同意?谁又仔细看过那些打印出来比砖头还厚的合同呢?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在获取便利的同时顺手把自己给卖了,说不定哪一天某个条款就会带给你大麻烦,萨尔玛·海耶克也不例外。


海耶克把自己的形象卖给了流媒体公司,然而她却没想到公司用她的形象去演楚门的世界。而楚门的世界是不可控的,结果她丢了大人。然而她也没法告对方,她也签了合同。



结果还能怎么办?girls help girls。两位女性联起手,掀翻这个无孔不入的流莓体帝国,砸烂那台连科研人员都理解不了的超级AI。


看完之后回想这个故事就能明白,它一定会有一个happy ending。


因为这是一个关于女性觉醒的故事,影片里的主要角色都是女性,而影片也展现了女性被凝视、被歧视,最终奋起反抗的过程。


女主角琼的生活就这样事无巨细地被展览在公众面前,而且还选择“糟透了”这样的视角,甚至为了戏剧效果而故意丑化。这是个被凝视、被羞辱的过程。


而出售自己形象的海耶克,不仅共同承受了这样的凝视和羞辱,她的报酬却只有乔治·克鲁尼的十分之一。即使是大明星,也摆脱不了性别歧视。



作为衬托,故事还塑造了一个渣男形象——琼的前男友。他在明知琼有男朋友的情况下,还跑过来撩拨前女友,然后在出了事之后又溜之大吉。


而真正能够帮到琼的,是这些像套娃一样扮演她的女演员们。



所以这就是一部为女性观众打造的“爽剧”,而这样的爽剧又怎么能没有一个happy ending呢?


然而也因为这是一部“爽剧”,就注定剧情的套路化,观众很容易猜到结局,但这又如何?爽就完了。


消费主义


五集电视剧,有三集和科幻无关,这个比例有点惊人。而这三集故事的问题在于不仅不科幻,还不好看。


不客气地讲,像是《亨利湖》这种水平的故事,史蒂芬·金每天都能写出一个来。


欧洲人迹罕至的小镇,连环杀人魔的传说,偶然的闯入者……这都是烂大街的桥段,而且和“黑镜”的风格毫无瓜葛。



如果说这个故事里有什么内容勉强能贴上“黑镜”,那就是故事背后浓浓的讽刺了。


当来到小镇采风的女主角听到了这个连环杀人魔的故事,立刻把原来那个“鸟蛋守护人”的题材抛到了九霄云外。



有了耸人听闻的题材,谁还关心动物保护啊?


而男主也没好到哪儿去,他最终把父母的恶魔往事搬上了银幕,用父母的名声,铺就了自己的成功之路。不用可怜他,选择权在他手里。


还有他发小经营的酒吧,新的乡村传说带来了新的游客。欢呼的人群完全忘记了繁荣的背后是十几条人命。



在利益面前,情感、良知、理想主义统统一文不值,一切都可以当做商品出售。这是消费主义这个大环境对人的异化。



和这部史蒂芬·金风格的故事比起来,《梅齐·戴》的故事就更扯淡了。


这里有个彩蛋,当我们看到结尾才意识到,为什么女演员拍片的地点是捷克。东欧啊,那正是吸血鬼和狼人的故乡。


这部影片讲述了公众对于隐私的窥视欲,以及它所催生出来的特殊职业“狗仔队”如何把一个人吞噬掉。



它很容易让人想起一些真实的人物,比如戴安娜王妃和小甜甜布兰妮。


而这同样是一个消费主义把人异化的故事,只不过这一次,编导把这种异化给具象化了。它变成了一只嗜血的猛兽,吞噬了所有人。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在利益面前人有多疯狂。当女主角经历了这恐怖的一切之后,她竟然再一次端起了照相机。



不管这个故事讲得有多烂,最后这个镜头,很“黑镜”。


文明的冲突


最后一个故事,《恶魔79》。


有人说这是这一季最好的故事,有人说这是最烂的故事,要我说,这是最值得解读的故事。


女主是英国一家鞋店的店员,每天上班都遭受来自一个白人女同事的各种颐指气使和冷嘲热讽。


那位白人女店员歧视女主是因为女主的印度移民身份。她认为这些移民、异教徒抢走了他们的土地、资源、工作机会。



这个白人女店员,还打算把手里的选票投给一个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这是个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组织),而宣扬种族主义,反对外来移民正是世界上大多数极右翼政党的主张。



极致的压抑和屈辱让女主角内心滋生了恶念,而这恶念又吸引来一个恶魔。一个黑人恶魔。她与恶魔签下契约,三天内杀掉三个人,否则世界末日就会降临。



在杀了几个道貌岸然的老白男之后,女主把最后的目标锁定到一个虚伪的政客身上。在恶魔的帮助下,她看到了政客上台之后的未来,这货就是一个低配版希特勒。




这意味着,她想要摧毁的不再是某个个体,而是制造这些不平等的国家体系。那个虚伪的政客正是国家的代言人。


然而最终她失败了,世界末日也如期而至,在核爆的蘑菇云中,女主和恶魔手牵手下了地狱。



从广播里出现撒切尔夫人的名字和电视里播放的歌曲《拉斯普京》来看,故事的背景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


那是一个东西方阵营冷战的年代,而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下,这同样是一个对抗的年代。


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欧洲极右翼政党活跃,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欧美国家保守派们对进步主义和新移民的拒斥。


而与之针锋相对的,则是“觉醒文化”的兴起。所谓觉醒文化(woke),指的是自2010年以来欧美国家对有色人种、性少数社群和女性身份认同政治的左翼政治文化运动。


在当今这个世界,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冲突无处不在。


这正应了政治学家亨廷顿的论断;冷战之后的主旋律,是文明的冲突。


而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在描述这种冲突:女主人公所遭遇的歧视、排斥和迫害,唤醒了她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恶魔,对抗取代了和谐相处,而最终的结局就是毁灭。


这很不“黑镜”


其实从这个故事选择的视角,可以看出来编导所持的立场。连同第一个故事在内,可以说这一季《黑镜》,正是在迎合美国的“觉醒文化”。


而这种迎合,或许就成为了《黑镜》越来越不好看的原因之一。



因为这种迎合注定收窄了故事的想象空间。越想迎合,越怕冒犯,尺度就会越小,故事就会越不好看。


我们不能说作品所迎合的价值观不对,但文艺作品一旦被价值观戴上了镣铐,就注定没法好看。


如今的好莱坞电影尤其是迪士尼的电影我们都看到了,故事越来越平庸,而主题却在赤裸裸地迎合美国的主流价值观。


《黑镜》也无法免俗,我们眼睁睁看着它从一个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坏小子,蜕变成一个三观端正的乏味精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后浪电影(ID:pmovie_wx),作者:牛角,编辑:三水,配图:《黑镜》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